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为何处于教育领域与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地位?
——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性别差异分析

2019-09-05 02:02郭亚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教育领域学业

郭亚平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女性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高等教育领域性别比例出现了逆转。从1997年至2007年,我国普通本科的招生人数中女生占比从38%上升到53%,女大学生的比例超过男生。之后十年,女大学生的比例仍继续上升,2017年达到57%,女大学生的人数几乎比男生多100 万人。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统计数据》,http:/ /www.moe.gov.cn/.女性的教育优势不仅是指女生数量的增长,而且在考上大学之后的学业表现上,女性也同样具有优势。女生的专业成绩、英语成绩、体育成绩、公共选修课成绩等明显高于男生[1],更有可能获得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技能型证书[2],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也明显高于男生。[3][4]女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一度引发关于“男孩危机”的争论。[5][6][7]

但是,女大学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并没有持续到劳动力市场。一些研究认为,因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落实率低。女大学生更倾向于进入第三产业就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卫生等行业新增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女大学生的数量却在不断上升,因而劳动力市场能够吸纳的女大学生数量有限。[2]另外,女大学生进入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等“国字头”单位的机会低于男生。[2][8]除了工作机会的差异,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女大学生仍要面临性别收入差距,在劳动力市场中并未得到与男性一样的公平对待,其工资水平明显低于男生[9][10],在职位的晋升上也处于劣势地位。[11]

已有研究对女大学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在劳动力市场的劣势地位进行了分析,但缺乏对二者矛盾关系的解释。例如蔡蔚萍从高考成绩、本科学业表现和就业状况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高等教育入口、过程和出口的性别差异,但没有解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机制。[1]李春玲从女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解释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她认为涌向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毕业人数增多,但是用人单位考虑到企业整体的性别结构,为保持员工的性别比例平衡而采取了“男性保护政策”,从而影响了女大学生就业。[8]女性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女大学生人数的增长,还有其他类型人力资本积累的优势,但为何女性处于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地位呢?本研究将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数据、变量和模型

(一)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该调查自2013年起实施,每年开展一轮调查,是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一项追踪研究,关注大学生的境遇、态度与行为特征等。调查根据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考虑到学校层次(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和高职院校)、学校地区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以及学校学科类型(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等情况,以教育部承认学历的中国内地高等学校为总抽样框,依照多阶段、分层、等概率的抽样原则,从“学校—专业—班级”三个层次的抽样单元进行抽样。本研究主要使用2017年的调查数据,因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去除研究生样本后,最终有效样本数量为9071 个。

(二)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是人力资本。最早对人力资本进行界定的是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生产资料,是从事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性劳动的能力,它能够扩大选择的范围,是增进福利的道路。[12]随着学界对人力资本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本普遍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技能、能力、知识和资历等。对于在校大学生群体而言,有助于其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获得高质量工作或争取到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都将成为大学生在校积累的重要人力资本。为全面考察男女大学生在人力资本积累上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多个不同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很差=1、较差=2、一般=3、良好=4、优异=5),外语水平(基本不能使用外语=1、听说读写有较大困难=2、听说读写有些困难=3、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4、能较流利地听说读写=5),奖学金(得过=1、未得过=0),学生干部经历(是=1、否=0),以及党员身份(是=1、否=0)。

以上测量指标中,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奖学金是学业成就评价指标。关于学业成就,国内学界对其尚未有清晰的界定,往往将学业成绩、学业表现与学业成就几个概念混合使用。[13][14]综合已有研究,本文将学业成就界定为:个人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并将其操作化为以上三个具体指标。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是市场性的人力资本,一些用人单位会在招聘要求上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者优先”,而党员身份是学生参与公务员部分岗位考试和竞聘的重要条件。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性别差异

因考虑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本研究控制了学生的家庭背景特征,主要涉及家庭月收入(3000 元以下、3000—5000 元、5000—7000 元、7000—10000 元、10000—15000 元、15000—20000 元、20000—30000 元、30000—50000元、50000 元以上),父亲的职业(农民、普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取父母受教育年限的平均值)等变量。此外,控制了个体的社会特征,包括年龄、户口(城市=1、农村=0)、学生年级等变量。表1为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

本文采用两种回归模型:序次Logistic 模型和二分Logistic 模型。当因变量为定序变量时,采用序次Logistic 模型,如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当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时,采用二分Logistic 模型,如奖学金、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

