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芬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同素异序词是指词素相同、结构顺序相反、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近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同素异序词成因、语法、语义、源流、规范及专书等进行研究。
《盐铁论》中的同素异序词共有47对,其中联合式40对,占总数的85.1%;偏正式6对,占12.8%;联合-偏正式1对,占2.1%。没有发现主谓、动宾和动补关系的同素异序复合词。
同素异序词的两语素之间存在三种语法结构关系,偏正-偏正、联合-联合、联合-偏正。
1.偏正-偏正(共6个)。道中-中道、国中-中国等共6个,都是名词词素修饰名词词素,这六组词都是名词性的。
2.联合-联合(共40个)。合成词中的两个词素是同词性的,又可分为三种:
(1)两个名词词素结合成词,都是名词,如:霸王-王霸等共22对,占联合式中的55%。
(2)两个形容词词素结合成形容词,如:长久-久长等共11对,占27.5%。
(3)两个动词词素结合成动词,如:闭藏-藏闭等共7对,占17.5%。
3.联合-偏正1个
工商-商工,两个词素都是名词词素。前者联合,后者偏正。
1.偏正式
“偏”词素对“正”词素起修饰限制作用,如“道中 - 中道”的“道中”,“道”修饰“中”;“中道”的“中”修饰“道”。其词义是两词素义之和。
2.联合式
两词素是并列关系,其意义关系有两种情况:
(1)同义词素的组合,取其同义的义项作为词义。如:艾老-老艾,词素“艾”取“老”义,与词素“老”结合,表示“老年人”。组词意义基本相同:都指五十以上的老年人。联合式绝大多数都是此类。
(2)相关或相反义词素的组合,组成的复合词是两个词素意义的合成。如:晨昏-昏晨:早晚。
这种复合词中,要注意偏义复合词。其词义不是两词素义的相加,而是偏重其中一个词素义。如:朝市、市朝两词偏重于“市”义。
3.联合-偏正
语法关系不同,语义不同。如:“工商”是联合,指手工业制造者和商人,词义是两词素义相加。而“商工”指自产自销的手工业者,[3]257是偏正关系,前一词素限定后一词素。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组词的语义:词典意义和《盐铁论》文中意义,然后将两者对比。
(一)词典意义主要根据《汉语大词典》[1]对各词的解释,统计各词(以组为单位)的义项数。文中意义主要根据马非百[2]和王利器[3]两位先生对《盐铁论》的注释。
1.偏正式
(1)道中 -中道 乘骑车马行驰道中。(10-55,10表示第十卷,55表示第55章,下同)故中道而废。(5-23)
词典义(词典义后附下标表示词典中的义项数,多个义项之间用“;”隔开,限于篇幅,义项多的只列出前一至两个项,复杂的进行概述。):“道中”(2):中途、半途;路上。“中道”(7):半途……
文中义:“道中”指路上;“中道”指半途、中途。
(2)国中-中国 诸生若有能安集国中,怀来远方。(5-28)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1-2)
词典义:“国中”(2):王城之内;国内。“中国”(5):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文中义:“国中”指国内;“中国”与匈奴、南夷等对举,犹国家。
(3)醢酰—酰醢 鲐鳢醢酰,众物杂味。(6-29)及其后,则有酰醢之藏。(6-29)
词典义:“醢酰”(0)。“酰醢”(1):用鱼肉等制成的肉酱。
文中义:醢酰:调肉酱的醋;酰醢:调了味的肉酱。
(4)利末-末利 于是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巧。(3-14)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1-3)
词典义:“利末”(1):末利。即工商之利。“末利”(2):古代指工商业……
文中义:“利末”指工商之利;“末利”指工商之利。
(5)人主-主人 人主方设谋垂意于四夷。(2-10)故礼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5-25)
词典义:“人主”(1):人君、君主。“主人”(7):接待宾客的人。
