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大数据应用研究

2019-09-03 05:37聂海波
财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大数据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更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审计进行剖析,指出大数据审计的必然性,针对国有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的现状,研究了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大数据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出现,传统审计工作遇到了极大挑战,内部审计转型已迫在眉睫。

一、传统审计模式受到挑战,大数据审计成为必然

(1)传统审计无法适应新的审计环境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开始抛弃原来传统、低效的增长模式,发掘信息数据的高附加值,呈现出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的特征,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都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传统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2)传统审计无法满足审计任务要求

随着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显现,国企中内部审计任务与日俱增。除年初下达的审计计划外,由于人事变动频繁等原因还要增加临时任务,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审计力量薄、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审计模式已无法解决这一矛盾。

(3)传统审计无法满足领导监管要求

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就账论账,从头到尾,始终围绕账簿报表看,忽略了其他业务数据和重大事项,只采取抽查方式对少量经营活动进行审核,揭示的问题大多是局部、片面的财务问题,与领导的关注点出入较大,不具备战略参谋价值。

(4)传统审计无法适应国家政策

近年来,我国对大数据审计越来越重视。2014年《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5年《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以及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均对大数据技术、数字化审计方式提出要求,而传统审计无法满足。

综上,大数据审计将成为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有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现状分析

早在1999年,政府審计领域率先引入计算机审计技术,2002年又大力推广金审工程,目前金审一、二期工程已完成,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为顶层设计模型的金审三期工程正式启动,旨在推动审计信息化加速发展。

笔者前些年曾对政府审计软件AO系统进行学习研究,受益颇多,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新技术理念没有传递到内部审计,导致内审的技术手段严重落后于政府审计。今年上半年,笔者又对省内几家大型国企的内审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其内审人员在审计思路调整和主动创新方面比较欠缺,对大数据审计的了解少之甚少。部分企业仍没有审计软件,有软件不会用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还停留在就账论账的水平。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对国企开展以大数据为背景的内部审计面临的瓶颈进行简要分析。

(1)领导支持方面

长期受国企体制影响,很多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有些企业领导虽然口头上说要建设大数据平台,但始终未落到实处。内审部门长期面临着经费不足、人员缺乏、技术落后、业绩平平的困境,大数据审计只是纸上谈兵。

(2)人员素质方面

在许多国企内审部门,经验主义盛行,缺乏创新,审计人员特别是“老同志”对大数据技术不屑一顾,对新型作弊手法浑然不知,阻碍了审计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繁重的审计任务,使审计人员没时间来学习计算机技术,导致内审工作陷入了“任务重、效率低、无创新”的恶性循环,大数据审计发展举步维艰。

(3)处理技术方面

1.数据获取难

由于种种原因,采集全面、真实、有效的数据成为难题。许多大型国企为了做大,实施了跨行业、跨地域的兼并重组,导致信息系统类型不一、数据库各异,缺乏统一完善的采集工具,部分特殊的数据无法获取。另一方面,被收购企业对内审工作配合程度不高,存在不提供数据和提供不全面等现象。部分企业虽然可以联网取数,但因数据采集工作未形成常态化,导致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的有效性被打了折扣。

2.数据处理难

由于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的特点,如果不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筛选、清洗、转换等技术处理,那么这些数据就是一堆毫无价值的死数。要进行数据处理,首先要满足计算机硬件要求。就目前现状来看,多数国企尚不具备开展大数据审计的硬件设施,部分内审部门人均达不到0.8台电脑,而且设备陈旧。其次是对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即建立具有人与数据交互的大数据审计平台。目前,大多数国企未建立能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的大数据审计综合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还是建立在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结构化模式的基础上,仍无法使用计算机分析。

三、国有企业利用大数据审计的实现途径

(1)国企领导要提高认识,推动大数据审计

大数据审计是科技强审的重要举措,也是“一把手工程”,这就要求国企领导提高认识,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一,要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在一个生产制造型的国企里,站在生产的角度来讲,安全第一,毋庸置疑,但站在战略经营角度来讲,风险管理,不可忽视。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研究制定大数据审计相关制度,大力推动联网审计,数字审计,智慧审计,推出激励措施,并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召开大数据审计交流会议,积极鼓励审计人员总结分享经验,鼓励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方式。

