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晓龙
[摘 要] 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很多教学内容已经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学生也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缓解高职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推动高职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7-0185-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这不仅有利于缓解高职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推动高职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源情况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口单招的学生比例大幅提高,新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小学、中学期间也很少接触到创新创业类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对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积累。
高职院校大学生多为“95后”,甚至“00后”,并且独生子女居多,沟通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普遍不强,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热情。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全面,更有甚者还不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网络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不在少数。总而言之,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给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很少涉及实践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占了60%到80%的比例,企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极少,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由于管理机制、实践条件以及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多数都流于形式,效果较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很多教学内容已经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相对较少,仅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激发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为例,一般是30课时左右,每周仅2个课时,很难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相对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缺乏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政府层面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但部分高职院校尚未落实政府相关激励政策,没有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培训周期较短,理论大于实践,无法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相对全面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
高职院校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缺少相应的经费资助。很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独立的专门管理部门,把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致使部分学生意识不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没有选修这门课。即使是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也由于是选修而不重视,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而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导致学生对相关的创新创业知识理解不深,创新创业技能掌握不熟。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关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情况,重视对优秀创新创业学生代表的培养,而忽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缺乏对整个高职学生群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大部分是学术型人才,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自身匮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对企业基本的管理流程尚不熟悉,更不用说创新创业流程。处在创新创业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其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薄弱,教学过程往往会“纸上谈兵”,空讲理论,难以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实践需求有很大误差。
高职院校很多教师的思维禁锢于日常教学生活,深居“象牙塔”,无法准确把握最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很难解决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有创新创业方面的想法也很难找到有相应经验的老师指导,致使学生不敢尝试,害怕失败,进而可能错过最佳的创新创业时机。创新创业环境瞬息万变,高职院校教师如果自身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就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三)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激励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和大部分高职院校建设了创新创业孵化园,每年也会举办很多创新创业大赛,但总体而言,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跟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素质情况有关。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做事缺乏自信,有很强的焦虑感。由于这些原因,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新事物缺乏兴趣,创新意识差。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平常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做事更是得过且过,遇见问题习惯性地选择逃避。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和受益人,学生对創新创业教育不重视,无论外界怎样引导也是事倍功半。
三、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高职院校要注重优化课程结构和增加实践教学,尤其要注重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所占的比重,开设更多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重视以赛促学,促使人才培养由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的方向转变,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效加强。
高职院校可以协调教务处、学工处等多个管理部门,共同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学校层面统一步调,共同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要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以后在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实际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健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局面。
(二)优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高职院校要积极宣传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让更多创新创业的高职学生获得扶持和资助。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高职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资金扶持,从而降低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险。高职院校还可以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校企合作,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定期邀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成功经验,分享失败教训。
高职院校应该引导高职学生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有意義的兼职,为学生的社会兼职和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建设鼓励高职学生“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怕挫折”的创业文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消除家长在学生创新创业上一直存在的顾虑,让家长支持和帮助子女创新创业。
(三)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招聘模式,多渠道引进一批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任教师,招聘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骨干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兼职教师,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鲜血液。高职院校要制定师资培训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邀请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导师,给校内教师举办校内培训,使教师更快地转变创业教育观念,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和信息,掌握创业教育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运营管理中,实实在在接触最真实的市场环境,把理论运用到企业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考评,将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职称评定和年终绩效考核中。鼓励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尝试,提高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四)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创新项目和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创新创业技能的热情。
高职院校不仅可以邀请行业内比较有名的创业导师,来校给高职学生开专题讲座,还可以邀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毕业生,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高职院校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创业实践。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让高职学生充分了解各行业最真实的发展状况,帮助大学生把握最佳的创新创业方向。通过创建创新创业社团等方式,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拜文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J].教育评论,2014(11).
[2]苏中洋,杜训柏.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5(12).
[3]邢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演进、问题及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8(1).
[4]雷玉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5]罗星海.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尝试——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6]张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