文中义:“人主”指人君、君主;“主人”指接待宾客的人。
(6)儒术-术儒 邹子以儒术干世主。(2-11)所以贵术儒者,贵其处谦推让。(5-28)
词典义:“儒术”(1):儒家的原则、学说、思想。“术儒”(0)。
文中义:“儒术”:儒家的原则、学说、思想;“术儒”:有法术的儒生。
2.联合式
(7)艾老-老艾 五十已上曰艾老。(3-15)所以辅耆壮而息老艾也。(3-15)
词典义:“艾老”(1):对五十以上人的称谓。“老艾”(1):五十以上的老人。
文中义:等义,指老年人。
(8)霸王-王霸 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2-9)然后可以王霸。(9-50)
词典义:“霸王”(5):霸与王。“王霸”(2):王业与霸业……
文中义:等义:王业与霸业。
(9)暴强-强暴 罢盐铁以资暴强。(1-5)先帝兴义兵以诛强暴。(8-43)
词典义:“暴强”(1):凶暴强横。“强暴”(1):强横凶暴。
文中义:等义:凶暴强横。
(10)本根-根本 华叶茂而本根据。(9-49)若引根本之及华叶。(10-57)
词典义:“本根”(7):草木的根干。“根本”(6):植物的根干。
文中义:等义:根本。
(11)闭藏-藏闭 干戈闭藏而不用。(8-47)故民人以垣墙为藏闭。(1-5)
词典义:“闭藏”(3):闭塞掩藏。“藏闭”(0)。
文中义:“闭藏”:收藏;“藏闭”:闭塞掩藏。
(12)兵甲-甲兵 兵甲不休,战伐不乏。(3-14)甲兵不休,民旷于田畴。(3-15)
词典义:“兵甲”(3):泛指武器。“甲兵”(4):泛指兵器、军队。
文中义:等义:战争。
(13)财货-货财 得以财货五谷新币易货。(6-36)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货财。(1-1)
词典义:“财货”(1):钱财货物。“货财”(1):货物、财物。
文中义:两者等义:货物、财物。
(14)长久-久长 然安危长久殊世。(10-60)暴兵露师,以支久长。(1-1)
词典义:“长久”(2):时间很长。“久长”(1):长久。
文中义:两词等义:时间长。
(15)朝市-市朝 不耻为利者满朝市。(6-30)道路罕行,市朝生草。(1-2)
词典义:“朝市”(4):早市。“市朝”(5):市场和朝廷。
文中义:两者都有“朝廷和市集”义,偏指“市”。
(16)晨昏-昏晨 小人晨昏孜孜思其力。(6-29)昏晨力作,夜以继日。(6-29)
词典义:“晨昏”(2):早晚,旦暮。“昏晨”:(0)。
文中义:等义:早晚。
(17)乘骑-骑乘 乘骑车马行驰道中。(10-55)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3-15)
词典义:“乘骑”(2):骑马;乘坐。“骑乘”(3):骑马驾车。
文中义:等义:骑马驾车。
(18)诚信-信诚 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8-47)信诚内感,义形乎色。(8-47)
词典义:“诚信”(1):真诚。“信诚”(1):诚实不欺。
文中义:同义:诚实不欺。
(19)大小-小大 大小相吞,泪转相倾。(1-4)疏远无失士,小大无遗功。(6-32)
词典义:“大小”(4):大与小。“小大”(4):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
文中义:两词同义:大的和小的。
(20)弟子-子弟 弟子不为变。(2-11)今子弟远劳于外。(2-12)山东子弟萧、曹、樊、郦、滕、灌之属为辅。(5-28)博戏驰逐之徒,皆富人子弟。(6-35)
词典义:“弟子”(6):泛指年幼的人。“子弟”(6):子与弟,对父兄而言,亦泛指子侄辈。
文中义:“弟子”指学生;“子弟”指从军者、兵丁。“山东子弟”的“子弟”指贤士。“富人子弟”的“子弟”指年轻后辈。
(21)发征-征发 发征无限,更繇以均剧。(6-36)仍之以科适,吏征发极矣。(7-42)
词典义:“发征”(1):发令征收或征求。“征发”(1):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
文中义:等义: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
(22)乏匮-匮乏 今晚世之儒勤德,时有乏匮。(2-11)昔禹水汤旱,百姓匮乏。(1-2)
词典义:“乏匮”(1):缺乏,欠缺。“匮乏”(1):缺乏,贫乏。
文中义:等义:缺乏;贫乏。