三、模型结果

(一)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性别差异

表2显示,在控制家庭背景和个体社会特征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模型1 是以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男生,女生更有可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女生获得更加优异成绩的可能性比男生高60%(e0.471-1)。模型2 显示了男女生在外语水平上的差异,发现女生具有更高外语水平的可能性几乎是男生的2 倍(e0.657)。模型3 是以“是否获得奖学金”为因变量的二分Logistic 模型,结果显示,女生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比男生高40%(e0.319-1)。模型4 和模型5 分别显示的是大学生学生干部经历和党员身份这两项人力资本积累的回归结果,发现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在成为学生干部和党员上不具有优势,大学生在这些人力资本的积累上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从表2的回归结果来看,男女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奖学金获得上,女生的优势主要是学业优势,在学生干部经历和党员身份这两项非学业成就的人力资本积累上,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前,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男女生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或男孩在其他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性别差异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男女生在教育领域的成长差异。 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女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和所谓“男孩危机”,教育成就的评估不仅仅指学业成就,还包括其他类型人力资本的积累,以此全面地进行评价,可知男孩并未“全面沦陷”或处于“全面落后状态”。

(二)稳健性检验

我国早期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二元分割,城乡在经济发展、社会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的教育资源差距尤为突出,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硬件设施和师资等均落后于城市。 此外,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更加严重,城乡之间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同。 因此,本研究通过区分城市和农村样本,分析学生在教育领域人力资本积累上的性别差异,检验女性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在城乡之间是否有所不同。 模型设定与之前相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农村地区,女生相对于男生获得较好学习成绩的概率要高60%(e0.475-1),具有更高外语水平的可能性是男生的2.1 倍(e0.756),获得奖学金的概率要高26%(e0.234-1)。 在城市地区,女生相对于男生获得较好学习成绩的概率要高58%(e0.457-1),具有更高外语水平的概率要高63%(e0.487-1),获得奖学金的概率要高56%(e0.447-1)。 总之,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地区,女生在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奖学金获得等学业成就上的优势都十分明显,而且在学习成绩和外语水平方面,农村女生相对于男生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非学业成就的积累上,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男女生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女生相对于男生不具有优势。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实现从校园到劳动力市场过渡的大学阶段,大学生人力资本的积累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生在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奖学金获得方面比男生更优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代表了女生在学业成就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学生干部、 党员身份这些市场性人力资本的获得上,男生和女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通过对城乡大学生的比较发现,这一差异在城乡各自的维度上仍然存在。

那么,女生为何处于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地位呢? 从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性别差异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表3 城乡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性别差异

一方面,女生的教育优势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阻碍。 以上的数据分析说明,女生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主要是学业优势。 学业优势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岗位或研究型工作而言很重要,如从事会计、教师或科研工作等,但在复杂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中,学业优势的作用受到较多限制。 同时,学业优势更有可能引导学生从事行政、秘书等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因岗位性质或岗位所处部门的影响,从事这些工作往往职位晋升空间较小,导致女生遭遇职位歧视。[15]

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是大学生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时非常具有价值的“敲门砖”,而女生在这些人力资本上并不存在优势。 学生干部往往被认为更具有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16][17],这些能力是个人重要的非认知技能[18][19],影响其未来就业和社会地位的获得。[20][21]另外,在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类型的求职竞争中,一些岗位明确要求应聘者应具有党员身份,在这一点上女生也并不比男生更有竞争力。

改变女性在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矛盾地位,避免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协作。

首先,政府应降低女性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最重要的是降低因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就业风险。 女性,尤其是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往往因为生育而被排斥在主要的劳动力市场之外,政府应全面考虑企业、家庭和女性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减少各社会参与者因生育而面临的风险。

其次,用人单位应重视女性的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女性价值。 女性在各教育阶段都显现了学业方面的优势,这是女性重要的人力资本。 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综合实力的优秀女大学生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别和家庭等因素对女性造成的阻碍也会逐渐减少,因此,重视和充分挖掘女性的价值和优势,对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自身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第三,学校应注重学生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在我国,大学之前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升学做准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任务。 但是能力的形成是持续积累的过程,小学和中学也应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自信、自尊、人际交往等非认知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学生实现完整人格的塑造。 大学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引导学生积累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同时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专门的职业辅导,提高女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就业信心,以促进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教育领域学业
艰苦的学业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