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佑高校女性学者的学术生涯
——基于对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探析

2019-09-05 02:02邵珮翔周小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洪堡学者资助

邵珮翔 周小李

女性在家庭关系、社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我国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渐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女性的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受教育年限逐渐增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群体迅猛发展。《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17)》显示,中国高校中的女性在学人数已超过男性,男女比例达到1∶1.19,性别比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女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3.70%。[1]在关注高等教育领域女性数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质的进步,即培养更多卓越的高层次女性人才,进而实现其对社会、家庭建设的可能价值。然而,当前中国高校中的女性学者仍十分稀缺,她们的科研成果也不丰富。例如,1955—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女性仅有98 人,占比为5.06%;[2]2017年新增7 名女院士,仅占当选院士总人数的5.5%。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比较重视对高校女性学者的培养,例如,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高校女性学者的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倾向性的鼓励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以促进我国高校女性学者群体的发展。

一、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设立背景

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设立,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背景进行梳理。

首先,欧盟促进女性参与科研的政策和实践,是促使德国关注高校女性学者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欧洲共同体条约》将性别平等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因而其所有成员国都需为两性平等贡献力量;加之高校女性学者及相关团体的强烈呼吁,最终促使欧盟将“女性与科学”这一主题放入相关议程之中。欧洲技术评估网络(European Technology Assessment Network,简称ETAN)报告显示,在女性与科学这一话题中,最受关注且争议最多的问题是:欧洲高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女性,然而处于高层次学术研究领域的女性仅占不到10%。[3]此外,欧洲分子生物学会(Europe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EMBO)在2001年的报告中指出,在EMBO 博士后奖学金申请者中,女性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主要表现为:女性在申请该奖学金时的成功率比男性低20%,或女性需要发表平均多于男性2.5 倍的论文数才能获得同样的成功概率。因此,欧盟一直致力于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而引发了德国各界对于女性学者群体的关注。

其次,就德国国内背景而言,长期以来,德国社会存在着女性天生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缺少天赋的偏见。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许多女子学校不开设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导致德国女性缺乏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备的自然科学基础,进而影响了她们进入德国高校学习。[4]1900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德国女性进入大学学习和深造,但直至1949年《基本法》颁布后,德国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才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保障。及至1985年,由于德国《高等教育法》的修订,德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不平等问题,但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高校性别占比结构,而不是立足于女性的自身发展。

总体而言,德国高校一方面是女性学者的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是女性本科生、研究生和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女性人数一直在增加。截至2015年,德国25—64 岁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与女性占比分别为30.8%和24.4%,2015年男女两性高等教育毕业率分别为36.9%和40.7%。[5]但是,提交大学授课资格申请的女性不到30%,只有约五分之一的教授为女性。[6]为了吸引更多女性学者在高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改变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性别不均衡状况,德国于2007年起开始实施“女教授计划”。基于此,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以及相应组织和高校制定了一系列资助计划,用以支持和保障女性学者顺利地在高校中开展学术研究。

二、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具体实施

本文将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女教授计划”(Das Professorinnenprogramm des Bundes und der Lnder)、基金会层面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以下简称洪堡基金会)资助项目和其他机构支持的卓越女性与科学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Women and Science,简称CEWS)等不同层面,探讨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整体面貌。

1.政府政策全局指导

“女教授计划”是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f Germany)为了促进德国女性在大学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培养更多高层次女性科学家以及改善教育科研系统中女性占比较少的局面而设立,于2007年通过决议并于2008年起正式实施。该计划每一阶段历时五年,配资1.5 亿欧元,在每阶段的最后一年对全国的女性教授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出规划。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出资,对积极吸收女教授长期任职并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高校进行资助,通过相关机构评估的大学可以每年获得15 万欧元的资金,资助期从三年至五年不等。该计划的目标群体为高校中的女性,尤其是自然科学、工程类等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专业领域中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女博士后,支持她们在相关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并进入大学任教。这项计划主要关注的问题有:女性个人及相关团体组织的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建立家庭友好观念、女性研究及教育等。

