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豆腐人家

2019-09-06 03:41李光
西部大开发 2019年4期
关键词:豆腐坊李亮豆花

李光

坐落于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脚下的葛村,是一个有着120年豆腐制作史的小村庄,时至今日,仍有20多户人家坚持采用传统技法手工制作烧锅豆腐。53岁的村民李亮、王炳利夫妻做豆腐28年,秉承家传技艺,坚持每日开工,是典型的葛村豆腐人家。

制作烧锅豆腐过程繁琐,需先将黄豆泡发一夜使其吸水胀大,再经过磨浆、摇浆、煮开、点兑、压包、成型6道工序。6道工序中以摇浆过滤最辛苦,需人工不停地摇动滤布促使豆浆流出,做一箱豆腐需摇出260斤豆浆,秋季里李亮夫妇每天做8箱豆腐,连续摇浆7小时。他家一直坚持3次过滤——磨浆过滤、摇浆过滤、舀浆过滤。“别人咋样咱不知道,反正我要保证三次过滤,”豆浆过滤到第三次时几乎无渣可滤,被称为豆腐坊里的良心工序。

所谓烧锅豆腐,是将豆浆用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后点兑成豆花, “只有煮开的豆腐才能点兑出滑嫩的口感,做豆腐必须要烧锅,”李亮介绍说煮豆浆只能用劈柴,炭火太硬,煮出的豆浆泛苦,村里百多年来一直沿用劈柴烧锅的传统。

滚烫的豆浆经石膏水点兑后即开始凝结成豆花,石膏点兑是葛村豆腐的传统点兑方法,点兑的节奏和搅浆速度决定豆花的块度和硬度,是影响豆腐品质的关键,点豆腐看似简单,实际讲究很多,每家都有自己的窍门。

豆腐坊里的工序一环扣一环,热气腾腾的豆花灌入豆腐箱后被迅速用笼布打包,开始压石挤水,李家的豆腐要经过两次打包,两次挤水,“就为把水压净,压得好豆腐才筋道。”

豆花经头次压石挤掉七成水分后还要打开包布进行二次排水,传统二次排水方式是将豆腐四角积水处扯开排水,李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横竖各二十下划碎整块豆腐的工序, “这样排水更利索。”二次打包后的豆腐被搬到小院通风处进行第二次压石挤水,需要压上整整一夜才行, “一定要压够钟点,”李亮说做烧锅豆腐的步骤谁都知道,关键看细节,“豆腐坊里没人监督,凭良心干活,心善的人才能做出好豆腐。”

葛村豆腐作坊大多为夫妻档,一般不雇外人,李亮解释说,做豆腐事多活杂,只有自家人才能配合好,再说豆腐是小本生意,雇一个小工就等于白做一箱豆腐,不划算。

据李亮介绍,葛村豆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全村家家户户做豆腐,豆腐卖遍了长安区以及西安、户县(今鄂邑区)等地,做豆腐成了村民家庭收入的大头,后来大家挣钱的门路多了,很多人外出做生意、打工,收入比做豆腐还高。目前村里还在制作手工豆腐的人家不超过30家,以50岁上下的老人手为主,“谁都想挣轻松钱嘛,做豆腐太累了,只有肯下苦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每天凌晨5点,李亮夫妻便开始揭豆腐,根据头一天的订单将豆腐分好,装车送出,赶在7点前把豆腐全部送到客户手里。李亮制作的豆腐在具備葛村豆腐滑爽筋道,豆香浓郁等特点的同时,更加细腻鲜嫩,这得益于他的三次过滤工艺。“做豆腐关键看细节,细节做到位,豆腐自然好吃。”

做了28年豆腐的李亮对手工烧锅豆腐的优劣看得很清:效率低,劳动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是制约手工豆腐发展的瓶颈。“其实最费力的磨浆、摇浆、舀浆、压包都可以用机器替代,”近十年来,他先后完成了电动浆渣分离,电动舀浆,电葫芦吊石压包等技术革新,难度最大的机械摇浆过滤也在研制中,“如果摇浆、舀浆、压包这三块实现机械化,就可以节省七成劳动力,不得了啊!但革新有一个底线:工艺不能变,流程不能变。”他相信,只要生产效率提上来,人力成本下降后,葛村手工烧锅豆腐就是一棵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猜你喜欢
豆腐坊李亮豆花
改天请你喝酒
好心人的愤怒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蚕豆花
识破
豆腐坊风波
豆腐坊风波
热河旧事之豆腐坊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必修1复习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