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 康军秀, 刘艳利, 贾园, 李静, 杨媛媛, 邹百仓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癌肿,该病所呈现出的躯体症状涉及纳差、生理痛楚、疲乏无力等,而恶性癌肿病变位置的不同可引起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1]。由于胃部肿瘤可对胃黏膜周围造成压迫,引起躯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痛感,使部分患者往往无法忍受,在精神与心理层面上承受较大压力,甚至还可引起情绪倦怠或自我放弃的意念[2]。胃癌的诊治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患者虽经手术切除肿瘤,但其后续治疗仍需周期性化疗方案的跟进或连续服药,这就涉及患者的自我效能问题[3]。若患者的自我效能提升,则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运动和膳食等自理行为,使病情趋于稳定[4]。针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传统的干预措施更多的是强调患者躯体症状的管理,忽视了其在自我照护、认知水平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多维度管理的诉求[5]。在此背景下,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为学者所提出,该项干预模式拟对患者住院期间相关照护措施予以流程化和系统化分析,进而帮助患者达成预定的照护成效[6]。笔者拟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进一步分析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所产生的临床成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诊了55例胃癌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接诊了55例胃癌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引入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纳入要求: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患者的意识正常,且具备良好的认知水平;具有正常的理解及阅读能力;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的肺脏、肾脏和肝脏等重要躯体脏器无疾患;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患;伴有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对胃癌切除术有禁忌证。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资料比较(例)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文化层次基础疾病 小学中学大学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 研究组5528/2756.9±3.1141427757 对照组5530/2556.7±3.0131428886 t/χ2值-0.7510.8931.1680.950 P值-0.2950.3040.4610.326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讲授胃癌发生、进展及转归等方面的知识,并告知手术流程及术中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初步具备胃癌基本的知识架构。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对患者各项诊疗资料予以汇总,进而构建个人档案,便于后续追踪与随访。
1.2.2 研究组 本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① 构建干预小组团队:本团队共计4名成员,均为护士,其中1名具有高级职称,而另外3名具有初级职称。② 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剖析及改善措施:由组长作为发起人召开头脑风暴,以“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佳”作为主题召开研讨会,要求每位组员均参与讨论。③ 组长根据各组员研讨后的原因进行整合,并根据患者、医护人员、环境、方法和材料等多维度内容进行归纳和汇总。
胃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不佳的原因:① 患者层面而言,其在生活自理、膳食管理和运动康复等方面的自我效能不高。② 医护人员层面而言,未对患者的生活自理及膳食管理等方面进行督导,以及未告知患者术后开展复诊的必要性。③ 环境层面而言,医院未在患者住院诊疗期间及来院复诊时营造出自我照护的文化氛围。④干预方法层面而言,未对患者的随访数据予以总结分析,未对患者的自理生活类型和膳食习惯给以督导,使其在院外服药依从性及复诊的意愿有所降低。⑤宣教材料层面而言,目前我院尚未形成针对胃癌术后患者相关健康指导手册,以保证患者能内化相关理论架构,从而做出正面的自理行为。
针对胃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佳的问题,具体的改善策略:① 确定胃癌术后诊疗照护体系,坚持全方面满足患者自我管理需求为主导向,具体程序包括病情评估、知情同意、咨询建议、解答帮助、妥善安排,根据患者在每个阶段的需要动态调整健康管理措施,以期达成闭环式追踪随访-复诊模式。② 将胃癌术后患者院外复诊相关信息制订成卡片提醒条,包括具体的复诊时间、复诊地点、复诊联络方式,并逐一做好各项工作。③ 以微信的方式每日督导患者在院外做好自我病情监测,包括膳食类别、运动方式、睡眠时间、血压、心率和体温等,并将上述数据逐一写入随访日记本中。待患者再次来院就诊时,护士需对随访日记本上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共同拟订相应健康管理策略。而在后一次复诊时,护士要对患者在上一次自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再次予以评估,并做好动态纠正。④ 每位患者每月均需来院复诊1次,在复诊日期前3 d,护士需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患者具体的复诊地点和时间;若超过复诊日期7 d仍未来院者,护士则予以电话开展随访。
1.3 观察项目
① 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个月末,以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涉及4个维度,分别包括饮食维度、社会心理维度、躯体活动维度和治疗维度,共计31项条目。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其中结构一致性为0.819,重测信度为0.793,Cronbach’a系数为0.814。利用1~4级评分法对每项条目展开评估,总分囊括31~124分。如果患者测评所得分值较高,则表明其自我管理水平较高。② 在上述相同时间点,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测评。③ 在上述相同时间点,以用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其结构一致性为0.805,重测信度为0.812,Cronbach’a系数为0.819。该量表共有8道题目,总分为0~8分。对患者最终所得分值进行依从性等级划分。得分低于3分者,则视为依从性不佳;得分介于3~5分者,则视为依从性中等;得分超过5分者,则视为依从性良好。④ 在干预后第1个月末,以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测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本问卷采取封闭式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本组(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分析计数数据,采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等级数据。P<0.05视为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自我管理水平对比
