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的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有着直接的联系。 文章以该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析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9-0076-02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有着直接的联系。家国情怀指的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下面以此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析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一、培养家国情怀的前提——精心的课前准备
1. 情感准备
教师的课堂情感是一种思维、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投入,一种洋溢于课堂内外的生命活力,这种情感能够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带给学生情绪的感染和思维的升华,同时学生的情感准备也对课堂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邓小平学生都比较熟悉,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人,学生对苏州工业园区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深有体会的。在课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侧重了解以下问题:学生对邓小平外开放的理论了解多少?对苏州园区的开放过程知道多少?对对外开放的意义是否了解?通过简单的访谈,把邓小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和园区开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向学生做个大致介绍,激起他们学习本课的热情和对外开放的认同感。
2.学情分析
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填写,把疑问和不解写在后面,一来可以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二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准备。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写下来,上交教师,教师应对此做好记录。
3.目标确定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能够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同对外开放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以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强盛、人类进步为使命。
二、培养家国情怀的关键——优化的课堂设计
优化的课堂设计,是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课堂内容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形成思想共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笔者在这节课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1.以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呈现图片)
师:这张图反映了最近发生的什么事件?
生:中美贸易大战。
师:在中美贸易大战中,中国态度坚决,习近平在博鳌论坛的开幕式上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吗?
生众口不一。
师:历史总是在特殊的年份给予我们特别的力量,2018年是对外开放40周年,我们一起来回顾40年开放之路,展望未来10年开放的前途。
【设计意图】选择中美大战的图片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就被图片中的两个拳头吸引了。有学生说这是中美打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本来就比较关心国际大事,中美贸易大战的图片,第一时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感,从而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以邓小平的讲话串联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
【设计意图】历史教学如果缺少了情感的熏陶与催化,其核心素养教育无异变成了空洞的言辞与说教。通过邓小平的讲话串联对外开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小平同志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高瞻远瞩和政治魄力,激发了学生对伟人的感情。通过史料的展开,特别是针对园区学生专门讲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办过程,小平同志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历史使命感。用历史告诉学生,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强国的必经之路。
3.以三次争论启发学生思考中国的开放之路
【设计意图】对外开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思想的禁锢和“文革”的影响给开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三次思想大交锋就是例证。在三次思想大交锋中,邓小平意志坚定,通过多次发表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在该过程中,邓小平的谨慎、担当、勇气、策略都让学生钦佩不已。笔者在本课结束前设计了讨论题:中国的对外开放给大家的启示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开放之路的理解:要打破阻力,勇于创新,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学生也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开放之路充满信心。
三、培养家国情怀的拓展——精选的课后延伸
在课堂结束前,笔者展示了一张有关习近平讲话的PPT,让学生交流对本课的感受和对习近平讲话的理解。
习近平讲话:未来五年“工作坐标”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透露,将对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规划。“这个‘新的规划,至少应着眼于2035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12个“强国”目标,未来是否会有其他方面的目标,值得关注。
·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在讲话中两次提及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了,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增强了。展示习近平的讲话,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认识当下和展望未来,这是学习历史的意义。历史就如同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亚努斯,它有两张脸,一张面向过去,一张面向未来。在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慢慢地培养起来了。课堂结束之后,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告诉笔者,原本对对外开放的内容没有什么兴趣,觉得很枯燥,但是上完这节课以后觉得非常有趣,特别是对邓小平的讲话印象深刻,被邓小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魄力和魅力深深折服,自己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国策更有信心,对中国的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本文以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讨了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这一问题,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力求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社会主義新时期有情怀的高中生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