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柳 田敏 教授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文章在当前特色农产品流通的基础上,提出搭建一种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流程化管理服务体系—“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以“政府+合作社”为主导,多个主体共同协作,打通特色产品和服务各流通环节,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将各环节透明化,同时运用VR技术提升消费者对特色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度,促进特色产品多渠道安全进入市场,从而促进基层农民和各环节主体创新创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互联网+”新经济平台 流程化管理服务体系 VR虚拟现实 乡村振兴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推动农业深度融合,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要求。还提出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并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为新型经营主体点对点提供服务。
目前,“互联网+”对各个行业都有巨大冲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代表力量。与“互联网+”融合的领域平台很多,“互联网+”经济平台以电商为典型,电商发展相对较成熟,相关研究也较多,学者们主要从经营主体、发展流通模式、问题及策略探究、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研究。寇光涛(2016)提出我国“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主要有合作社、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等主导形式,并提出“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及“平台生态圈+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模式。刘助忠等(2015)通过构建供应链云服务平台,整合云平台资源,为供应链各成员提供按需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的一体化运作。但当前经济平台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支付安全问题、农产品溯源问题、物流效率较低等,且大多农村地区特色产品流通渠道不通畅,流通环节不透明,除了极少数平台影响力大,大多数平台受众面小,产业链各主体分散,不能达到一站式、一体化平台管理服务。关于“互联网+”新经济平台的研究较少,主要从分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着手,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7)提出现阶段应重点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使其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鉴于此,本文提出“互联网+”新经济平台的搭建思路,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以“政府+合作社”为主导,多个主体共同协作,从各主体不同身份的需求体验入手,整合资源,打通特色产品和服务各流通环节,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将各环节透明化,同时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消费者对特色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度,促进产品多渠道进入市场,促进多元主体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对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新经济平台的内涵
“新经济”平台是指新时代背景下适应市场的一种经济模式,当今社会互联网对各个行业都有冲击,本文中的“互联网+”新经济平台,是指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适应当下市场的一种一体化信息和服务平台,平台中主体多元,由某一个或多个主导主体(本文中“政府+合作社”为主导主体)通过对各主体发布的资源进行整合,生成对另一相应主体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运行机制,最终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流程化管理系统平台。“互联网+”新经济平台包含的主体有政府、生产资料供应者、农户、合作社、物流商、农业技术服务者、信息技术服务者、金融机构、宣传机构、零售商和超市、消费者等,各主体在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过程管理中通过平台对应渠道发布和获取所需信息,通过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完善各环节监管机制,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流通效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主体创新创业和实现乡村振兴等有重要作用。
“互联网+”新经济平台的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提出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加强各相关主体协同发展,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主体更加多元。
本文中的“互联网+”新经济平台根据流程化管理体系中的环节,提出平台包含的主体有政府、生产资料供应者、农户、合作社、物流商、农业技术服务者、信息技术服务者、金融机构、宣传机构、零售商和超市、消费者等,各主体具体功能和分工如表1所示。
各平台主体中,“政府+合作社”为主导主体,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合作社作为核心统筹协调各主体搭建平台。将“互联网+”新经济平台流程管理体系各主体上传的资源虚拟化为“云”并进行“云储存”之后,通过合作社及信息技术服务者对体系中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资源進行整合,为消费者和供应链其他主体提供服务,形成以供应链服务集成主体为核心、以云服务为纽带的农产品流程管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协同、低成本、一体化和规模化运作,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中存在的主体分散、实力弱小、市场秩序混乱、供应链断裂等问题。“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以及各主体依托相关产业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吸引更多返乡下乡人员到乡村创新创业,最终形成融海量主体、海量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互联网+”新经济平台思路分析
进一步探索农村生态产品的信息应用与市场发展相结合的工具应用、配套政策等,鼓励特色小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如农村跨行业的农户经济联盟平台—农民合作社)。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培育传统产能向新动能转换,在产业转型中稳中求进,依靠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提升和集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要素、新产业、新业态。
