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玲 余学春 董静武
211700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盱眙
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隐匿性肝部疾病,乙肝是导致患者肝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乙肝肝硬化患者5年病死率大约在70%左右,且即便是治疗后,患者预后也比较差[1]。为了更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疗 效,2016年1月-2018年12月 收 治 乙肝肝硬化患者80 例,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对疗效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3 岁,平均(53.65±5.21)岁;病程2~8年,平均(4.1±0.6)年。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75 岁,平均(52.63±5.18)岁;病程2~8年,平均(4.3±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学会批准。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维生素C 注射液等常规护肝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对于存在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感染、低蛋白血症以及具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的利尿、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静脉滴注1 200 mg 还原型谷胱甘肽,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德福韦酯片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对常规生命体征、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和监测,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肝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ALT(U/D) AST(U/D) DBIL(μmol/L) TBIL(μmol/L)观察组 40 2.56±0.47 66.37±9.28 12.45±3.16 22.06±4.13对照组 40 3.73±0.69 102.61±13.31 24.36±5.32 32.84±6.37 t 1.232 4.357 3.271 1.482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指标:采用ELISA 法对两组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过1 个月治疗,乙肝肝硬化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乙肝肝硬化相关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③无效:乙肝肝硬化相关临床症状无好转[2]。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4,P<0.05),见表2。
乙肝肝硬化的病理发展基本过程为肝细胞的坏死、再生和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是在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异常氧化代谢并产生氧自由基和免疫应答、炎症介质中的细胞因子,这些物质均会对肝细胞造成严重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非酶性抗氧化剂,包括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成分,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到人体内的三羧酸循环中,对于维持人体细胞正常代谢、保持细胞膜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乙肝肝硬化中能够有效阻断脂质过氧化所引起的恶性循环,将自由基和其衍生物对肝细胞的改膜作用清除掉,从而发挥其保护肝脏、促进肝脏解毒的功效。阿德福韦酯能够在体内水解成阿德福韦并充分发挥其抗病毒的作用[3]。
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与单一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相比,在还原型谷胱甘肽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疗效,与同类研究结果相似[4]。
总之,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