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静
(扬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苎麻Bochmerianivea(L.)Gaud.为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重要纤维作物,国际上又称“中国草”[1]。苎麻根为苎麻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苎根、野苎根、苎麻茹。苎麻根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记载苎麻“甘,寒,无毒”,具有凉血、止血、散瘀的功效,主治跌扑瘀血、创伤出血等[2]。民间还常用于安胎、蛇虫咬伤、乙型肝炎等。由于民间应用广泛,苎麻根除了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外,广西、贵州、河南、新疆及内蒙古等省地方标准均有收载[3]。现代研究表明苎麻根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黄酮类及三萜酸类,并具有止血、抗病毒、抑菌、保肝等多药理活性[4]。我国具有丰富的苎麻资源,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但苎麻根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很薄弱。多局限于偏方验方,制成的成药较少[5],所以,为了更系统地对苎麻根进行开发利用,应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本文对苎麻根的药材性状、根及根茎横切面、粉末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苎麻根的药材鉴定和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光学显微镜配套显微成像系统(OLYMPUS BX51 &DP73);薄层点样仪(CAMAG LINOMAT5);自动轮转切片机(LEICA RM 2235);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 MS204S);超声仪(KUDOS SK250LHC);烘箱(THERMO OGH60)。
苎麻根实验药材三批,分别采集于江苏省无锡市、扬州市、泰州市,经扬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房克慧主任中药师鉴定为荨麻科苎麻属苎麻Bochmerianivea(L.)Gaud.的干燥根及根茎。硅胶G预制板;水为超纯水;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多年生宿根性亚灌木,高0.5~2 m。茎青褐色,密被粗长毛。叶互生,叶片草质,阔卵形或卵圆形,长7~15 cm,宽5~12 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宽楔形,边缘密生粗锯齿;上表面绿色,粗糙,疏被短伏毛,下表面密被白色毡毛,基出脉3条。叶柄长2~10 cm,托叶2,分生,背面被毛。圆锥花序腋生,雌雄通常同株;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花被4片,雄蕊4;雌花簇球形,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细小,集合成小球状,光滑,基部突缩成细柄。花期8-10月[6-7]。见图1。
图1 苎麻原植物形态
根茎为不规则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多数皮孔,并有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棕色,木部淡棕色或淡黄色,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纺锤形,稍膨大,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黏性。见图2。
图2 苎麻根药材性状
2.3.1 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外侧常破碎。皮层约十余列薄壁细胞。中柱鞘纤维壁极厚,胞腔小;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形成层成环,明显。木质部射线宽2~10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导管单个散在或多个径向排列。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含草酸钙簇晶。见图3。
1.木栓层;2.皮层;3.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6.木射线
图3 横切面显微特征
2.3.2 粉末显微 本品粉末黄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8~20 μm,脐点点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10~25 μm,单个散在或存在薄壁细胞中。草酸钙方晶少见。分泌道细胞内含红棕色分泌物。纤维多成束,壁厚。见图4。
取本品粉末2 g(过2号筛),加二氯甲烷2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苎麻根对照药材2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丙酮(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5。
1.淀粉粒;2.草酸钙簇晶;3.草酸钙方晶;4.分泌道细胞;5.纤维
S.苎麻根对照药材;1-3.苎麻根药材样品
2.5.1 色谱条件 Agilent Zorbax SB-C18(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6%A;10~35 min,6%~27%A;35~50 min,27%~55%A。流速1 mL/min;柱温30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以甲醇制成每1 mL含80 g的溶液。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粉末约1.5 g(过3号筛),精密称定,置平底烧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 mL,称定重量,水浴回流30 min,放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在查询大量苎麻根化学成分研究文献[8-9]后,采用上述色谱条件分离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及蒽醌类的多种苎麻根中有效成分,如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山奈素、绿原酸、咖啡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大黄素等,最终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结合对比对照品峰与供试品峰紫外吸收光谱,定性了苎麻根供试品色谱图中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苷、儿茶素四个有效成分,如图6所示。但由于除绿原酸以外的其余3个成分含量极低,故最终采用绿原酸作为该药材的定性鉴别特征峰。
A.绿原酸对照品;B.苎麻根供试品 1.绿原酸;2.儿茶素;3.金丝桃苷;4.槲皮苷
文中首次建立了苎麻根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分离效果较好,斑点明显。实验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石油醚(30~60℃)、二氯甲烷、甲醇,对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时间分别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另对不同薄层板(国产硅胶G板、进口MN板、进口Merck板),不同点样量(2、5、8、10 μL),不同展开剂(正己烷-丙酮(3∶1)、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醇(9∶1∶2∶0.2)以及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以及不同温度、湿度(温度在15~22℃、湿度在30%~65%)进行研究,优化了薄层色谱条件。结果表明,按“2.4”的方法实验,结果较好。另将供试品溶液放置24 h后考察稳定性,结果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点样斑点清晰。
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20种,其中我国有31种12变种,遍布华南、西南、河北、辽宁等地,多数种产自两广及云贵川等省区。在HPLC鉴别实验中,一些文献报道的成分如芦丁、咖啡酸、大黄素等未能检出,考虑与种(变种)及产地等因素相关。关于我国不同种苎麻属植物根及根茎化学成分异同及不同产地苎麻根化学成分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