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

2019-09-05 08:46曾芬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乙型肝炎

曾芬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传染病科,云南西双版纳 666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流行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传染度,而现代医疗研究显示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期[1]。而就目前来说其,我国大约存在9 000万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患者体内病毒持续复制,导致患者病情发展和恶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现代临床研究[2]表明大约有40%的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等进一步的肝脏重症疾病。就目前来说,在对乙型肝炎进行治疗时,通常选择抗病毒以及抗炎保肝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在所有的用药方案中,抗病毒用药是最为关键的一项用药基础。现代临床研究表明[3],在对患者进行单一抗病毒药物应用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毒状况进行抑制,但总体效果依旧难以满足现代临床治疗需求。就目前来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是一种危险较高的病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4]。而在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时,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6]。该次研究中,在该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5年4月—2018年5月间收入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探究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入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对照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单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性别包括(男24例;女22例),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62.6±3.5)岁;实验组患者性别包括(男 27 例;女 19 例),患者年龄 53~72 岁,平均(63.1±4.2)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慢性乙型肝炎病选用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入院时经临床体检,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身体状况良好;患者未见过敏史以及感染史;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以及无法对随访进行配合患者;排除存在相关治疗禁忌证和用药禁忌证患者;排除精神和认知存在障碍患者;排除在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

该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H20058999),还原性谷胱甘肽(国药准字:H20050667)、肝细胞生长因子(国药准字:H20065250)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和阻止,可以选择间断注射新鲜血浆以及血白蛋白等方式,保证患者的生理指标。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单纯恩替卡韦 (国药准字:H20100064)进行治疗,每日用药量为0.5 mg,每日用药1次。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用药,用药剂量为1 μg/kg,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见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未见复发或相关副作用和并发症;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个肝功能指标依旧存在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肝脏指标,主要包括平均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清蛋白(ALB)、平均谷丙转氨酶(ALT)数据。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中涉及到的实验数据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各项实验结果中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对数据进行记录,实验结果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选择(%)进行数据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40例(86.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27例(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92 8;P=0.000 0),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对比

在实验完成后,对比所有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清蛋白(ALB)、平均谷丙转氨酶(ALT)数据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经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对比(±s)

组别 T B I L(μ m o l/L) A L B(g/L) A L T(U/L)实验组(n=4 6)对照组(n=4 6)t值 P值8 9.7±1 5.4 6 8.8±1 4.2 6.7 6 6 9 0.0 0 0 0 3 6.9±2.9 3 3.2±2.7 6.3 3 3 3 0.0 0 0 0 5 1.4±1 0.9 4 2.6±1 2.4 3.6 1 5 1 0.0 0 0 5

3 讨论

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对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进行抑制,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获得充分的病毒学应答,以维持良好的肝脏功能,缓解患者的病症发展。就目前来说[7],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所选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为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药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治疗时应当尽可能选择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这样能够有效改善其抗病毒效果,以达到优化的治疗目的[8]。

干扰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直接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进行抑制,而在治疗时还可以通过上条被感染肝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抗原进行表达,激活患者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通过调节免疫途径来抑制患者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9]。这种药物的治疗优点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清转换率,并且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耐药性,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10]。

而与干扰素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NAs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在患者的体内磷酸化,进而形成具有抑制病毒DNA聚合作用的三磷酸腺苷类似物NAs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助于抑制患者DNA复制干扰素来说[11],NAs的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应用于临床上不同种类的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极强的抗病毒复制能力,同时这种药物服药方便,大多数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而该次研究中所应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具有出色的抗病毒能力,并且其耐药性极低,已经成为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而恩替卡韦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耐药基因屏障患者很容易出现耐药突变的现象,所以在治疗时需要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这样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验完成后,对比所有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TBIL)、平均清蛋白(ALB)、平均谷丙转氨酶(ALT)数据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经对比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40例(86.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27例(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颜兴艳[12]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90.00%,其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说明该次研究科学性较高,具有可信度。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作为治疗药物有助于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改善,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干扰素抗病毒乙型肝炎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