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改革亮点分析

2019-09-03 05:37张晗
财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亮点启示

摘 要: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各种技术剥离后的情况下正日渐清晰,那就是加强税收调节作用,使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进一步降低。调节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增加税收收入;使中低收入阶层获得收益,而不是使他们成为缴纳个税的主要力量,而且我国的个税改革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当改革切实落到实处,定能最大限度的返利于民。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亮点;启示

一、个人所得税理论分析

(1)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1.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个人所得税的开征始于英国,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完全具有纳税能力的居民纳税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继增值税、消费税之后的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2.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取得的各项收人—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后的余额。其特点有以下五点。

第一,实行分类征收。

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稅制是目前世界上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三类模式。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用自身的税制模式。个税改革前分类所得税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税制模式,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费用减除规定、税率和计税方法适用的情况各不相同。源泉扣缴办法是实行分类课征制度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加强税源方面的控管,简化纳税办理手续流程,还可以使征纳双方都得到方便。同时,国家的政策也能在对不同所得适用不同方法的同时体现出来。

第二,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比例税率的特点是计算简单便捷,便于实行源泉扣缴;累进税率的特点是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税收公平。比例税率一般分类所得税制采纳,累进税率一般综合所得税制采纳。根据各类个人所得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将这两种形式的税率综合运用于个人所得税制。

第三,费用扣除额较宽。

每个国家虽然都有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但是扣除的方法及额度是不一样的。我国采用的标准有费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对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减除费用1600元(2006年1月1目前,减除费用为800元);对劳务报酬等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照此标准扣除费用,事实上为大部分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群体免征或减少了很多税款,也减低了从事一般服务、中低劳务报酬的人的个人所得税。这些都体现了我国费用扣除从宽、从简的原则。

第四,计算简便。

总额扣除法是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采用的方法,使个人实际生活费用支出不必逐项计算;现行的各种所得项目实行分类计算且具有明确的费用扣除规定,费用扣除项目及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计算也较简单,很符合税制简便原则。

第五,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是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采取的两种方法。对凡是可以在支付环节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全部都由扣缴义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此外,对于其他不方便扣缴税款的,也规定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3.个人所得税的功能

第一,组织财政收入。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时,个人所得税就不仅仅是重要的税源之一,而且它的税源十分广泛,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征收能够保证稳定的财政收入。

第二,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如:社会贫富差距增大,这些因素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而对个人所得征收累进税,恰恰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

第三,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累进税率是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的一种方式,在经济形势繁荣时期,个人所得增加的速度满于税收增加的速度,可以自动遏制通货膨胀趋势;相反,在经济形势萧条时期,个人收入降低的速度要满于税收减少的速度,可以阻止通货紧缩的趋势。

第四,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当下,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比较淡薄,偷税、漏税、抗税等几种减税的非法手段是纳税人常用的方式,这些手段是不合法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运用税法知识,使用合理的方法对个人所得进行税收筹划,减少税金的缴纳,即维护了自身利益,又依法接受监督,合理的避税、节税。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也是纳税人税收意识增强的表现之一。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亮点分析

亮点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改正式启动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可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三种类型。本次改革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与特许权使用费四项劳动性收入进行综合征收,实施统一的税收制度,部分税目仍然采取分类征收的方式,这有助于实现不同收入类型之间的公平,同时也符合目前的税收征管环境与条件。

亮点二:基本减除费用与专项附加扣除改革同步推进

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3500元,即每年42000;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现在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使居民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这种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有利于实现收入来源单一与收入来源多元的纳税人之间、拥有不同种类劳动所得的纳税人之间的课税公平,使具有相同支付能力的纳税人承担大体相同的税负。

另一方面,提高了费用扣除的精准性。本次改革首次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与支付差异的个体差异,更好地照顾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实际情况,实现精准化的税制公平。

亮点三:税率结构进一步优化

1.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制定综合所得税率,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扩大税率级距。具体是: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这样的处理会更加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适用税率,同时保持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力度。

2.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体现出对个体工商户劳动所得的充分照顾,并尽可能减少与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之间的差异。

亮点四:反避税措施的实施

长期以来,企业是我国所得税管理的重点,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也主要针对企业法人进行设计。实际上,个人所得税的非法避税与税收流失已经众所周知,严重影响到治税环境与社会公平。本次税改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在程序制度上,引入反避税,将相关个人避税行为也纳入反避税体系,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与处罚的的权力。同时也引入纳税人识别号、涉税信息协助确认等制度,有利于堵塞税收漏洞,保证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李雁冰.浅析个税法改革的突破和亮点[J]全国流通经济,2018(33):113-114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8年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98号

作者简介:张晗(1993-),男,汉,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财政学。

猜你喜欢
亮点启示
华为的秘密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经济下行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