传统农业中,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较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产品价格高不利于消费者,价格低不利于生产者;互联网电商的出现極大减少了农产量流通中间环节,提升了信息的对称度,高效配置各项资源,为农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可溯源的安全性绿色农产品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农村合作社为孵化器,应用可配置的流程管理工具,构建农村生鲜生态产品及其个性化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农村生态产品+可控制的流程配置系统+顾客”的“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以“政府+合作社”为主导,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推进创新创业。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培育新动能。
(一)平台的特点
传承传统电商平台的优势,克服其弊端,本文的“互联网+”新经济平台有如下特点:
定制化、针对性。流程体系中的各个主体并非都对网络、电脑、手机等操作熟练,对相关技术、信息资源需求各不相同,搭建的平台需要针对不同主体设计不同的操作,突出不同重点,布局和发布的内容符合特定对象。特别是农户,对网络信息技术普及性和接受能力较差,网络信任度很低,该平台针对农户可提供适应农户的简洁操作模式。该平台引入VR体验模式,提升消费者体验度的同时虚拟定制线下产品。
一体化、便捷性。“互联网+”新经济平台定位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着重打造一批产销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所有产品信息和主体信息均在平台披露,各主体可“一站式”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信息和资源。该平台除了使各主体有更便捷的功能体验外,还设置各主体的直接对接,如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生产者信用度直接对接生产者,减少加工、物流等中间环节。
安全化、溯源性。各环节主体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产品在该环节的流通过程进行跟踪,至消费者手中的每件产品均可溯源。同时,农村合作社对平台各个主体进行严格把关,对平台产品实行“宽进严出”,流入下一环节的产品实行质量分级、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国家标准体系,推进生产资料投入品使用规范化,以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平台各环节主体责任,将各主体行为纳入信用监管系统。
(二)平台的功能界面设计
搭建“互联网+”新经济平台,用户进入主页之后,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身份链接到相应界面,主页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
将流程体系中的各个主体分为需求方和供给方。部分主体既可以是需求方,也可以是供给方,如生产者既可以需求生产资料,也可以供给农产品。因此,需求方根据需求的服务和产品内容分为以下端口:购买商品、信息技术、农业技术、资金支持、宣传推广、物流支持、人力资本(招聘)、大数据信息和政策信息等。供给方根据供给主体设计端口:提供产品、信息技术者、农技专家、金融机构、宣传机构、物流商、应聘者、政府工作者,各供给主体登录后又分为三个板块:产品资料信息上传(为下一环节提供资料)、产品发布(直接对接消费者)、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经验和发布求助信息)。其中为下一环节提供的产品资料信息,通过农村合作社的信息整合,生成体验度高的需求方登录后的界面。
在此流程体系中,政府和合作社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提供大数据信息,并设立返乡下乡人员“绿色通道”等支持和鼓励各个主体返乡下乡进行创新创业;合作社需要整合供给方发布的各项信息,生成体验度高的对应界面,或链接到其他相应平台,并与其他主体沟通交流,并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服务。
(三)VR体验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在该流程化体系平台中引入VR体验功能,是本文设计的创新点之一。当下消费者除了追求网购便捷外,还追求自身体验度。传统的网络模式缺乏体验功能,O2O模式实现线上挑选购买,线下送达产品,但线下体验不足。在该平台中,消费者利用VR虚拟体验功能,可选择生产资料,在线虚拟种植养殖、线上采摘,选择包装加工方式、物流商等,或体验其中一项环节,定制所需产品。各级主体根据定制化要求准备定制产品,如将采摘现场制作为VR体验界面,消费者虚拟采摘的某个产品,由农户线下采摘后根据其他需求定制送达。VR功能一方面增强消费者体验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实现定制化,增强消费者与产品的情感维系,同时增强与平台上各主体的情感维系,有利于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四)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模式
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各环节主体各司其职,发布相关信息,由合作社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信息,由政府引导支持,形成“政府+合作社”为主导,多个主体合作发展的模式。
第一,特色产品流程为生产资料供应商将生产资料供应给农户,农户选择后进行种植、养殖等生产,将生产得到的初产品交由合作社或由合作社选择的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包装,合作社根据平台订单选择合适的物流商运往零售商或超市,或直接发往个体消费者,消费者也可通过零售商或超市获取产品。
第二,各主体将产品涉及的来源、加工和去向等环节通过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发布合成为快镜头视频或图文,如生产资料供应商需上传生产资料的来源和去向,农户需上传生产各环节,合作社需上传产品来源、加工包装过程和去向,物流商需以地图和时间停留过程相结合的方式上传物流运输过程,零售商和超市需上传产品储存、状态、价格和销售等情况,产品最终流入消费者手中前,各环节视频通过平台串联生成相应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各产品二维码了解该产品所有信息。
第三,政府和合作社统筹协调其他各个主体,合作社起联络、桥梁作用;农技专家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者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编辑加工各主体上传信息;金融机构为合作社及其他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宣传机构结合本地区特色为产品打造品牌。
第四,消费者根据平台农户发布信息,可直接对接农户购买初级产品,也可通过VR虚拟现实体验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现实中农户和合作社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相应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发布自身需求,合作社可根据实际情况接单为其定制。
“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作为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合作社”为主导,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推动乡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培育新动能。
