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泉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东海 222300
结肠癌在临床上是较为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人群以中年患者居多,临床治疗中以手术为主,以往多采取开服手术进行治疗,不过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切除结肠部位病变组织,但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多,远期效果不佳[1]。目前,腹腔镜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很多优势,如对患者的创伤小,安全性好,术后促进患者康复[2]。近年来,临床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在手术安全性、预后、适应症的呢过方面均开展有相关研究,提出腹腔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3]。该文将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34例患者作为案例,对照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一步论证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该院收治的3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有男性17例,女性 17 例,年龄 45~76 岁,平均年龄(60.52±3.07)岁。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2±3.07)岁,观察组:男性 8 例,女性 9 例,年龄 45~77岁,平均年龄(61.51±3.2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该组给予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卧位选择仰卧位,切口选择在患者腹部正中部位,然后,分离右半结肠系膜,清扫淋巴结,游离结肠及部分末端回肠,结扎肠管后切除右半结肠,肠管断端吻合,冲洗腹腔后常规关腹[4]。
观察组:该组给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麻醉选择全身麻醉,卧位仰卧位,麻醉成功后,为患者建立CO2气腹,其压力维持在13 mmHg,观察孔在患者的脐部下缘,并置入腹腔镜,操作孔选择在腹部脐孔下5 cm部位,在腹腔镜引导下寻找右半结肠病变部位,分离右半结肠系膜,清扫淋巴组织,结扎右半结肠近端血管,游离肠管,将右半结肠由操作孔中取出,在体外切除病变部位,吻合断端肠管放入腹腔,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5]。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反应,加强临床指导,记录关注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8.64±2.05)h,排气时间(30.91±4.20)h,排便时间(117.03±26.95)h,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3 8.1 5±5.0 0 1 8.6 4±2.0 5 7.6 6 0.0 2 0 8 7 5.8 3±7.0 4 3 0.9 1±4.2 0 8.7 3 0.0 1 9 2 2 0 3.1 7±3 0.6 9 1 1 7.0 3±2 6.9 5 1 0.6 6 3 0.0 2 5 5
对比分析34例患者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下的并发症差异,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41%(5/17),出现有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2/17),其中出现切口感染和发热各1例。观察组11.76%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3,P<0.05)。
结肠癌多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患病初期会出现有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血便等症状,中晚期则会有水肿、黄疸、腹水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治疗是临床应用于结肠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的同时,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也跟更为广泛。开腹手术一直是结肠癌根治术的传统术式,基于人体解剖结果中结肠与腹腔部位距离较短,通过开腹手术可较为彻底清除病变结肠部位。但开放式手术对周围脏器、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且手术切口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腹腔内其他器官创伤性大,术后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预后不佳。同时,开腹的手术切口会在腹部留下明显的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也容易引发患者自卑、抑郁等情绪,不易于患者接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慢慢替代了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根治术,其适应症更为广泛,使得原本部分手术禁忌患者也可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手术风险明显降低[6]。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通过腹腔镜的引导寻找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视野清晰直观,可较开腹手术更好地观察病变周围组织、淋巴转移情况、及系膜血管等,有利于术中清扫淋巴结,减少对结肠周围的组织、血管及脏器的误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8.64±2.05)h, 排 气 时 间 (30.91±4.20)h, 排 便 时 间(117.03±26.95)h 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钟俊斌等[7]的研究结果中,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8.34±2.16)h,排气时间(30.88±4.53)h,排便时间(117.25±26.62)h 显著优于开腹组的结果基本一致。腹腔镜手术通过脐部位选择小切口,有效避免了开腹术中的腹腔暴露,防止大量出血和体温散失对胃肠道造成的强烈刺激,对胃肠道功能损伤小,术后易于恢复,患者可也尽快恢复排气、排便、进食等,加快术后的康复进程。在术后并发症研究上,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2/17)显著低于对照组29.41%(5/17)(P<0.05),这与陈志伟等[8]的研究中,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0.0%的结果一致。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显著小于开腹手术,减少了术后康复期间抗生素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患者腹腔其他器官未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在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早期的功能锻炼,通过坐立、站立、行走等活动加速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加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创面愈合,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9-10]。
基于上述的研究,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在腹腔镜视野中放大了观察的组织,使手术视野更为广阔、清晰,更精准的进行分离清除,清扫胃结肠与肠系膜上共同周围组织,在确保病灶清除彻底的同时减小损伤,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腹腔镜手术对病灶中央血管进行结扎,实现了术中不出血的癌症根治原则,也较好保留了结肠系膜和筋膜的结构完整性,减少手术损伤易于患者病情转归,为改善手术预后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提供较好的保障。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在手术过程中缺乏触感,这就要求操作者对人体解剖学及组织学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能够准确识别变异的血管及组织,熟练掌握术中各项仪器设备的操作,术中保持有充分的细心与耐心,要求患者不断提升手术操作技能,顺利细致完成手术,实现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右半结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迅速,明显缩短了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和排便时间,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兼具高效和安全的特点,是右半结肠癌的理想手术方案。当然,开腹手术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患者腹腔严重粘连等复杂病况下仍需进行开腹治疗。外科医生在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高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的回归社会,更好的恢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