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地迅猛发展,特别是2017年以来,其学生在校人数超过600万,但是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生源、资金或规模方面均与公办院校相距甚远。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被重视起来。本文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入手,通过研究文献,剖析了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剖析问题;研究对策
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宏观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肩负着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本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而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要课题。虽然国内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丰富而深入,但大多集中在公办高校的研究对象,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我们研究。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1.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有亚健康表现
亚健康心理状态是指心理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外在表现感觉是健康的,而内在心理又呈现出某种心理阴影或缺陷。笔者发现:其一是灰色心理状态,多表现出低沉、郁闷、懈怠、冷漠的情绪;对生活缺乏热情,逃避心理严重,对自己感到自卑,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畏惧陌生事物的心理。其二是学习焦虑心理状态,其表现为学习精力投入不够,学业成绩不佳,单调的学习心理感到厌倦,个别大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整天沉湎于网上游戏或在考试时投机取巧,甚至铤而走险,犯下大错的情形。其三是人际交往弱势心理状态,表现为拒绝或 逃避人际交往,猜忌苦闷,自暴自弃,很难与他人开展友好沟通。
2.贫困对于大学生心理影响
民办高校在我国发展的初期,因为高收费的因素阻挡了许多贫寒子弟的入学,一度被称为“贵族学校”。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社会教育理念的普遍提升,许多成绩够不上普通公办高校的贫困家庭孩子,也选择民办高校,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一般来说贫困大学生多来自于贫困地区或经济困难家庭,其成长经历各种艰辛,刚强坚韧,心理比较健康。也有一些贫困大学生进入民办高校后,自信心不足而自卑心理凸出,不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不能正确认知现实,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或担心被别人看不起。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自卑或自甘落后,情绪上日益产生抑郁焦虑、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或自责心态。如:我校一名女大学生,经笔者询问,了解到她家庭发生火灾而使她陷入经济窘境,由于其性格内向,长期郁闷不能自拔,严重导致身心缺陷,月经紊乱,头发稀疏,面色晦暗等症状。
3.现代网络对于民办高校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
现在,民办大学生也和其他青年一样,面对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空间和多样多元的咨询娱乐方式。部分大学生往往缺乏自控力,经不起诱惑,一旦有心理不悦或受到委屈不能自拔时,往往沉湎于虚拟网络空间,寻找刺激感、满足感、不惜逃课、熬夜,导致怪异心理和身体严重“透支”,难以摆脱虚拟网络空间“精神鸦片”的诱惑。
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笔者查阅文献发现,从性别对比来看,女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几率高于男生。原因是与男女两性生理和心理差异有关,并且两性社会角色的不同、男女能力素质发展各异。
其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如非贫困生,且差异略高于其他因素类别,二者在焦虑、抑郁、偏执的因子上存在一定差异。贫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亚于非贫困生,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特别留意贫困生,以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从生源成长地区来看,农村生源相比城市生源,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些许。成长在城市的学生,从小生活条件较优渥,享受充足的教育资源,因而学业压力相对大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加之考上民办高校,会增添其挫败感。
此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不高,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有人生第一次较大的“挫败”感。
笔者分析深层原因,发现:
1.学生自身因素
一方面,相比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卑感更强。这一群体普遍认为自己高考失利,对现状不满导致 对自身不满从而自卑,容易引发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大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在学业方面,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弱,自觉主动意识较差,增加了新阶段的学业压力;在就业方面,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的学历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就业压力颇高,无形中影响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心智的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因素占据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家庭经济条件——是否为贫困生;家庭所在地区——城镇还是农村;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家长教育理念——放羊还是圈养,严格教育还是宽松教育……以上均对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着重要且相互交错的综合作用。
3.学校因素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具有其自身特殊性。从教育对象视角看,民办高校生源多数为高考失利分数较低的学生,学生素質参差不齐。从教育经费视角看,民办高校无国家的财政拨款,是一种以学养学的状态,因而学费较高,部分学生在学费方面承担心理压力。此外,民办高校相比普通公办高校来说,境遇特殊,办学起步较晚,学校发展历史不长,社会认可度不如公办大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心理失衡。
三、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1.民办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民办高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心理工作进行规划,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教学,减少理论知识,重点关注心理健康实践问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致力于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其更健康的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民办高校要有组织地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调查,及时发现新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沟通,帮助新生调节好心态。学校可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当前大学课堂属于半开放式课堂,在进行心理教学时,由于学生基数较大,部分学生不愿将自身的心理问题向多数人公开,通过咨询室的建立,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积极导向,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学
教师的职责是教書育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突出教育重点,规划课程设置,强化专业知识渗透,形成协同效应。加强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等课程选修课开设效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将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通过长时间的教导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养成。
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生在参加集体性活动时,通过思想上的交流使学生健康发展,同时集体性活动可使学生形成凝聚力,将不良思想进行同化,解决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学校可通过在校园张贴海报的形式,为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主观干预作用,为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减压,并使学生形成潜意识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3.加强心理健康理论教育,提升民办大学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方面,完善预防、应急追踪机制,建立有效的“梯队系统”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突出专、兼、聘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构筑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为先。
民办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除了每年增长的毕业大军之外,自身职业技能的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就业目标,结合岗位要求进行“沟通交流能力、领导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办公软件使用和自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其在就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4.更注重自我心理调节,注重个人心理健康
民办高校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自我心理健康,作为行为主体,大学生要有时刻调节心态的意识,在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不要总是抱怨,要冷静对待问题,及时调整心态,遇到问题不要慌张,平和的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遇到获得利益的工作时,大学生也要时刻端正好态度,明确目标,绝不能为利益所诱惑。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注重自我心理调节,加强人际交往,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向好朋友倾诉,以此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目前调整心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简介:
束燕(1980--)女,江苏南通人,南京三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