以德国弗莱堡大学的“Menta 一对一导师制”(MenTa Mentoring im Tandem)为例,该制度旨在为教育专业领域的女博士、博士后提供私人订制的研究规划以及其他咨询服务。[7]其基本操作流程为:先选定一名女性受托人,根据其研究的专业选择一名在相关领域有成就的专家作为她的导师,导师根据该受托人的研究方向,与受托人共同制定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在该制度下,导师不仅需要关注受托人的研究工作,还需对其家庭生活进行指导,负有协调受托人家庭关系的责任。不仅在学期间存在这样的一对一关系,受托人毕业后,导师仍然与受托人保持着长期稳定的联系。

2.基金会的协助实施

洪堡基金会秉持“男女在科研中拥有平等机会”这一原则,力求培养更多高层次科学人才,提出了比较完整、全面的针对女性学者的资助计划。要说明的是,尽管洪堡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男女两性在科研中的平等机会,但由于现实因素,在洪堡基金会奖学金的申请人与受资助者中,女性人数远低于男性。因此,洪堡基金会针对女性学者提出了十分有吸引力的资助计划,主要包括对其自身学术发展的支持和对其伴侣及家庭生活的支持两方面,只要女性学者的科研能力卓越、成果显著,就能够得到丰厚的奖金支持。根据项目的不同,受资助者在德学习研究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例如,针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计划中,洪堡研究奖学金可为其提供为期6—24 个月不等的在德研究机构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针对初级研究组领导研究员的资助计划中,相关科研项目的主要领导人员可以使用该资助在德国研究机构进行为期五年的科研工作,并且可以自行成立工作组,该资助的总额最高可达到165 万欧元;而对拥有丰富经验的研究人员的资助则更为灵活,洪堡基金会不仅提供为期6—18 个月不等的在德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的机会,还灵活设置奖学金发放时间,受资助者可以一次性获得资助,也可以在三年内分三次获得资助。同时,所有资助计划均提供与德国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支持女性学者进行科研工作。

基金会对女性学者的伴侣及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也提供充分的资助。洪堡基金会明确鼓励学者将他们的婚姻伴侣以及子女带到德国共同生活,并在研究资助之外提供家庭津贴(专门用于从事科研活动的津贴,不允许用于补贴家庭开支,科研津贴为每月500—800 欧元不等),前提是其家庭成员陪伴她们的时间达到三个月及以上(不间断)。基金会对婚姻伴侣提供每月276 欧元的生活补贴,如果其伴侣在德期间无法赚取收入或收入低于德国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少于每月400 欧元),还可额外申请每月205 欧元的伴侣补贴。此外,如果女性学者育有小于15 个月的婴儿,可以申请父母陪同照顾,洪堡基金会同样会提供父母津贴。如果学者的孩子是未成年人(18 岁以下),基金会将支付每月194 欧元的儿童福利金;如果孩子陪同的时间在6 个月及以上(不间断),还可以向德国的相关机构申请儿童福利。针对单亲的女性学者,洪堡基金会也设立了相应的资助办法,对其第一个孩子提供每月400 欧元的津贴,之后的每个孩子提供每月100欧元的津贴。

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女性学者及其家人更好地适应在德生活和工作,洪堡基金会还提供学者及其家人参加语言培训课程的补贴。具体而言,学者及其婚姻伴侣在开始研究工作之前,都可以在德参加长达4 个月的语言培训课程,所需的课程费、住宿费以及餐饮费用均由洪堡基金会承担,学者还会额外获得每月610 欧元的补贴,用以支付培训期间的其他开支。该项补贴目前只针对女性学者及其伴侣,其父母及孩子暂时无法获得。此外,在学习研究期间,学者本人以及陪同家人均可获得每月50 欧元的医疗及第三方保险津贴,以保障其顺利地在德研究、学习和生活。

考虑到女性学者自身的特殊性,洪堡基金会对于在研究期间怀孕分娩的女性学者也有相应的资助措施。如果女性学者在受资助期间怀孕分娩,不仅可以根据德国生育保护法获得育儿假(一般为分娩前六周和分娩后八周),还可以申请延长3 个月的资助期。同时,如果因生育原因需要暂停研究工作,只要研究组的学术主持人批准,便可申请最长18 个月的休学期,虽然期间不提供资助,但不会影响后续研究的资助奖金。此外,如果女性学者在研究期间需抚养12 岁以下的孩童,在德方同事研究员同意的前提下,可以申请延长研究期和受资助期,最长可以达到12个月,且在此期间仍然可以接受基金会提供的研究资助。