第三,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应用大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效率,完成审计项目管理和考核,对开展大数据审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到不喊口号,多干实事,形成大数据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助力大数据审计

要适应大数据发展趋势,审计部门需要培养一批传统审计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解决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

第一,人事制度必须改革,彻底消除“解决就业,照顾子弟,维护稳定”的观念,逐步建立“引进人才,优胜劣汰,提高效率”的用人新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比重。

第二,要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组织业务骨干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并形成定期培训机制。培训中要结合审计案例和分析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案例教学,使他们具备分析审计业务大数据的能力。

第三,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日常学习,要把信息技术的日常学习提升到与开展审计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仅要学好审计知识,还要广泛获取其他领域知识,努力使自己具备“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IT常识”以及“商业洞察力”五大技能。

第四,将“数据先行”的思想植入审计人员心中,做好审计项目前期数据处理工作,将大数据理念融入审计实施方案,让每个成员都具有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的角色,采用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相结合,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分发给各现场审计组,有针对性地核实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

(3)构建信息化审计平台,实施大数据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满足审计全覆盖要求,全面识别风险,就必须构建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第一,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本着“集中、共享、实用、高效”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方针,建立企业数据网络平台,对企业各种数据开设数据接口,设置审计系统定期抓取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碎片化”的发生。

第二,建立完善审计信息专属数据库。要开展大数据审计,就必须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利用云计算和远程操作,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完善的数据库还包括审计综合信息数据库、审计专家经验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

第三,完善大數据审计的软、硬件设施。硬件方面,必须按照“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配置服务器和办公电脑,满足大数据存储、分析以及日常审计业务的需要。软件方面,要开发独立的大数据审计平台,采取“审计平台联网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关联→数据校验→数据存储→数据加载→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服务决策”的流程,审计平台应与企业业务数据隔离,互不干扰。

第四,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内审人员应针对企业子分公司不同行业特点,开发审计分析模型,实现审计分析预警功能。如:生产制造公司就可以抽取订单数据、合同数据、产量数据、账面收入和现金流数据建立分析模型,房地产公司则可按照其特点建立另外的分析模型。审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建立自定义分析模型,拓展平台效能。

第五,完善大数据审计的方法库。审计人员可以将历次审计过程中的有效审计方法进行固化,完善大数据审计平台,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经验库、成果库,提供给审计一线人员使用,以减少审计人员重复思考和创建审计方法的时间。

(4)重塑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用好大数据审计

目前许多国企的内部审计采用总部指导、多层级管理模式,即总部审计部门对二级子分公司开展审计,对二级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二级公司审计部门对下级子分公司开展审计,对下级审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以此类推。为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内审组织要从分散向集中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总部的“数据审计”的优势。笔者结合内审工作调研情况,提出以下构想。

第一,合理设置机构。成立审计中心,撤销基层审计部门。审计中心下设综合管理部、大数据管理部、整改考核部、改革发展部、业务审计部,把基层业务骨干调入业务审计部,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调入大数据管理部。

第二,合理划分职责。国企要做到“业务统一规划、审计力量统一调配、审计质量统一标准”三统一,业务审计部在审计中心领导下,负责实施公司审计计划以及其他临时审计业务,大数据管理部负责数据采集、分析以及系统维护,其他各部门则集中精力履行计划制定、审计监督、审计指导、整改考核等管理职责。

第三,重视大数据管理部门。在新形势下的内审工作中,大数据管理部门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数据库维护、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审计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库的完善以及计算机知识普及均需要由这个部门完成,只有重视起来,国企大数据审计才能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四、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模式从抽样审计转向全覆盖审计,从事后查账转向事中监控,从现场审计转向非现场审计,内部审计的作用也从增加企业账面价值转向增加企业内在价值。而这些转变无一不是以大数据审计为基础的,但是国企在这方面运用尚不成熟,这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面对大数据环境的挑战,我们内审部门应该积极应对,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和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蓉.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比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2]程平,张雅.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实施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5.

[3]韩威.大数据时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4]桓丽佳.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

[5]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作者简介:聂海波(1982.4),男,汉,山西晋城,副科长/中级审计师,本科,晋煤集团,信息化审计。

猜你喜欢
国企内部审计大数据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