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涛 刘 磊 秦 岭 江腾寿 张金鑫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陶瓷砖按照成形方法可以分为:干压陶瓷砖和挤压陶瓷砖。室内装修用的陶瓷砖大部分是干压陶瓷砖,干压陶瓷砖根据吸水率的不同可以分为BIa类(吸水率≤0.5%)、BIb类(0.5%<吸水率≤3%)、BIIa类(3%<吸水率≤6%)、BIIb类(6%<吸水率≤10%)和BIII类(吸水率>10%)五类[1]。BIa类主要用于地面装修,BIb类、BIIa类和BIIb类主要用于外墙面装修,BIII类主要用于内墙面装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国内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室内装修对陶瓷砖的需求急剧增大,市场上出现了众多陶瓷砖品牌,使用前对陶瓷砖进行质量检测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判断陶瓷砖质量好坏的检测参数较多,每次不可能全部检测的现实情况,这里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5个检测项目:吸水率、断裂模数、破坏强度、抗热震性和抗冻性。旨在通过对上述五个检测项目的介绍,以期达到对陶瓷砖常规质量检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吸水率是指陶瓷砖内空隙吸入水分的量所占陶瓷砖质量的比率,是判定陶瓷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间接反映陶瓷砖内部空隙的大小和结构的疏密程度,吸水率越大,表明其内部空隙越大、结构越疏松,陶瓷砖的强度越低,反之表明内部空隙越小、结构越致密,陶瓷砖强度越高[2~3]。
吸水率有两种测定方法:即煮沸法和真空法[4]。针对不同类别干压陶瓷砖采用不同测定方法,其测定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类别干压陶瓷砖采用不同吸水率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2](%)
从表1中可以看出,真空法与煮沸法测定吸水率的结果比较接近,并且其测定的结果一般不小于煮沸法,原因是真空法试验时,水能注满开口气孔;煮沸法试验时,水仅能进入部分容易进入的开口气孔,并且这种现象在越致密的陶瓷砖(吸水率越小的陶瓷砖)中表现的越明显[5]。
煮沸法和真空法测定吸水率时,使用蒸馏水和自来水测得结果存在差异,一般用自来水作浸渍液时,测得的吸水率结果偏小。原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的部分矿物成分在试验过程中堵塞了一些开口的气孔,使得水分无法进入或全部充满。并且真空法中存在真空度越高(8~11 k Pa)测得的吸水率越大的现象[3],原因是:真空度越高,试验内部封闭的气孔被打开的越多,导致试样中进入的水越多,致使测得试样的吸水率就越高。
1)一般需要10块砖(每块砖的质量小于50 g,则需足够数量的砖使每个试样质量达到50~100 g);砖的表面积≥0.04 m2时,只需用5块砖;若砖的边长≥400 mm,至少需要3块砖。
2)煮沸法适用于陶瓷砖分类和产品说明,真空法适用于分类以外吸水率的测定。
3)真空法试验时一定要先抽真空后加水(若先加水再抽真空,易造成瓷砖中一些闭合的气孔外包裹了一层水,再抽真空时,这部分封闭的气孔很难被打开,并最终导致测得的吸水率偏小)。
一般检测中,经常遇到吸水率不合格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料质量(成分和细度)以及生产工艺(压砖机的压力和烧成温度)的影响[3]。吸水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瓷砖质量的好坏,同种类和规格的瓷砖,声音越清脆悦耳、质量越大,吸水率就越小,间接说明质量就越好,也可以通过在瓷砖背面滴一滴水,观察水滴消失的速度,速度越快表明瓷砖吸水率越大[6]。
通常以适当的速率向砖的表面正中心部位施加压力,以测定砖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
检测过程[7]:用硬刷刷去试样背面松散的粘结颗粒。放入温度高于105℃的干燥箱中(至少24 h),然后在试样达到室温后3 h内进行试验。将试样置于支撑棒上,使釉面或正面朝上,试样伸出每根支撑棒的适当长度。对于凸纹浮雕的砖,在与浮雕面接触的中心棒上再垫一层适当厚度的橡胶层。中心棒应与两支撑棒等距,以IN/(mm2·s)±0.2 N/(mm2·s)的速率均匀的增加荷载。
结果处理[7]:只有在宽度与中心棒直径相等的中间部位断裂的试样,其结果才能用来计算平均破坏强度和平均断裂模数,计算平均值(至少需要5个有效的结果);如果有效结果少于5个,应取加倍数量的砖再做第二组试验,此时至少需要10个有效结果来计算平均值。
