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丹红 PENG Dan-hong 李海英 LI Hai-ying 周芳燕 ZHOU Fang-yan
胃肠外科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多为污染手术,且手术过程中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术后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医院感染,其医院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这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严重者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1]。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已成为医护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2],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深入筛选和探讨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7293 例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293 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肠外科手术,其中男性4240 例,女性3053 例;年龄25 ~80 岁,平均48.65±10.40 岁;手术部位:胃1475 例,十二指肠19 例,小肠993,大肠1257 例,直肠986 例,肛门2274 例,其他289 例等;手术切口类型:Ⅰ型5779 例,Ⅱ型1039 例,Ⅲ型475 例。术后感染诊断标准参考2001 版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7293 例住院手术病例中,586 例发生了感染。
2.调查方法。对7293 例胃肠外科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m)、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其他)、肿瘤、手术类型、麻醉类型(全麻、硬膜外麻醉)、切口长度(cm)、切口类型(Ⅰ型、Ⅱ型、Ⅲ型)、手术时间(h)、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有创呼吸机、导管插管、有创检查等)、预防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血液、胃肠道、手术切口、其他部位)等。
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单因素筛选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筛选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法,以p<0.05 表示筛选有统计学意义。
1.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及其感染部位分布。对7293 例胃肠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有586 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其感染率为8.04%。586 例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110 例(18.77%)、上呼吸道感染94 例(16.04%)、手术切口感染92 例(15.70%)、泌尿系统感染87 例(14.85%)、皮肤软组织感染70 例(11.95%)、血液感染62 例(10.58%)、胃肠道感染45 例(7.68%)、其他感染26 例(4.44%)。
2.影响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由表1 可知,影响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合并基础疾病、肿瘤、手术类型、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预防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等。
3.影响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为因变量(未感染=0,感染=1),将单因素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11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纳入、剔除标准分别为0.05、0.10。最后纳入多因素模型的因素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切口长度、切口类型、侵入性操作、未预防使用抗生素等,均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具体见表2。
表1 不同因素分类的医院感染率比较分析[n(%)]
表2 影响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1.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7293 例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为8.0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为主,这说明该院胃肠外科患者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但低于李容琴等人[4]报道的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13.62%。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均为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本身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再加上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会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力[5],从而易引起医院感染。(2)切口长度和切口类型是引起术后感染的手术相关因素。若手术切口过长,使得机体组织暴露于空气的面积就越大,接触污染源的机会就越多,切口创面接触感染细菌的数量就越多[6],从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就越大;而Ⅱ~Ⅲ类胃肠外科手术过程中的胃肠内容物、腹腔渗出液等容易污染手术切口[7],从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3)侵入性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各种侵入性操作会损伤患者的皮肤黏膜屏障,为病原菌入侵机体创造了条件,如果侵入性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容易将病原菌带入到人体内[8],从而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4)未预防使用抗生素。患者术前、术后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但长期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会引起患者机体内菌群失调和耐药性[9],反而会增加医院感染率。
2.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对策。结合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采取以下预防策略:(1)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前应评估其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生理指标等;积极治疗各种基础疾病,改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状态;加强营养,必要时给予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2)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术前严格评估手术方案,尽量选择微创且切口小的手术,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控制手术时间,减少创面暴露于空气的时间;术后应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从而实现快速康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0]。(3)加强无菌操作管理,严格把握侵入性操作指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制度和流程,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和院感培训考核,严格实施医疗消毒管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娴熟,缩短受创皮肤黏膜组织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11];严格把握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指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或操作。(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在患者围手术期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应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可疑感染者,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针对性抗生素[12];术后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减少病房人员流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格进行伤口无菌换药,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