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同质化”探寻“新设计”*AI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智能开发与研究

2019-09-05 06:47章文范凯熹
新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质化文创文物

章文 范凯熹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总策展人王亚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博物馆文创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你做一个扇子,他也做一个扇子;你做一个杯垫,他也做一个。”面对这样的质疑,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审视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原因以及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去同质化”对策。

一 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的原因分析

出现博物馆文创的同质化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复杂多面的,产品设计是产生文创产品的元细胞,对同质化现象的出现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从产品设计视角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不能笼统的将原因归结为设计师创新能力不足,应还原设计师创意设计的全过程来解读导致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同质化的原因。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依托于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和流程,在设计之初,设计师需进行文化研究、用户研究以指导创意设计,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考虑材料、工艺、价格等因素对接设计商品化。

第一,由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目前我国以“卖萌”为言打的小商品设计大行其道,设计师追赶市场潮流而忽略传统文化IP背后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表达,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是导致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的本质原因。

第二,由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属性,设计师在设计之初会进行市场调研以获取用户需求、收藏偏好、消费者行为等信息,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有限的调研数据并不能强有力地支撑设计决策。市场调研不够精准是导致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的深层原因。

第三,由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商品属性,目前市场畅销的文创产品一般以工业大批量生产,价格在百元之内。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受限于产品材料、工艺、价格等因素。较为单一的生产制造方式是导致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的表层原因。

二 AI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去同质化”对策

图1 破译“同质化"的“新设计”路线图

图2 Google世界博物馆项目

人工智能影响下的设计正在发生快速地、本质性、全球化的变革1[美]约翰·梅达著,《2019科技中的设计》,研究报告,2019年。。虽然人工智能没有人类如灵感、感觉和感受的言观能力,也没有人类特有的灵魂、爱、意识、理想、同理心、价值观等2[美]马文·明斯基著,《情感机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但人工智能已逐步演变为设计创新的基本设施,将成为设计师的助理和伙伴3薛志荣著,《AI改变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人工智能赋能创新设计将给博物馆文创设计与开发的带来巨大的变革(图1)。深度学习技术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分类、图像检索的应用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文化深耕的途径与工具;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技术成熟为博物馆文创产品提供精准决策的数据和算法;物联网、3D打印和增材制造等技术为博物馆产品提供柔性生产的个性化服务。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设计将直面博物馆文创同质化现象背后的创意设计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市场调研不够精准、生成方式不够灵活的问题,助力博物馆文创 “去同质化”。

1.文化深耕

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4[美]乔治·尼尔森著,转引自中国台湾《工业设计》第84期。。器物的物化形式等属于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器物背后的观念及其内涵、意义等则是文化之精神层面5柳冠中著,《事理学方法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52页。。博物馆文创产品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设计必须根植于更深层的文化构架6侯爱萍撰,〈基于情感审美的花草茶包装设计探究〉,载《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年第9期,第38页。。设计师对博物馆文物重物质层面而轻精神层面的现状是导致博物馆文创同质化的本质原因。

文化全局性不囿于单一的文化而涉及横贯交错的文化,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具有确定的连贯结构,执行着有效的功能,并且在历史进程中将这种作用持续保存下来7昌隽如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第4页。。设计师对于文物的理解多停留在文物历史、年代、器型、材质、工艺及故事等物质层面。但设计师局限于有限的文物背景知识,很难从文化全局性的角度形成基于文物的文化网,无法在数以万计的文物中做器形间、纹样间、朝代审美范式流变规律间的比较研究。不但容易造成同质化现象,而且也出现了文化传达的不准确和审美导向的偏差。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最大发动机8戴自更撰,《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机遇与思考》,金融资本与互联网技术创新论坛,2018年。。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共同发布“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AI赋能新文博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深度挖掘博物馆文化内涵的绝佳机会,为设计师对博物馆文物的横纵向比较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Google将全世界博物馆的资源进行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如世界博物馆[The Museum of the World]是一个跨时间、大陆和文化的文物互动网站9参 见:https://britishmuseum.withgoogle.com/[2019-4-14]。将世界博物馆中代表人类文明的文物映射在时间轴上(图2),纵坐标为从公元前2000000至今的时间轴,横坐标为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五个地域。在横纵坐标之间散落着全世界的文物,以艺术与设计、生与死、权利与身份、宗教信仰、贸易与冲突分类,并通过线条的形式标注文物与文物之间的联系性。设计师可以把文物放置在世界坐标中去了解同时期的作品及前后作品的流变关系。艺术调色板[Art Palette]项目10参见:https://artsexperiments.withgoogle.com/artpalette/[2019-4-14]以色彩作为文物的分类媒介,将像素化处理的图像通过人工智能计算与深度学习从而可寻找出同一组色彩搭配下的相似画面。不但可以任意调整色块来寻找图片,也可以上传本地照片后实时计算寻找色彩的关联性。

