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应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pt演示文稿、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概念与操作。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操作[1],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应对未来学习、工作中的各项要求,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模仿,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教学内容如果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容易分神,疲劳,反感、学习被动,学习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校,基础存在差异。中职类的学生都参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大部分还通过了计算机技能等级的考试,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将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小组,以便在分组讨论和日常的学习交流中,鼓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带动并指导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目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教师讲授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的方式教学。教师理论课的讲解采用的仅仅是课件展示的方式,没有使用网络课程、录制微视频等现代媒体技术,学生也没有专业的数字课程实践平台,实践操作课基本上就是练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模拟题库中的题目,题库中的题目有限,知识点也不够全面。学生经常反复抽取到同样的题目,就会感到无聊、乏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好。在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成绩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期末成绩,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教师难以控制教学过程,约束学生的出勤以及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不是完全放任,教师要设计好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欲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相关岗位的能力,会更好使用“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快捷完成工作任务。
《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师资水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2]。教师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计算机教研室应积极探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制定教师再提升计划,例如派教师参加外界举办的各种计算机教学改革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并按学年定期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集思广益,借鉴他校优秀的改革经验。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职称评审挂钩,让教师接触到企业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利用寒暑假时间派教师参加省培项目、国培项目,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让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教师,在授课技巧、科研等方面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
目前的教材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划分出计算机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pt演示文稿、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模块,教师应根据每个模块设置项目化课程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重难点。项目化课程内容设置如表1。
表1 项目化课程内容设置
计算机的发展迅速,内容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快,而高职院校在教材更新上周期太慢,只有网络课程才能弥补传统教材落后的缺陷。计算机教研室应组建教师团队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完善的数字课程平台体系,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课程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pt演示文稿等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难以记住操作步骤,教师可以将每个模块中的教学重、难点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平台中,供学生课后反复学习。教师将录制的微视频、模拟试题库、网络课程、教案、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等都传到平台中,丰富数字化课程平台中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平台中教师可以分发、回收布置的作业,实时监控学生在实操环节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提问、讨论,真正实现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学习平台中的相关资源。线上数字化平台是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数字化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会利用数字课程平台中的安徽省计算机一级模拟试题库及时测试学生每个模块的掌握程度,分析作业情况,将作业中易错处、难懂的知识点梳理出来进行重点复习,逐个击破。对得分较少的学生,在实践课上给予重点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清理每个模块的问题死角。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和课程的进度,灵活掌握多种授课方式如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熟练应用到教学场景中。教师不仅应及时做好课后小结,更要善于思考,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将课程考核重点聚焦于学生能力和素质上,即注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计算机教研室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把期末考核分解为由平时作业、出勤情况、省级计算机一级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四个部分构成,计算机一级考试成绩(60%)+作业得分(20%)+出勤得分(10%)+课堂表现得分(10%)综合得出期末成绩。合理的比例设置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约束力和加强时间观念。课堂作业得分主要是在Word、excel、PPT模块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测试每个模块的得分之和,模块测试也能反应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利于教师控制整个教学的进度。
高校计算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敏感性,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探索计算机教学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程中,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