3.评估机构提供保障

卓越女性与科学中心于2000年成立,是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支持的项目,旨在促进德国高等教育科学和研究领域中的性别平等。该中心主要通过收集分析数据、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对女性学者的支持。

首先,该中心通过收集和统计女性学者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研究女性学者在科研领域的情况提供便捷的获取数据的途径,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指标。卓越女性与科学中心独有的数据库也提供关于高等教育中性别平等法律的信息。此外,其论坛还提供了一个以德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关注高校女性科学研究项目的平台,并协助女性学者出版发行相关研究成果。

其次,该中心每年都汇总有关女性与科学研究方面的资助计划并发布研究报告,为高校中的女性学者申请资助提供帮助。2018年2月,该中心发布最新的汇总报告,提供了82 项涉及各类高校女性学者资助项目的介绍、49 项高校女性学者专项奖学金信息、20 项关于女性指导和培训的计划,以及若干女性学者团体组织的宣传信息。[8]此外,该中心还致力于解决女性学者在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安排专业人员回复信息以及追踪后续情况,以最大限度上为女性学者提供切实的帮助。[9]

三、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实施成效

德国从国家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到下设各基金会的辅助实施,再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严格监控这三个方面,动员全社会力量改善高校女性学者的处境,为高等教育中性别平等理念的确立以及高层次女性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资助计划的开展和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德国高校中女性学者的境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当然,就目前而言,德国高校女性学者的发展仍存在结构不平衡、受传统观念制约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德国高校女教授的数量虽有所增长但总人数仍较少,从事自然科学及工程类专业领域研究的女性学者较少,以及女性受到职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等。但总体上看,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的影响深远,实施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德国女性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1.资助计划取得的实效

德国通过实施多方面措施鼓励女性参与科研并争取大学教授名额,为女性学者的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推动女性学者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收效显著。“女教授计划”第一阶段结束后,德国高校女教授人数占比由2008年的17.4%上升到2012年的20%,比2002年的女教授人数增长了一倍,达到8900 人。其中,语言文化学科的女教授占比达到36%,为所有学科中比例最高的;其次是艺术领域的女教授,占比为30%;其他学科女教授人数则较少,占比最多不超过25%;占比较低的学科为工程类学科(10%)和数学、自然科学类(14%)。尽管工程类和数学、自然科学类学科中的女教授占比不高,但对比2002年依然有显著提高(2002年两类学科女教授占比分别为4%和7%)。[10]

基于“女教授计划”第一阶段的成果,德国联邦政府于2012年决定延长“女教授计划”实施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女教授占比,加强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2017年,该计划第二阶段结束并完成评估。结果显示,参与计划资助的德国高校更加重视在学术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女性学者的声誉和知名度显著提高,其研究成果也大幅增加。在第二阶段中,共有184 所高校提交了有关促进性别平等的设想或方案,这一数量占参与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HRK)高校成员的三分之二。与第一阶段(152 所大学)的参与度相比,增加了10 百分点。其中有147 所大学提交的方案得到了评估机构的积极评价,占参与高校总数的80%。在具体人数上,第一阶段共资助274 名女教授,其中助理教授占40%,正式教授占60%;第二阶段共资助250 名女教授,其中助理教授占31%,正式教授占69%。该计划实施以来,女教授人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占比由2007年的16.2%增长到2015年的22.7%,增加了6.4 百分点。[11]由此可知,“女教授计划”对促进德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8年2月,联邦政府出台该计划第三阶段(2018—2022年)发展方案,对“女教授计划”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首先,将第三阶段的资助预算提高至两亿欧元;其次,着重关注年轻女性学者向女教授发展进程中的个人成长问题;再次,强调高校应注重挖掘和发挥女性的潜能和天赋,通过增加青年女研究员的数量提高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女性人数。[12]在已经完成的第三阶段第一轮项目审批中,共有86 所高校提交的有关青年女性学者培养方案得到评估机构的认可。

此外,各基金会及企业团体对女性学者的资助效果也十分显著。截至2018年,在德国洪堡基金会设立的国际顶尖研究员奖中,女性人数达到14 人,占总人数的19.7%,而在2012年之前仅有一名女性学者获得该奖项。尤其在2015—2016年间,该奖项的获奖女性科学家人数占比达到58%,为历年最高。[13]由德国企业欧莱雅公司及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出资、诺贝尔奖获奖者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教授创立的针对已婚已育女性学者的资助项目,成立12年来已资助36 名女性学者,累计资助金额超过70 万欧元。正因为有这些资助,德国许多女性学者得以获得重返科研岗位开展工作的机会,这些学者在专业领域已有重要的影响力。[14]