(23)乏困-困乏 使百姓咸足于衣食,无乏困之忧。(7-39)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1-2)
词典义:“乏困”(2):缺乏,不足。“困乏”(2):贫困,匮乏。
文中义:等义:缺乏;不足。
(24)伐战-战伐 乖疑相从,伐战不止。(8-48)兵甲不休,战伐不乏。(3-14)
词典义:“伐战”(0)。“战伐”(1):征战;战争。
文中义:等义:征战;战争。
(25)费用-用费 通四夷,费用不足。(7-42)用费不节,府库之蠹也。(6-29)
词典义:“费用”(2):……花费;开支。“用费”(2):……费用,开支。
文中义:等义:花费;开支。
(26)斧斤-斤斧 斧斤以时,材木不可胜用。(1-3)当此之时,不任斤斧。(10-59)
词典义:“斧斤”(2):泛指各种斧子。“斤斧”(2):斧头。
文中义:“斧斤”泛指各种斧子;“斤斧”用作武力的工具。
(27)负荷-荷负 捐室家,负荷而随孔子。(5-20)专以己之愚而荷负巨任。(5-21)
词典义:“负荷”(4):背负肩担;……“荷负”(1):担任。
文中义:两者等义:负荷;担负。
(28)腹心-心腹 夫中国天下腹心。(9-52)故小人非公侯腹心干城也。(7-38)布心腹,质情愫。(8-47)
词典义:“腹心”(3):……亦比喻贤智策谋之臣。“心腹”(3):比喻要害部位;亲信。
文中义:“腹心”:比喻近中心的重要地区;肚腹与心脏。“心腹”:推心置腹。
(29)纲纪-纪纲 执纲纪非其道,盖博乱愈甚。(6-32)今废其纪纲而不能张。(6-34)
词典义:“纲纪”(4):大纲要领。“纪纲”(7):网罟的纲绳。
文中义:两者同义:国法。
(30)好合-合好 妻子好合。(7-41)大国畏义而合好。(7-38)
词典义:“好合”(2):情投意合。“合好”(2):和好。
文中义:等义:情投意合,和好。
(31)虎兕-兕虎 虎兕相据,而蝼蚁得志。(7-42)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7-37)
词典义:“虎兕”(1):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兕虎”(2):泛指猛兽。
文中义:等义:泛指猛兽。
(32)家室-室家 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6-29)以广野为闾里,以穹庐为家室。(7-38)去父母,捐室家,负荷而随孔子。(6-20)
词典义:“家室”(2):家庭;房舍。“室家”(5):房舍。
文中义:“家室”:家庭,房舍;“室家”:家庭。
(33)俭节-节俭 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4-17)适衣服,躬亲节俭。(6-30)
词典义:“俭节”(2):节约,节省。“节俭”(1):节约俭省。
文中义:等义:节约、节省。
(34)糠糟-糟糠 患无狭庐糠糟也 。(1-3)或不厌糟糠也。(1-4)
词典义:“糠糟”(1):指粗劣的食物。“糟糠”(3):酒滓、谷皮等粗劣食物。
文中义:两者等义:粗劣食物。
(35)困穷-穷困 百姓贫陋困穷,而私家累万金。(5-28)太公之穷困,负贩于朝歌也。(5-22)
词典义:“困穷”(1):艰难窘迫。“穷困”(3):困难之极。
文中义:等义:艰难窘迫。
(36)礼义-义礼 指在崇礼义,退财利。(5-27)义礼立,则民化上。(1-5)
词典义:“礼义”(2):礼法道义。“义礼”(0)。
文中义:等义:礼法道义。
(37)练择-择练 广进贤之途,练择守尉。(1-6)择练守、相然后任之。(6-32)
词典义:“练择”(1):犹精选。“择练”(0)。
文中义:同义:精选。
(38)马牛-牛马 滨塞之郡,马牛放纵。(8-46)今骡驴之用,不中牛马之功。(1-2)
词典义:“马牛”(2):马和牛。“牛马”(2):牛和马。
文中义:等义:马和牛。
(39)旄羽-羽旄 陇、蜀之丹漆旄羽。(1-1)故列羽旄,陈戎马,所以示威武。(7-37)
词典义:“旄羽”(1):牦牛尾和雉羽。“羽旄”(2):……故亦为旗帜的代称。
文中义:“旄羽”,牦牛尾和雉羽;“羽旄”,指旗帜的代称。
(40)民人-人民 民人藏于家。(1-5)而人民所罕至。(2-9)
词典义:“民人”(1):人民,百姓。“人民(2):百姓;贫民。
文中义:等义:百姓。
(41)内外-外内 夫两主好合,内外交通。(8-43)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8-44)
词典义:“内外”(7):内部和外部。“外内”(1):外部和内部。
