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升写作,写作深化阅读

2019-09-05 04:28王同喜
祖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写作阅读

王同喜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是有密切联系的两种语文学习技巧与方法。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当中,阅读与写作存在着长期的分离现象,在写作教学当中,往往只注重写作的形式而忽略了写作的内涵,只注重写作的技巧而忽略了写作中学生的情感激发,在阅读过程当中,往往只读而忽略了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积累与培养。这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   写作   高中语文   有效融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阅读与写作是一家,二者的联系十分密切,并且相互促进。因此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从读和写这两方面入手,用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才能够提高高中语文的学习质量,保障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把阅读和写作更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研究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一)对名著阅读太少

有研究调查发现,在高中生中,有28%的学生还在坚持阅读名著的训练,并且养成了阅读名著的习惯,有50%的学生表示自已很喜欢名著,也很想对名著进行系统的阅读,但是受时间限制只好只读简略版的名著,他们觉得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很好地掌握名著;有22%的学生表示,对于名著,只要知道其大概就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阅读,而这些学生普遍认为,对名著的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做题。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出了一个尴尬的现象,作为高中学生,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始终阅读名著,这份调查表明,当代高中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带着功利性的,对于名著的真正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1]。实时上,书籍是不同时代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人类的忠实友人它能够启迪人类智慧,指明人生的前进方向,为人类提供无限种的可能。

(二)学生缺乏阅读爱好

很多学生都把没时间作为自己不阅读名著的理由,但是如果说上学时间没时间阅读名著,那么在寒暑假等假期期间总该读一两本的名著吧,但是现实情况是即使在假期,也很少有学生对名著进行系统的阅读,有调查发现,在假期中约有30%的学生能够对一本名著进行详细的阅读,约有50%的学生表示,对于名著只是停留在翻翻看看其中精彩情节的程度,有17%的学生表示表示只是阅读名著中的几个章节,经常跳读,有3%的学生表示假期期间基本上没有读过名著。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大名著,大部分学生对它们的了解都是通过电视剧,电影所获得的,对原著进行过系统阅读的学生十分的少。

(三)喜欢写作且掌握写作技巧的学生太少

写作是一项需要情感的一项能力,是锻炼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方式[2]。按理来说,学生对于这种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身想法的课程应该十分喜欢,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高中生中,喜欢写作课程的高中生只有10%,有%20的学生认为学好写作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益,所以需要好好的练习,也有65%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于写作课程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为了考试只好努力练习,其他5%的学生表示,自己十分厌恶写作课,但是为了高考不得不进行写作训练。

也有人对写作的形式做了调查,正好与上述写作兴趣调查相互呼应,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在平时一有时间就写作,对于日常生活中迸发的灵感和阅读中得到的感悟会随时记录下来。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经常性的参加一些写作或者阅读比赛,65%的学生表示很少写作,除了考试或者老师要求写作时会写作,从未进行过别的形式的写作。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的对策

(一)分解细化阅读目标

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阅读与写作充分结合起来,重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3]。好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这时候布鲁姆的教学理论就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他的分层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把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做到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层次化,让教学目标遵循一定的逻辑。教师应该对于课本的各个单元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考虑上课时间,并且把知识目标和智能目标做到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理解困难与写作时的词穷现象。

(二)重视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课本是教师首要重视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编写逻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专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性学习[4]。这个专题的研究主题可以是一个人物,如李白、杜甫、司马迁、欧阳修,也可以是一部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还能够是一个大的主题,如“杜甫与爱国情怀”、“李白和酒”等。这样对于学生素材的拓展和积累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建立作家的管理档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当中渗透一些作家或作者的趣事或者历史典故,从而让学生抄录下这些课外拓展内容,让学生的素材库更加丰富,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让学生形成一个单独属于自己的系统的素材资料库,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由一达十,如在学习《雨霖铃》一课时,可以联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素材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写作。使得写作内容更加的丰富精彩。

(三)对经典名著进行改写和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对文章的选取十分慎重,所收录到课本中的内容都是一些文筆与思想俱佳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如在《听听那冷雨》一课的教学中,有一段课文是对中国的文字进行解读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充分理解文章中余光中先生对文字的解读方式,然后选取两个汉字自己按照课文中所写的方法进行解读,如对“秋”字进行解读,在高粱成熟的时候,高粱穗一把把高举的火把,把半边天的云彩都映红了,这时我们才知道,秋天已经来了。还有的对“梦”字进行解读,太阳落下了山坡,夜晚来了,万物的梦在夜晚都开始苏醒……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文字不仅让学生对于《听听那冷雨》这一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于写作技巧的提升也有极大裨益。

(四)通过阅读,学习写作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通常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故此,教师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就必须重视阅读中写作技巧的分析的讲解,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技巧[5]。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朗读,然后把表现杨二嫂的句子画出来,通过对于这些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琢磨杨二嫂的性格特点,然后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总结,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有正侧面描写两种方法,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写方法在人物描写方法中的作用。最后设置一个游戏环节,“互相说”让同学之间互相描述对方,要至少运用三种表现手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更熟练地掌握。

(五)重视读后感的作用

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后,教师一定要重视读后感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能够让学生把文章和生活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文章,也更好的锻炼写作技巧。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对于生活要永远抱着希望,努力拼搏这一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把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做到内化,再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对于写作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可以有的学生这样写:“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才是人类之所以伟大的地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写作,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当中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在语言沟通和写作的技能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必须重视的事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知道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的重要作用,从而探索阅读和写作深度融合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阅读和写作的功能,用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让学生在语文天地下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写作的技巧,达到阅读和写作的双向促进。

参考文献:

[1]范艷梅.阅读提升写作写作深化阅读——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探索[J].语文知识,2017,(11):77-78.

[2]徐国元.阅读经验与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7,(10):20-21.

[3]李海平.以读促写——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整合[J].课外语文,2018,(12):132-132.

[4]包小萍,张琳,马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7,(02):17-17.

[5]刘文秀.采用读书笔记,让读写比翼双飞——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研究,2017,(11):26-28.

(作者单位:宁阳县复圣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写作阅读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