在实施护理措施后1个月末,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维度、躯体活动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和饮食维度的评分分别为(31.9±4.6)分、(17.8±2.6)分、(18.2±2.6)分、(29.3±2.9)分,均高于对照组(25.7±3.1)分、(13.1±1.9)分、(14.9±2.2)分、(24.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消极情感评分对比
在实施护理措施后1个月末,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52.7±3.8)分、(53.8±2.9)分,均低于对照组(57.4±4.2)分、(58.9±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不佳17例,依从性中等11例,依从性良好27例,对照组依从性不佳12例,依从性中等24例,依从性良好19例。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对比(分)
组别例数实施前实施后 治疗维度躯体活动维度社会心理维度饮食维度治疗维度躯体活动维度社会心理维度饮食维度 研究组5518.7±1.910.8±1.212.9±1.521.7±2.531.9±4.617.8±2.618.2±2.629.3±2.9 对照组5518.5±1.710.6±1.112.5±1.321.8±2.625.7±3.113.1±1.914.9±2.224.1±2.4 t值-0.7830.9160.8980.70413.26710.2719.78913.288 P值-0.2510.3510.2940.1940.0150.0240.0290.012
表3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消极情感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例数依从性不佳依从性中等依从性良好 研究组55171127 对照组55122419 Z值-19.562 P值-0.01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研究组5526281 对照组5517326Z值--11.289 - P值--0.028-
3.1 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由于胃癌患者术后仍需接受周期性化疗或药物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案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不良的躯体感知体验,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诱发焦虑和抑郁情感[7]。伴随着患者抵触情绪的加深与恶化,将会削弱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无法达成预期的治疗效果[8]。个体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对疾病的内在认知程度有明显关联性,若个体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不足,将无法调动其在动机层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中止临床诊疗,使病情复发甚至恶化[9]。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与如下几方面因素关联密切:通过对患者开展认知方面的指导,能帮助其从自我改变意愿出发实施各项生活细节管理,进而实现宣教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0]。对患者当前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处理,帮助患者从被动诊疗状态转化为主动诊疗意愿,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将健康管理权利让渡给患者,调动起个体内在行为改变动机,进而提高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11]。对各项健康管理策略的落实做好评估,由专人负责整个随访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诉求,这是保证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获得同质化照护的前提[12]。从认知宣教层面出发,对患者当前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培养,借助电话随访沟通和微信群的建立,能强化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正向沟通及交流,进而实现各项自我管理行为的执行[13-14]。
3.2 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负面情感状况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仍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在用药方面的依从性往往不高。这主要由于大多数药物本身就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加上医药花费所致的高昂经济负担,将会明显削弱个体的服药依从性[1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伴随着各项健康宣教策略的落实,能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距离,可帮助患者逐步提高对药物使用的认知水平,进而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可提高其用药安全意识[16]。本次研究数据显明,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情感。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服药意识,强化其自我效能,进而帮助个体转变既往消极的意识形态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认知框架。伴随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以及各项药物管理方案的推进,能促进个体病情整体预后转归。本次研究又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均表明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的落实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实现护患双赢效益。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胃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引入基于溯源自护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针对性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且能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