文中义:“内外”:中国与匈奴;“外内”:中国与四方少数民族。
(42)囚执-执囚 凡伯囚执,而使不通。(9-52)是以箕子执囚,比干被刑。(2-7)
词典义:“囚执”(2):囚禁;俘获,擒获。“执囚”(1):拘捕囚禁。
文中义:等义:拘捕囚禁。
(43)声音-音声 不能协声音……泛越而不和 。(2-10)音声入耳,秋至而声无。(6-29)
词典义:“声音”(4):指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印象。“音声”(2):乐音和音乐。
文中义:“声音”指音调;“音声”指声音。
(44)统一-一统 故统一,则民不二也(1-4)今九州岛同域,天下一统。(2-12)
词典义:“统一”(2):合为整体。“一统”(5):统一。
文中义:等义:统一。
(45)威武-武威 陈戎马,所以示威武。(7-37)行武威,还袭宛。(8-46)
词典义:“威武”(3):权势。“武威”(2):军事威力。
文中义:等义:军威、武力。
(46)险阻-阻险 险阻固而势居然也。(9-50)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阻险。(9-50)
词典义:“险阻”(3):险要之地。“阻险”(1):险阻。
文中义:等义:“险要阻塞之地”。
3.联合-偏正
(47)工商-商工 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1-3)商工不备也。(1-1)
词典义:“工商”(0)。“商工”(0)。
文中义:“工商”是联合,指手工业制造者和商人;“商工”指自产自销的手工业者。
通过表格,比较组词义项之间相离(无共同义项)、相交(一项或以上的同义项)、包含(一词的所有义项包括在另一词中)、等同(两词义完全相同)四种关系:
表1 《盐铁论》中义(简称“盐义”)与《大词典》义(简称“典义”)词义关系
注:词例(《盐铁论》)栏下的数字代表该词在盐铁论中出现的次数;词例(《大词典》)栏下的数字代表该词在大词典中的义项数(《大词典》词例列)。词典失收的词,两词的关系根据文中义来判定。
表2 《盐铁论》与《大词典》各类词义关系所占比例
1.比例分析
文义中相离关系的词较多,说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义具有确定性;等同的比例高,占72.3%,显示用词具有灵活性。词典义中包孕关系的词比例高,说明词的发展不平衡;等同的比例相比较文义中的而言要低得多,但也占了35%。
2.同素异序词的规范
关于同素异序词的规范自8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提出。任学良先生举“灵魂“的反序与“魂灵”是不合规范的、被淘汰的词。[4]199“嫉妒”与“妒嫉”不能区别意义,也没有特殊的表达功能,谢文庆先生认为这类词是“语言词汇的赘疣”。[5]72
《盐铁论》文义中的等同关系所占比例高,这些组词出现的次数差别也大,如:等“礼义-义礼”,前者出现25次,后者1次;包孕关系中“国中-中国”前者出现1次,后者40次;出现一到两次的居多。这些等同和包孕关系的词是否要规范,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其他典籍中用词的情况不了解;其次,《盐铁论》是辩论体的文章,用词灵活、多变;再次,从语用的角度看,表现了词在应用过程中的色彩差异,如感情、语体等色彩,使其更富表现力;最后,语言是一个自我发展、完善的系统,只要不是有意的破坏,该生成的生成,该消亡的消亡。例如“民人—人民”,当时用“民人”应是普遍现象,但现在用的是“人民”。从词典义也可以看出,有的词到现在消亡了,有的词产生了新义,这说明词汇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3.对词典编纂的作用
(1)释义不全如:“心腹”的意义:推心置腹。应与“腹心”义项2意义一致。所以“心腹”遗漏了义项。
(2)释义不确如:“发征”词典中释义为“发令征收或征求”,两者为动宾关系。据大词典释“发”,有“征发”“征调”意义(第4954页第29解),“发征无限,更繇以均剧”中“发”应是“征发”“征调”义,而不是“发令”,故该词是联合关系的词,而不是动宾关系。
(3)词条失收 有些词条,《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如:述儒、闭藏、昏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