对于尺寸不小于600 mm的干压陶瓷地砖试样(正方形陶瓷砖无纵横向之分),一般要进行切割后再进行试验,规格为800 mm×800 mm×10.5 mm和600 mm×600 mm×9.3 mm的地砖分别按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尺寸进行切割,所得试样分别称为A类试样、B类试样和C类试样,测得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图1 A类试样切割法
图2 B类试样切割法
图3 C类试样切割法
表2 800 mm×800 mm×10.5 mm干压陶瓷砖
表3 600 mm×600 mm×9.3 mm干压陶瓷砖
由以上结果可知,A类试样较B类试样(标准制样法制得试样)所得砖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的平均值差别不大,分别相差0.2%和1.9%;C类试样较B类试样(标准制样法制得试样)所得砖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的平均值差别也不大,分别相差0.7%和2.0%。因此,在取样量不够7块时,可参照A类试样和C类试样制样法进行制样试验,当产生争议时,还要以标准制样法(B类试样切割法)进行制样试验。
1)边长大于600 mm的瓷砖才称为超大砖;
2)试样烘干的要求:温度高于105℃(至少24 h);
3)支撑棒直径的要求:棒的直径分别为5 mm±1 mm、10 mm±1 mm、20 mm±1 mm;
4)取样量的要求:18 mm<边长≤48 mm的为10块;48 mm<边长≤1 000 mm的为7块;边长≥1 000 mm的为5块。
陶瓷砖抗冻性是指其浸水饱和后,在5℃和-5℃之间循环,砖的各表面须经受至少100次冻融循环[8]。
1)冷冻机装不下的陶瓷砖可切割成刚好装下的尺寸,有缺陷的陶瓷砖要做好标记。
2)110℃±5℃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每隔24 h的两次连续称量之差小于0.1%)。
3)先抽真空至40 k Pa±2.6 k Pa,然后引入20℃±5℃的自来水至高出试样50 mm,保持15 min。
3.2.1 冻融循环试验
以不超过20℃/h的速率使砖降温到-5℃,砖在该温度下保持15 min。砖浸没于水中或喷水直到温度达到5℃。砖在该温度下保持15 min。重复上述循环至少100次。
3.2.2 检查试样,记录冻融后破坏状况
100次循环后,用肉眼检查砖的釉面、正面和边缘。在试验早期,如果有理由确信砖已遭到损坏,可在试验中间阶段检查并及时作记录。记录所有观察到砖的釉面、正面和边缘损坏的情况,以及产生破坏砖的个数。
1)使用不少于10块的整砖,并且其最小面积为0.25 m2。
2)尽管陶瓷砖抗冻性试验中有进行初始吸水率E1和最终吸水率E2测定的过程,但是在产品标准GB/T 4100-2015对抗冻性的技术要求中,没有提到这两个参数,故无特殊要求时,陶瓷砖的抗冻性检测试验可以不测上述两个参数值。
3)标准GB/T 4100-2015仅对吸水率不大于3%的陶瓷砖的抗冻性有技术要求——经试验应无裂纹或剥落,而对吸水率大于3%的陶瓷砖的抗冻性无具体技术要求,并且对于明示准备用在受冻环境中的产品应进行抗冻试验,一般对明示不用于受冻环境的产品不要求该项试验。
陶瓷砖的抗热震性是通过试样在15℃和145℃之间的10次循环来进行测定的[9],一般根据吸水率的不同而采用浸没或非浸没试验方法。
至少5块整砖,对于超大的砖(即边长大于400 mm的砖),有必要进行切割,切割尽可能大的尺寸,其中心应与原中心一致。
1)漫没试验。吸水率不大于10%(质量分数)的陶瓷砖,垂直浸没在15℃±5℃的冷水中,并使它们互不接触。
2)非漫没试验。吸水率大于10%(质量分数)的有釉砖,使其釉面朝下与15℃±5℃的低温水槽(水槽上放置一块铝板,并与水面接触,然后将粒径为0.3~0.6 mm的铝粒覆盖在铝板上,铝粒层厚度约为5 mm)上的铝粒接触。
在低温(15℃±5℃)下保持15 min后,立即将试样移至145℃±5℃的烘箱内重新加热达到此温度后保持20 min,后立即将试样移回低温(15℃±5℃)的环境中。
标准GB/T 4100-2015中对瓷砖的抗热震性无具体的技术要求,试验只给出结果,不做评判,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来判断该瓷砖能否可使用。
1)陶瓷砖吸水率检测时,除了要注意试验方法(煮沸法和真空法)的选择外,还必须确保使用蒸馏水进行试验;
2)进行尺寸不小于600 mm的干压陶瓷砖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测定时,如若试样量不够,可以在长度方向的两侧(长方形陶瓷砖)或中心线两侧(正方形陶瓷砖)进行取样试验,产生争议的情况除外;
3)抗冻性试验只对吸水率不大于3%的陶瓷砖有具体的技术要求,如无特殊要求,抗冻性试验可以不做初始吸水率E1和最终吸水率E2的测定;
4)抗热震性试验前必须先确定试样的吸水率,然后再根据吸水率确定选用浸没试验还是非浸没试验,并且抗热震试验只给出结果不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