(五)平台推广和优化
平台推广。将该流程化体系设计成适应当下市场及不同主体的平台,以PC网页端和移动端APP为主,结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微博、淘宝、京东、旅游网站等第三方平台进行推广。其中网页端和移动端作为综合管理体验平台,微信小程序转介到移动端界面,微信公众号、购物平台、旅游网站等侧重推广平台和产品。同时该平台提供附加服务,如特色产品信息、信用信息、各主体信息、气候信息等查询,定位地区特色产品和服务推荐、顾客互动、无线营销管理等。除以上推广方式外,打通会员体系是提升用户粘合度的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对各地区合作社的宣传,避免用户流失;由各级政府主导推广该平台,不同地区以同类命名方式命名该平台,以提升平台知名度。
平台优化。平台需要根据不同時期不同主体进行优化升级,不断创新,提升平台吸引力,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第一,立体化系统设计,利用专业技术支撑,加强技术网络维护,使各端口接触良好,提升用户体验度;第二,不断提升农村合作社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提升资源整合优化效率,实现一体化服务,充分信息共享、信息监管,打通网络平台-商家-消费者渠道,打通店铺与品牌渠道;第三,不断提升平台和各级主体创新能力,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各主体使用平台的体验度和舒适度;第四,引入信用监管机制,将各个主体各个环节全流程监管,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产品的信任度、透明度和安全性。
综上,该流程化管理体系平台由农村合作社统筹协调,由政府引导支持,体系中其他主体均与合作社实现对接,避免各环节创新创业主体因找不到准入途径而降低平台的信息流。
“互联网+”新经济平台配套政策
不同地区农产品流通受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要进行“互联网+”新经济平台推广并集中海量信息资源,促进平台与主体的良性循环,除了平台优化和团队建设,更需要政策顶层设计进行引导。
第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和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完善网络线缆和硬件设施投资,为农村信息化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推动物流企业的重组发展,淘汰一批生产效率不高的物流企业,实现物流规模化经营。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益。将第三方物流与农业企业自建物流进行结合,形成全面优化的物流运输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农产品电商及相关技术的科研人才,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强化乡村就业服务,推动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政府与企业要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外部引进,加大人才投入力度。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让年轻人认识到返乡创新创业是有前途的,引导农民不断学习现代化网络技术。
第三,加强信用保障和品牌建设。明晰未来发展之路,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利益保障机制。对线上单位、线下职能部门及各主体计入征信,引入其他途径的信用记录。加大现代服务业如农技、信息、金融的投入,完善经营手段,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民需求结合,加强推广力度。以各地资源禀赋为基础,每个地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品牌,有序开发带动其他优势特色资源旅游业和其他产品发展。
结论
“互联网+”新经济平台通过建立以“政府+合作社”为主导,其他主体协作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新载体新模式,加快特色小镇的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品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利用互联网现代技术全流程监控产品各环节和各主体,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各主体间分工协作,推动农业深度融合,有利于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带动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寇光涛,卢凤君.“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实践总结与创新路径[J].农村经济,2016(8)
2.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7)
3.胡文岭,成岳鹏,李焱等.基于电子商务的订单农业动态联盟经营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
4.姚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9)
5.侯银莉.“互联网+农产品”型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
6.陈晨.全球流通新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前瞻[J].商业经济研究,2018(3)
7.贾新忠.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新趋势[J].农业经济,2018(2)
8.李美羽,王成敏.“互联网+”背景下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9.吴强,谢思.我国跨境电商的主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
10.刘春明,郝庆升.“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8(6)
11.崔妮.“互联网+”背景下烟台市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2)
12.刘助忠,龚荷英.“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演化新趋势—基于“云”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9)
13.杨雪琴,田桂瑛,谢建军.“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平台生态圈模式创新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
14.袁晶,张彰.“互联网+”思维下智慧旅游平台优化探讨—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8(12)
15.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平台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J].新材料产业,2017(7)
16.解新华.“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
17.马志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4)
18.郝苹.基于电子商务的商品流通渠道发展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19.王健,汲朋飞,刘立军.“互联网+现代农业园区”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16(9)
20.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