医院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2019-09-07 06:21叶苗苗YEMiaomiao陈苑CHENYuan朱雪琼ZHUXueqiong
医院管理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学人才

□ 叶苗苗 YE Miao-miao 陈苑 CHEN Yuan 朱雪琼 ZHU Xue-qiong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推进医学科研创新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1]。青年医学人才是医院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医院持续发展并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生力军[2]。因此,国内各大医院均努力为青年医学人才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科研平台,营造理想的科研环境,并且制定相应的奖励及考核制度,致力于提高青年医学人才的科研积极性及科研能力,培育及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人才引进对象分为高端人才、临床或医技科室学科带头人、其他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博士(后)五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引进人才,提供相应的薪酬、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租房补贴及购房补贴。同时,为了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协助解决其配偶工作和子女教育就学问题。除全职引进人才外,医院对部分国内外人才采用柔性引进方式,根据教学、临床、科研为主型人才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引进条件。根据年度考核业绩决定第2 年薪酬及是否续聘。临床型柔性引进人才,合同年限1 ~2 年,科研型、教学型柔性引进人才,合同年限3 ~5 年。另外,医院所有全职引进人才均为温州医科大学学校编制,按相关规定晋升教学职称。

加强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的临床任务逐年增加,如何让人才从“临床型”转向“临床科研并重型”,将科研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根本上调动医学人才的科研积极性,需要医院从领导、政策、科研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变[3]。医院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提升人才素质,鼓励医学人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国内外进修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同时,从科研创新管理层面出发,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出台一系列科研激励及奖励政策,不断加强医院学科后备人才培养,使医院逐步成为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及人才施展才华的基地。

措施一:实施医务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管理规定。医院鼓励在职医务人员攻读国家统招博士研究生、攻读委培(或定向)博士研究生、在职申请专业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申请博士学位),同时为促进学科发展,医院主张各科室充分调研本科室人才梯队情况并且结合学科发展特点和需要,有梯度、有层次、有计划地推荐和安排年轻骨干医务人员到“985”高校、“211”高校、中科院及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于考取各类博士研究生并取得博士学位和相应的毕业证书(专业对口)后被医院重新录用者,给予不同层次的一次性奖励及科研启动经费。

措施二:实施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为加强医院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医院通过安排本院医务人员到985 或211 高校附属医院进修、短期出国研修、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激发医务人员深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医疗和科研工作氛围。医院规定对于因公出国(境)进修或者参加各级政府、学会或学术团队组织的出国(境)培训项目的医务人员,工龄延续,并且以医院统一规定的标准予以住宿费、伙食费和公杂费补助。

措施三:实施医务人员国内进修管理规定。在保证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由科主任统筹安排,有序派遣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加国内进修。另外,进修人员在进修期间的补贴分为两部分。补贴一:工资、年终绩效奖。补贴二:进修时间≤3 个月,按同职级人员平均奖的70%补贴;进修时间>3个月,按同职级人员平均奖的60%补贴。

设立科研基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措施一:设立各类院内专项基金,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1)临床研究专项基金。为提高和推动临床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产出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和行业认可的研究成果,医院于2017 年开始设立了扶持临床研究的专项基金——“双五计划”,每年投入500 万元,连续支持5 年。重点项目给予30 ~50 万元支持,一般项目给予5 ~15 万元支持。(2)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基金。医院为贺林院士工作站之一,为发挥贺林院士新医学临床转化工作站的导向作用,引导医院科技资源投入临床应用基础研究,设立了贺林院士新医学临床转化工作站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医院各科室发挥科室优势申请与遗传学/基因组学相交叉的课题。每年投入300 万元,共5 年,其中重点项目5 项,每项30 万元,一般项目15 项,每项10 万元。(3)院内科研发展基金。为了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申报高层次课题,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能立项,但专家评审意见较好且未被其他上级部门资助的课题作为院内科研发展基金立项,分别给予1 ~3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并作为次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标书重点辅导对象。

