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的养生意识所涉及的领域众多,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健康,也关注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关注领域。为此,许多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身心的呵护,但由于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常导致幼儿心灵损害。本文即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心理 健康教育
教师和家长不仅是幼儿物质层面的直接监护人,而且也是幼儿心灵层面的保护者。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灵的呵护,并且有计划的组织对儿童未来各个年龄段的培养教育。本文的讨论建立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基础上,试图通过有效的方法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学习如何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及当今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幼儿心理健康不同于成人心理健康,其拥有自己独特的定义和概念。所谓的幼儿心理健康指的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存在给予客观的评价,能够进行正常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够通过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发展,从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日常的幼儿园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幼儿回家后的生活主要是电视和手机等娱乐活动。幼儿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不仅自身素养得不到提高,心灵健康也会受到电子设备的影响[1]。
究其原因,首先是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识字卡片等。这种缺失在家长的心理上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重视儿童的心灵呵护,其次是因为幼儿园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也存在缺陷。教师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应该努力贯彻落实对幼儿的良性引导,但就目前的调查来看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后,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不能有效理解情商的重要意义,因此出现了教师偏重于智商高的幼儿而歧视那些智商相对不高、但情商没有欠缺的幼儿。这种教育理念的偏差不仅深刻影响到学生自我的心理认同感,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使他们不能自信、自尊的健康成长。
二、呵护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采取多样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一旦教师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出现了某些心理问题,但并非极其严重。为避免扩大化影响,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自身防范化解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2]。
第一,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
比如,小永同学因为在家受到了家长的指责,到了幼儿园后心情闷闷不乐。教师此时不应强制要求小永同学立刻调整好情绪,相反,教师应该及时询问小永同学之所以受到指责的原因。在听到小永的解释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小永同学分析家长和其得失,并利用情感共鸣等方式解决小永同学的烦闷,继而引导其恢复健康的情绪。
第二,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幼儿处理好与附近幼儿的人际关系,做到人际关系的友善良好。
比如,小蔡同学因为和小刘同学因为吃饭时插队的问题争吵了起来,二人的情绪比较难以控制。这时教师不应暴力制止他们的行为,而应该劝告二人冷静,并向他们分析插队这件事的对错。此后,待问题解决,二人的情绪得到控制,教师应引导二人握手言和,同时告诫在幼儿园里并没有什么敌人,从而养成他们健康的心理态度。
第三,教师应及时建立家校沟通渠道,通过有效的家庭引导帮助幼儿心灵健康成长。
比如,一个幼儿园内的小班同学共有30人,教师应及时与他们背后的30位家长进行沟通,共同组建家庭微信群等团体。教师可以利用上班时间为家长普及基本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且也可将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进行拍摄然后上传。只有家长长期与教师保持联系,才可以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妥善发展。
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个体差异,同时也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师应该妥善分析不同学生的各种身体、学习差异,通过对其准确的研究继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有效确保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理念,从而帮助其认识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减少模糊的认知。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儿童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不能正常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而且也不能自觉的获得差异认知。为此,教师必须拿出额外的、特殊的精力对待这些同学,最终努力通过自己的引导帮助这些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尽可能健康。
最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
幼儿园时期属于教育的早期阶段,教师通过对这段时期儿童的心理进行养护不仅可以及时帮助儿童处理自身在本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对其一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该时期形成的各种品德观念,如坚强、勇敢、正义、善良往往可以在幼儿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教师不仅要及时处理儿童心理健康的各种问题,还要帮助儿童养成自己的良好品德,从而习得碰到问题自我调整、自我解决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儿童一时,还可帮助儿童一世。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乃至日常的点滴相处帮助儿童养成该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得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
三、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必须耐心呵护。教师除了具有对孩子的真诚喜爱之外,还应掌握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如此才可确保自身教育行为不存在知识缺陷,从而避免其他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本文的探讨仅涉及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少部分,并非全部知识,更多是知识和经验,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基本教学工作中进行学习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艳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42-145+155.
[2]齐芳,齐园.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以幼儿园园长的视角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35):334-335+350.
[3]陈毅琳.学前教育视角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知识经济,2018,(01):130-131.
(作者简介:孟庆梅,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