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诗篇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艾青出生时难产,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刻骨铭心的。
1.内容和主题。《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歌颂了贫苦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抒发了其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全诗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抒发怀念与痛悼之情;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自己对其眷恋与尊敬之情;
第三部分(9-10节):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满怀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满怀讴歌与赞美。
灵魂是抽象的,谈不上有“颜色”,但诗人赞美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很得当。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对其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2.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大堰河是乳母,诗歌一方面表现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乳儿,另一方面铺叙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突出她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大堰河是整个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缩影,正是像大堰河一样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自己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3.诗中抒情与描写的关系。这首抒情诗中出现的大量生活细节,是作为诗歌的描述性意象出现的。诗歌常见的是比喻性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作为诗人迷茫追求的象征,是带有比喻色彩的意象。而描述性意象,就像这首诗中多次出现的对真实场景的再现、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画面,由诗人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如,诗的第四节,开头和结尾都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这两句之间连用八个“在你……之后”的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对大堰河日常生活的一种描述,这些描述里浓浓地浸润着诗人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描写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
4.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比:两家生活的对比,两家不同待遇的对比,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对比,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的对比,深刻地表现了文章主题。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排比:即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古典诗歌常见表现手法:
1.赋、比、兴。
赋,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如,“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就是运用赋的手法,表现了刘兰芝的美丽、庄重、自尊。
比,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句用桑叶的枯黄凋落来比喻女子的容颜衰老。
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引起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的欲飞又止來起兴,创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悲剧气氛。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开头两句景物凄婉迷茫,衬托出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3.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对比,以突出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特点。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战死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揭露深刻。
4.渲染。为了突出诗歌主旨而对所写对象进行突出描写或烘托的表现手法。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点明“伤离别”的主旨,其余各句都是渲染,烘托伤别之情。
5.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人设想了五种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是虚写,突出表现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
6.动静结合。借助人或事物动静两方面的关系,创造出优美意境的表现手法,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7.托物言志。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托于某种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刻画了梅花的孤高、坚贞,以此象征自己仕途失意而志向不改的崇高品格。
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星 星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扬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
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