措施二:实施“育苗计划”“育英计划”。为了支持具有研究基础尚缺乏资金资助的科研人员,争取到更多高水平的纵向科研基金,实施“育苗计划”,给予5 万元/项资助。同时,为了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战略,实施“育英计划”,资助10 万/年,共资助3 年。对入选的项目负责人,医院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优先选派到国内外合作单位进行培训。经费可用于科研、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措施三:实施“杰青优青培养工程”。为加速拔尖人才的培养,实施“杰青优青培养工程”,“杰出青年医师培养工程”着眼于遴选和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5 年计划资助25 名,培养期为4 年,给予研究经费200 万元;而“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工程”着眼于培养和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5 年计划资助75 名,培养期为4 年,给予研究经费80 万元。入选对象在培养期内享受医院提供的研究经费资助和相应待遇,拥有优先公派出国研修的机会,并享受每年3 ~6 个月的科研时间。

措施四:纵向科研经费配套。医院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平台建设(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经费和纵向课题经费。关于平台建设经费,按上级文件分别按照1∶1 ~1∶3 给予配套,若无文件规定者,则按合同预算书给予配套。另外,只要配套科研经费充足,平台或科研项目负责人,可外聘项目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相关的薪酬从该项目的医院配套经费中支出。(1)以医院为主持单位或联合申报单位(一级合同有任务和经费分配方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医院按1∶1 给予配套,最高不超过100 万元;(2)厅、局级重大(点)项目按1∶0.5 配套经费;(3)凡立项项目无资金资助者,除上级文件中有特别规定外,国家级课题每项5 万元;省部级课题每项2 万元;厅局级课题每项0.5 万元。

设置科研假期及科研奖励办法

医院医务人员平日临床诊疗工作繁忙,同时还承担着医疗教学任务,大多数医务人员是兼职做科研,常常无法保证自己的科研时间,导致科研工作连续性差[4],难以顺利按期完成获资助科研项目。医院在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给予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相应的科研假及科研奖励。对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项目的医务人员给予最长科研工作时间12 个月;参与国家级一般课题项目、省部级重大课题项目者给予最长科研工作时间6 个月;参与省部级一般课题项目和厅局级重点课题项目的医务人员给予最长科研工作时间3 个月。科研假期间享受同职级人员的待遇,从科研配套经费中支出。

另外,医院科研业绩奖励分为科研成果奖、成果转化奖、学术论文奖、学术专著编撰奖、科研项目立项与完成奖、重点学科(专科)和重点实验室立项奖、继教项目立项奖。针对每一类科研业绩均相应制定了详细、具体、不同层次的奖励。其中,为鼓励医学人才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将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或SCIE(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收录,且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均为医院,按照该杂志中科研分区并结合该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近五年平均影响因子进行分层奖励,按照影响因子乘以系数予以奖励,影响因子越高,系数越高,并且规定发表在专业领域1 区或2 区学术期刊的论文另外再予以相应的奖励。同时,注重在国内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在国内一级学术期刊的论著,根据论著是否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和论文的不同类别,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另外,以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类科研成果奖的研究小组,根据获奖级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以医院为专利权人或软件著作权人的专利或软件,根据授权专利为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发明专利,给予不同类别的相应奖励,等等。

构建与人才培养和管理相适应的考核制度

措施一:人才分类培养。作为温州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医护人员大都承担着院校的临床课教学或实践课带教任务,按照不同的计划分类培养。根据不同临床人才的性格特点、综合素质、个人兴趣及意愿等情况,将临床人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临床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针对此五类人才明确提出不同的临床教学科研任务及目标,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和晋升条件。同时,针对人才不同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开展入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骨干培训、拔尖提升培训,建立全方位培训体制[5]。另外,医院为入选人才培养计划的每位医务工作者实施 “交叉导师制”及“双导师制”,即临床型导师分配给科研为主型人才,科研型导师分配给临床为主型人才;而且给每一位人才同时分配一位同专业领域的导师,这样有利于拓宽临床科研思维,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临床思维与科学基础研究的结合,不仅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带来益处,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医院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不同学科、不同附属医院、不同学院之间的人才流动,采用双聘教授制度,期待不同思维与想法的碰撞,产出更多的交叉学科新想法、新项目,提升医院科研创新水平。

