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低碳商贸流通体系构建

2019-09-05 01:52李菁王彬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李菁 王彬

内容摘要:推动商贸流通体系低碳化建设,是商贸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提升我国商贸流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低碳发展的新型模式,从基础设施、绿色流通、空间优化三个低碳商贸流通模式发展的关键领域分析了这一问题。本文结合了调研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并揭示了影响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商贸流通体系   低碳化建设   绿色流通   供给侧改革

发展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商贸流通业作为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关键连接节点,承担了商品物质转换与价值实现中关键的作用,商贸流通能力是衡量一国经济活力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现代商贸流通业实现商品的有效运转,必然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工作,而高能耗的物质运转过程伴随的是不可避免的碳排放。此外,由于商品必须经历空间上的运送过程,也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物质摩擦和无效碳排放。贾康和苏京春(2016)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实现低碳化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是优化商贸流通业结构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需要根据现有物流循环中的高碳资源配置情况做出必要改进,以避免产业内部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无效碳排放。

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关乎商贸流通业的多个方面,而不仅是交通运输产业的工具升级。带动行业整体的碳排放量下降,首先需要实现运输工具自身碳排放效率的上升及运输方法的合理分配,其次需要根据产品和市场特征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架构,这一架构依赖于商贸流通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和物流方法的革新,还需要商贸流通格局的合理区分和产业进一步的空间集聚,进而使得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得以完善。完整上述过程主要基于下述三个主要视角:第一是工具视角,根据帕累托最優原理,任何产业在达到旧的资源平衡后,产业内部没有动力去改进现有的资源分配情况,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外部的技术进步,对于降低碳排放这一难题而言,引入具备更高技术效力的外部工具是核心的解决方式,对于商贸流通产业而言,公共产业部门需要协助改善基础设施,例如进一步规划更高效的道路网分布,可以直接降低流通距离,提升流通产业的运转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第二是资源视角,商品自离开生产领域直至进入消费领域的整个所有权的实体位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资源污染和消耗,商务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流通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就资源视角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倡议,主要集中于绿色流通体系部分,对于绿色流通体系的构建可以进一步分为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两个角度,绿色商流强调的是对无公害产品及绿色消费的引导与驱动,绿色物流则强调了追求效率优先目标下还需要兼顾节约资源,实现环境绩效的同步发展。第三是结构视角,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至今未能达成农村与城市双向流通的平衡,低碳通道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同时由于我国产业政策的不同,导致各区域内产业集聚情况并不显著,更是催生了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的三元生产结构,结构层面缺乏条理,致使大量无效物质沟通中的资源浪费,造成了许多高碳排放。

总的来看,构建低碳商贸流通体系是满足商贸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之举和题中之意,这不仅关乎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低碳消耗,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增长。

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结构维度及量表开发

(一)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结构维度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IS)。流通企业内部结构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是企业效率提升的主要路径,而商贸流通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则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调整。陆向兰(2017)的研究中通过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这一提升的主要作用来源于对交易成本的削减;王平(2017)的研究则聚焦于交通基础设施与商贸流通体系间的关系,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从空间层面影响商贸流通产业链间的运输情况,该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还具备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情况。在上述分析的指引下,本文认为促进商贸流通体系的低碳化发展离不开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将“基础设施,IS”设定为本文结构模型中的第一个维度。

绿色流通(Green-circulation,GC)。商务部对绿色流通的倡议体现了政策体系中对于低碳化流通理念的重视,绿色流通结构也与商流、物流发展相互联系,邬晓霞和张双悦(2017)的研究中认为,绿色流通是“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项目体现了绿色总体发展条件下的物质交换要求;林英泽(2016)认为绿色流通水平是“一带一路”地区提升商贸流通效率不可忽略的关键一环,商贸流通效率低下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严重限制了“一带一路”地区间相关产业的生产输出,使得经济效率无法满足要求。在这一认知下,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实现低碳发展,同样离不开对绿色流通水平的要求,从而将“绿色流通,GC”设定为本文结构模型中的第二个维度。

空间优化(Space-optimization,SO)。范森(2017)的研究中指出了我国的商贸流通业目前的问题在于空间分布上过于分散,服务网点间的空间重合程度过大,因而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产品供应上会产生难以避免的空间性摩擦,无法达成最优效率下的产业分布;夏伟华(2017)的研究直接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出发,研究商贸流通业的空间特性,该研究通过非径向数据包络分析(DEA)所得到的商贸流通业效率数据证明,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具有典型的空间不对称特征,大量的发展滞后源自空间上的异质性。综合研究中的相关描述,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碳消耗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空间优化水平的不足,从而将“空间优化,SO”设定为本文结构模型中的第三个维度。