2.公众观念的变迁

在德国政府的积极推广和引领下,德国各界对女性学者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公众对于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态度从禁止转变为鼓励,围绕此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2017年召开的德国联合国妇女与女童科学日研讨会上,负责德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伊琳娜·博科娃就表示:“促进女性研究人员的发展是联合国关注的重点领域,世界需要科学,科学也同样需要女性,女性也有创造潜力。”德国洪堡基金会战略与对外关系部主任同样说道:“我们基金会想网罗世界所有优秀的、有潜力的科研人员,我们不谈论性别,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同样有非常出色的表现。”[15]同年,德国科学研究与艺术部为Brigitte-Schlieben-Lange 计划内的28 名获奖博士及博士后颁发奖金,以支持她们在艺术、音乐和应用科学领域继续深入研究。科学研究与艺术部部长特蕾莎·鲍尔(Theresia Bauer)在颁奖仪式上指出:“女性学者在协调家庭与科研关系中常常面临很多困难,尤其是女性在毕业后,会面临来自家庭与职业的双重压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计划帮助女性学者缓解经济上的压力,让她们更轻松地面对家庭与科研的关系问题。”同时她强调:“女教授的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我们希望继续保持这样喜人的增长趋势。然而20%的女性教授人数显然还是太少了,我们需要培养和支持更多有天赋的高层次女性学者。”[16]

四、德国高校女性学者资助计划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资助和支持高校女性学者的经验做法,无疑可以为我国提供诸多启示。

1.制定倾向性政策

德国为了提升高校中女性教授的占比,从国家层面制定了“女教授计划”,提出了针对女性学者的倾向性政策。我国正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其中,高层次女性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然而,如表1所示,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几项重要人才计划中,为女性学者制定的倾向性政策较少,没有专门设立针对女性学者的资助名额;同时,对优秀人才的认定及引进也主要参考学术成果及职称,较少考虑性别差异等因素。因此,配合国家的有关战略计划,建议制定关怀女性学者的中长期政策,采取多元措施,鼓励女性进入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以及毕业后继续留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在学术研究、评委会及各类学术论坛活动专家的名额上,也应设置一定的女性比例,以保证女性学者群体在相关学术领域的话语权。

表1 我国国家层面人才计划

2.关注生育问题

对于很多青年女性学者来说,承担着哺育下一代以及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正是因为生育而放弃或中断了教学及科研工作。当前,我国仅有少数政策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女性可以因生育、哺乳等原因延长科研项目结题时间,并放宽女性申报资助和人才认定年龄限制。例如,从2011年起,女性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放宽至40 岁。 除此以外,对于女性学者生育后重回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以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不仅国家层面缺少相关指导性文件,而且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较少,高校层面也没有设立相关组织来关怀女性学者的生育及生育后再回岗问题。由于缺乏具体的激励措施,生育成为制约高校女性学者发展的重要原因。 建议政府及高校更多地关注女性学者生育后再回岗及职称晋升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并为其子女提供一定年限的福利津贴,以鼓励女教授生育后能继续深造和发展。

3.调和家庭关系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关注女教授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家庭关系的构建。 我国高校对于女性学者家庭关系的关注还比较欠缺,既没有指导和监测女性学者家庭关系的体系,又没有相应的疏导及协调组织,忽视了友好型家庭关系的构建对女性学者教学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对于出国访学的女性学者,既没有提供其家人陪同出国生活及参加语言课程学习的机会,又没有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其家人随同出国生活; 政府在对高校进行评选和资助时,也缺乏对高校在协调女性学者家庭关系方面所发挥作用的考核。建议借鉴德国的方案,设立支持女性学者家人陪同出国深造的项目并提供资助;同时,在高校中组建专门机构,以此为中介搭建起沟通和咨询家庭问题的平台,以护佑女性学者的学术生涯。

猜你喜欢
洪堡学者资助
删除一个“科学巨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一个人就是一座科学馆
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学者介绍
洪堡的旅行和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