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统编语文教材教读课文的方法

2019-09-06 07:53卢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方法语文

卢霞

[摘   要]在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归类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读课文中的助学系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统编教材;教读课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9)21-0007-02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阅读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所以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统编语文教材把过去的“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教读课主要由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自读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教读”“自读”与“名著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背诵”构成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彼此配合。那么,在教学教读课文时,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有效、简便的阅读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归类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学的初衷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体裁,笔者将教材内容按“记叙文”“散文”“诗歌”等进行了分类,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步去体会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如在教学诗歌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多读是学习诗歌的法宝,笔者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去理解诗歌:第一步,初读诗歌,以自由的形式来读;第二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三步,找出能体现诗歌感情基调的词语;第四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特点,并由意象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第五步,理解诗歌抒发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明白应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意蕴的同时,掌握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把握阅读各类文体的策略,掌握阅读技巧、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为自读课的自学奠定基础。这种教学不限于单篇文章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从学会一篇文章到一组文章,再扩大到一类有着相似特点的文章,就像是“专题阅读”。这种教学一般都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来引导学生的,改变了过去那种篇篇精讲、精雕细琢的方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立足于教材,从教材中提取教学内容,进而拟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

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助学系统

助学系统可以说是统编教材的亮点之一,就连教材的执行主编王本华都特别强调:“新教材注重构建助学系统。”可见这一助学系统的重要地位。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助学系统,总的来说是这样安排的:每一单元之前有“单元提示”;教读课文之前有“预习”,课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有的课文后面还有“补白”;自读课文有“旁批”,课后有“阅读提示及读读写写”等。千万不可小觑这助学系统,因为其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是个得力的助手。教会学生使用助学系统,会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教读课文时,笔者会先引导学生研读“单元提示”。这套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提示”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双线”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人文主题”强调语文跟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素养”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可以说,“双线组元”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所以,在教学教读课文前,笔者还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中的要求,要求研读文本的则研读文本,要求圈点勾画的则圈点勾画,以此来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这套统编教材中的“预习”的作用有很多,有的能帮助阅读理解;有的能提示作业要求;有的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能让学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有的能提供理解文本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有的能照应单元重点,提示必要的阅读方法;有的能指出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等。预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等。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设有“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部分。题目的安排是从简单到复杂,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实现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课后习题在指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对于简单的练习,笔者就让学生在预习中自行完成,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避免教学走弯路,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还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究、讨论,与学生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总的来说,助学系统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拓宽了思路,使教师与学生受益匪浅。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将同一作家分散在各册教材中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一般用于教学教材中出现比较多的而且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如陶渊明、杜甫、李白、白居易等的作品。教学一般以赏析某一诗人的某一篇作品或者其作品中的某一句话为出发点,串联这一诗人的其他作品,以此让学生掌握这一诗人及其作品的特点。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地读懂诗人,获得文化熏陶。

如学生虽知道杜甫是“诗圣”,但却不知他的“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杜甫的遭遇。学生回答“苦”“悲”“惨”。笔者再问:具体表现在哪,能不能通过一些事例来说说?然而遭遇悲苦的杜甫的心态是怎样的呢?他“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态跟正常人一样吗?然后告诉学生:一个诗人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不为己忧,却忧国忧民,这就是“圣”。这种思想还体现在《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就可以串缀起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杜甫的其他诗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杜甫优秀的诗作,同时也体会到了杜甫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并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对于语文教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学生每前进一个脚步,都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教学方法活起来,寻求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享受阅读的乐趣。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树忠. 三位一体”背景下“教读课”教学探析:以统编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8(1):20-22.

[2]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教学方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