(二)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量表开发

根据上述流通业企业的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模型分析,考虑到该模型为一个典型的三维度结构,对测度量表的开发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从三个维度设计不同题项,尽可能包含三个大方向下折射的企业感官,归纳出不同结构维度的概念内涵;第二,借助企业咨询平台对多家流通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量表并进行深度访谈,结合访谈结果及量表设计的科学步骤对量表进行修改;第三,针对部分调查人员进行预分析,测试量表的适应情况和接受度,并收集相关人员对量表的建议进而形成最终量表。形成了流通动态能力结构维度评价问卷,总共涉及3个维度、21个题项,如表1所示。

影响商贸流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

为了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本文通过下述三种方式发送了设计的问卷:一是借助中信咨询公司的流通业调查网站发布问卷,该公司深耕于企业咨询领域,在流通业具备数千家合作伙伴公司,问卷调查在填写后会自动反馈到指定邮箱中;二是借助中国流通产业网数据中心(流通业数据研究企业)与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行业数据观测企业)的咨询机构,分别对两个机构的合作伙伴发放调查问卷;三是借助网络项目“问卷星”对流通产业高级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29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5.17%。在有效问卷样本分析中,已上市企业占比为51%,市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62%,企业年限5年及以上的占比42%。本研究的主要调查企业均为具备一定实力的商贸流通业内企业。

(二)针对各个题项的信效度分析

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后,本文采用AMOS17.0软件对相关题项数据进行了Bartlee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2928.31(p<0.05)具备显著性,KMO检验值为0.987(p<0.01)具备显著性,说明原始数据达到因子分析要求。通过对构建的3(结构项)*7(题项)条目及102份有效问卷的探索因子分析,找出特征根大于1的题项,对题项进行了最大方差法下的正交旋转,原问卷中IS-2,IS-5,GC-2,SO-1被刪除。形成了包含3个结构维度及17个题项的测试量表,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三个因子的载荷值分别为0.831、0.861和0.874,均大于0.8;Cronbachα值分别为0.976、0.965和0.953,均大于0.9。从因子信度角度而言,该量表能够充分衡量企业现有情况下的低碳商贸流通能力,三个主结构因子对于低碳商贸流通模型均具备强解释力。进而可以分析各个题项的效度水平验证上述分析角度的合理性,结构方程建模过程分别验证了模型拟合度、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模型拟合度实证情况如表3所示。

拟合度分析中,x2/df=1.674<2.0说明拟合度良好,RMSEA=0.071<0.08说明拟合度良好,GFI、AGFI、NFI、IFI、CFI等总体拟合度指标值均在0.8以上,且除AGFI以外的检测值均处于0.9-1的高效度区间。总体而言,本研究的模型拟合度极高,拟合优度证明上述三个维度具备实践价值及指导意义。区别效度的实证情况如表4所示。

由于表2中各题项的载荷值符合收敛效度0.5以上要求,本文在表4比对了一维模型、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的差别,发现三维模型的拟合效果更佳,同时从区别效度来看,本文计算所得的方程萃取值AVE为0.75、0.75和0.76,显著大于普通题项之间的萃取效度(0.34、0.30、0.29),从而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低碳商贸流通体系应该归纳为“基础设施-绿色流通-空间优化”三维度体系构建,单一进行上述某一维度的建设并不能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体系的碳消耗效率,而是应该均衡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发展改革。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继续推进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低碳经济理念的彻底实施必须借助于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一直囿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无法完全释放产品运输能力,使物质交换处于最高速度中,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无谓损失和资源消耗,导致了商贸流通产业的高碳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建设基础设施不仅是为了满足商贸流通业单一产业的发展,更是为了多产业协调联动,有效流通建立了最佳的产业基础,这是影响商贸流通成本和便利性的核心要素。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兼顾发展需求和资源消耗,针对性的建设基础设施,从而保证建设路径和应用场景下的低碳可能,使得商贸流通行业能够降低成本,发挥出低碳场景下的高流通能力。

(二)构建环保商流及高效物流的“绿色流通”环境

绿色流通体系的构建是供给侧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实现低碳商贸流通体系的核心要件。在构建绿色流通的进程中,首先需要构建环保商流结构,环保商流要求企业在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的同时,培养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习惯,进而形成可持续的商流条件。其次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物流运输结构,强化产品的运转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路程上可能存在的无谓损失,综合商流和物流的绿色化建设,就能够减少整体流通路径中的碳排放,进而构建出绿色流通的环境。

(三)根据产品与市场特性优化城乡商贸流通空间结构

由于产品特征的不同,针对不同产品的特征设置特定的管理方法和流通方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流通运转能力,同时由于城乡市场对于不同产品的需求并不一致,可对不同市场针对性的推出需求度高的产品,进而逐渐放大需求,促进消费,使得区域内的物流水平与消费相互促进,共同增长。解决高碳经济最关键的要点在于,对于城乡市场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预计和有效的估计,并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产业布局,进而从空间上使得两者产生双向互动,实现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与优化。

参考文献:

1.贾康,苏京春.论供给侧改革[J].管理世界,2016(3)

2.邬晓霞,张双悦.“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走势[J].经济问题,2017(2)

3.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4.王平.交通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5.陆向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7(21)

6.范森.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7(2)

7.夏伟华.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