措施二:完善考核制度。为规范科研创新管理体制,有效评估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效果,医院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将科研绩效评价结果与聘任、任免、评先、晋升等挂钩[6]。为此,专门成立由人力资源部、科研处、医务处、毕教处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考核工作小组,且在考核时邀请院外或校外知名专家协助评审,对培养对象实施动态绩效考核。首先,根据培养对象的基础业绩制定基础薪酬,年度动态考核专业技能和成果产出,根据考核结果动态递增或者降低相关待遇。鉴于临床型人才临床工作繁忙,科研时间相对较少,医院规定临床型人才其指标考核时间相对延长,规定每3 ~5 年对其论文发表数、承担课题数、专利授权数等予以统计考核,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亦有利于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另外,针对不同层次引进人才有不同的合同终期考核标准,实施考核个体化方案。业绩考核内容包括必备条件和其他可选业绩目标。必备条件包括主持国家级课题、SCI 收录期刊论文、促进学科和人才建设,不同层次人才具体需完成的各项内容指标不同。同时,考虑到不同人才擅长领域不同,医院要求第一至第三层次人才还需在5 年内完成六选三目标:担任期刊编委及以上;主编或副主编专著;任职省、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科研成果奖;入选省、国家级人才项目;专利授权等。

医院实施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所取得的成果

自2014 年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后,医院共引进第一层次人才2 名、第二层次人才4 名、第三层次人才7 名、第四层次人才10名、第五层次人才57 名。2015 年至今,医院医务人员考取统招博士研究生10 人、考取委培博士研究生21 人、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118 人。近3 年医院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包括出国研修、国内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近500 人次。

近两年,经本人申报、资格审查、专家组盲审和现场答辩申报及最终经医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医院两届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双五计划”,立项重点项目10 项,一般项目34 项。医院于2017 年设立贺林院士新医学临床转化工作站科研专项基金至今,共立项重点项目10 项,一般项目26 项。近3 年医院院内科研发展基金共立项22 项。另外,医院自2016 年实施“育苗、育英计划”,每年均经过本人报名、资料审核、现场答辩及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至今已确定“育苗计划”培养对象45 名,“育英计划”培养对象64 名。

自2014 年起,医院逐步完善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实施各项基金及培养策略,已经初步形成人才梯队,为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亦使得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医院医务人员于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年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97 篇、75 篇、105 篇、296 篇,大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亦能反映出医院不断完善培养体系及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效。

医院科研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与管理过程中需改进之处

1.青年住院医师实施科研导师制度。在人才培养战略及计划实施过程中,医院发现部分新入院的青年住院医师,由于仍处于对医院新环境及刚步入工作期的适应阶段,即便在临床工作中萌发出新想法,常常因为缺乏科研经验较丰富的导师指导,导致项目搁浅。因此,医院计划对新入院的青年住院医师实行科研导师制度。申请成为科研导师的医务人员,需拥有相应的科研经费及科研能力,首先由本人提出申请,再由科室、科研处、医院院长办公室共同协商,讨论通过后予颁发科研导师聘书。另外,科研导师与青年住院医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在确定科研导师后,培养对象与导师协商,讨论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有利于新入院的青年住院医师更快更好地适应并顺利开展日常诊疗、科研及教学工作。

2.构建院内网络学习平台。医院经常组织科研知识讲座学习,其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确立论文主题、课题设计及申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外文文献的阅读、如何正确对临床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等。部分医务人员由于临床、手术、门诊的时间冲突,即使对授课内容十分感兴趣,也无法到场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计划构建院内网络学习平台,对授课内容进行视频录制,上传至院内网络学习平台,供医务人员学习。在这个平台上,医务人员亦可以传授自己的科研经验、论文写作经验等,同时可寻求合作对象[7],双方优势互补,实现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共同进步,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3.加快临床试验研究步伐。为将基础科学研究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加快临床试验研究发展步伐,医院筹建并逐步完善各临床科室的生物样本库,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和应用健康与疾病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等样本,包括人体器官组织、全血、血浆、血清、生物体液或经处理过的生物样本以及收集样本相关的临床、病理、治疗、随访、知情同意等资料,并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8]。与此同时,为提高临床研究的随访效率,医院计划开发并完善各个临床科室多病种随访系统[9]。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通过多病种随访系统,能够实现随访模板的快速建立,利用设计好的随访模板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研究者的随访工作质量及高效建设临床科研数据库,加快医院临床试验研究步伐。

青年医学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10],也是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不断吸取经验并对其进行完善,鼓励青年医学人才加强继续教育,推动各项科研基金的顺利开展,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才能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学人才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人才云
医学的进步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