人工智能赋能博物馆正为设计师深挖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智能化工具。让设计师不仅局限在对眼前文物的研究中,拓宽思维,从宏观视角探索文物在空间、时间、色彩、材质、功能、造型等不同门类下的设计可能性,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并行理解从而建立艺术全局观念有助于设计师精准化、叙事化的表达设计创意,避免了文物纹样的简单设计与粘贴,通过文创讲述中国故事。

2.精准决策

与传统产业注重改变产品使用价值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品是以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关注顾客价值,特别是对文化的认同,通过改善产品的观念价值获得市场和利润11厉无畏著,《创意改变中国》,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58页。。因此在设计之初选择博物馆哪些藏品、开发哪一类产品、针对哪一部分目标人群、目标人群的潜在需求、产品的推广方式等都是设计决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设计决策是以用户研究为核心的小样本分析,多以田野调查、焦点访谈等定性调查方法为言。由于受限于调研用户的数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并不能为设计师提供精确的设计决策,这也是导致设计师设计“同质化”的原因。

设计的被感知可以是一种附加的事物,对象的具体之“用”大多是遵循着人的生活需求的,对于身体之用的设计,AI是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计算获得有效接近“用”的目的的,在这一点上AI具有绝对的优势12陈彦青撰,〈“AI”的边界——艺术与设计的可能〉,载《新美术》,2018年第7期,第88页。。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精准决策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将物理世界体验数据化。以体验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支持系统实时计算每个用户的交互体验,支持设计师触及每个立体的、真实的用户13孙凌云撰,《设计智能与数字创意内容生产》,第八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2018年。。博物馆具有空间的特定性,每位博物馆的参观者都是信息的采集者和携带者,可借助AI博物馆平台,抓取参观者参观路线、观看时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在文物前停留的时间、拍照次数等有效的线下信息;对于线上的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博物馆及文创线上销售渠道采集。第二部分是人工智能算法。面对蝴蝶效应般的庞大数据量、复杂度和尺度效应,我们无法仅依靠人脑对数据进行高效且相对客观的解析,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帮助我们使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化信息结构化和逻辑化,根据用户偏好创建用户画像,通过对文物与用户的匹配、用户与审美范式的匹配、设计与需求的匹配,实现文创产品开发的“去同质化”。

3.柔性生产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以满足个性需求的智能制造将成为一种常态14腾讯研究院,《“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第19页。。柔性生产是对应刚性大批量生产而产生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批量小而品种多的特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博物馆文创产品生产以大工业批量加工为言,很多设计师的创意产品由于工艺、材料、成本等限制导致无法实现或实现率大打折扣。目前,国外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博物馆都已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打印定制服务;美国波特兰设计博物馆推出3D打印珠宝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在线商店可以挑选珠宝款式(图3)、打印材料(塑料、铜、银、金、铂等)进行珠宝的个性化定制;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共同出品的敦煌诗巾APP,用户可通过 “层”的叠加变化创作丝巾图案并进行产品定制。个性化的定制不仅给顾客带来新的购物体验,也通过商品“零库存”降低文创商店的经营成本。

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3D打印和增材制造等技术使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制造工序和生产流程发生变革。一方面,可以使单件商品起订量并不大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再受传统工业制造对产品形态、结构、自由度、材料、工艺与生产成本的限制,优化了新产品的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另一方面使文创产品千人千面,用户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并进行一键输出,形成以实体产品和虚体产品共同销售的文创产品新形式。

图3 美国波特兰设计博物馆3D打印定制珠宝

三 结语

对于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出博物馆文创严重“同质化”现象,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解读。如胡波、董晓波从博物馆文创实践模式角度提出通过与国内知名设计师、文创企业、产品生产方深度合作等方式破解同质化;李绾心在《中国文化报》从全局观的角度提出博物馆文创产业需放慢心态,做出真正“文化+创意”的产品。

本文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分析导致博物馆文创同质化的原因,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中审视设计师普遍对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市场调研不够精确、生产方式不够灵活是导致文创产品设计同质化的原因。探索AI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智能设计与开发从而破译同质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博物馆文化深耕,基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的博物馆文创精准决策,基于柔性生产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个性化定制,以智创诉说文化,以精品奉献人民。

猜你喜欢
同质化文创文物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物的栖息之地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文物的逝去
铧芯文创
文物超有料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