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冠军
摘 要:随着现代化公共财政体制中各项措施的陆续完善和实施,事业单位传统会计制度弊端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大事业单位于2013年积极引入全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主要是在原有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稍加调整与改进,形成了与现代固定资产核算相适应的新型制度。文章紧紧围绕新政府会计制度展开全面分析,观察其变化完善前后的差异性,在掌握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核算问题的解决和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问题
一、关于会计核算制度内容的系统概述
从本质来看,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颁发主要经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是一种对会计相关制度,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均属于“统一会计”所囊括范围。
会计制度也就是广泛意义上的会计制度,是对企业财务会计以及财务报告中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综合概述,例如,法律、法规、准则、条例以及办法等等。从制度的执行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异同之处,备受会计学界探讨和热议。严格意义上来讲,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核算,两者均属于一种会计规范形式,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又或多或少存在区别。在目标导向问题上,会计核算属于税务指导类型的核算,始终强调经济管理的服务性。会计准则更加贴近资本主义导向性,十分重视向投资者以及贷款人提供相应的服务。通常情况下,在会计核算开展前会率先确定會计的编制、科目、凭证以及报表等规则,但缺乏对财务报表等相关要素的明确。但不同于会计核算,会计准则往往会再三确认、计量甚至披露相关财务报表,不会涉及过多会计记录内容。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给予会计准则建设和实施一定的重视。因此,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会计准则的变革,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且能够为我国各事业单位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
(1)提升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
新政府会计制度将传统制度中“专用设备”的入账标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由800元上调至1500元,“一般设备”则在500的基础上进行了翻倍。在入账标准进行一系列调整之后,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适用性以及可靠性全面提升,与单位实际发展现状更为贴近。
(2)盘盈固定资产的计价方式有所改变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盘盈固定资产计价方式进行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定,通过“重置完全价值”以及“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两种价值形式进行计价。如果上述两种计价方式均无法实现对资产情况有效获得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入账的完成可借助名义金额等方式,但需
注意的是财务实际入账期间,要对资产计量过程中所采用方式方法进行明确的标准,以从根本上保证国有资产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
(3)引入新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新制度加入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虚提”,不仅可以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能动态的显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消耗。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难点
(1)大批同类物资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规定模糊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所规定的单位价值尽管与规定标准存在某种出入,但应用期限在大于1年以上的同类物资,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或者固定资产管理标准。例如,如果以批量采用形式,采购100元的桌子30张,其总资产的计算是以数量为主,还是以总金额为主,在某种程度是反应出了规定的模糊性。根据相关规定,桌子的金额和数量均激无法于固定资产核算需求相适应,即便是使用年限达到一年以上,一律视为存货并以存货方式进行特别处理。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当前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性和不规范性,从本质上来看,批量采购和零星采购无明显差别。这种随意性的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管理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大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的预算方面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在物品购买时,一旦与预算购买账目偏离,或者为进行预算,将产生严重的成本浪费现象,导致大量物品被闲置、囤积。与此同时,在资产进行入库是,如果核实或者登记不准确,物品和实际账目不相对应,甚至部分前段时间仍在使用的规定资产却凭空消失,并作报废处理。此外,从事业单位自身角度来看,其对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同样存在疏漏,最为明显的是管理不严格,或为经专人核实,或为申请报废,在尚未核对相应物品的情况下对报废工作予以批准,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对财务资金的过度浪费,甚至部分工作人员心存侥幸,私吞单位财产。由此可见,懈怠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以及非健全化的核算监督体系,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准确性及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3)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体现
新政府会计制度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凸显固定资产账面等相关价值,而折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资产使用期间平均所消耗价值的一种有效反应,但却无法对经济市场中价格变动背景下的价值变化进行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持续更新,科技像火箭一样发展神速。某一科研产品会随着新产品的出现而出现价格的神降,在市场上会大大贬值,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公允资产与账目价值出现很大的分歧。
四、新时期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改进建议与策略
(1)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为进一步实现对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制度的完善,相关事业单位应加快完成对固定资产核算责任制的快速建立,指派专业的核算人员组成核算部门,确保责任与个人的直接对接。同时,建立以固定资产核算为核心的相关制度体系,由专职人员运用系统化管理方式对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以及台账进行有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购置、转让、出入库等级等管理制度的系统制定,以内部控制相关规范为标准,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汇总的相互制约制度以及岗位分离制度等等,确保整个固定核算过程中核算和管理的严谨性及有效性,确保事业单位内部资产数据的精确度。
(2)在折旧方法中引进加速折旧法
所谓加速折旧法实质上是一种年数总和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过程中,折旧率容易受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影响。而年数总和法则是通过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折旧目的,但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净残值直接联系,因此,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过程中年数总和法操作更加便捷,轻松易实现。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将在急速变换的科技时代中,固定资产无法清晰展现的相关问题,不仅形成了对设备无形损耗的系统体现,且对固定资产现实市价产生了积极的反映。
(3)加强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在大批量物品购置过程中,事業单位的相关操作不应过于盲目,应尽可能的避免对同类物品的重复购买,减少因账目核算核算不明确所引发的一系列财务危机。长久下来,该现象的存在与发展,为员工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这一现状,相关事业单位应在购买物品时,运用合理化方式建立并不断强化相关监督机制的建立。在购置固定资产前进行购买申请书的填写,财务部门可结合采购过程中的相关预算开展相关审批工作。同时,事业单位需积极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以严格的会计核算方法审核并计算固定资产各系统环节,如,购入、领用、折旧以及修理等等,尝试性的运用条形码管理技术全程跟踪处理资产物品,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合理资产使用情况的发生,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高度透明化。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对固定资产报废流程进行完善,规定各部门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开展实际任务操作,需在申请报废表后,向专业人事进行检验核实,以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4)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反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
在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逐渐重合,权责发生制理念产生并发展。为实现对资产实际价值的真实反映,增加了一项科目内容,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在于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目价值时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有效反映。通过年检的方式事业单位可实现对此方法的系统操作,全面统计可回收资产金额,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对资产价值的大小以及会计重要性准则加以考虑,并在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相关作业,确保回收金额预估率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得到了有效的弥补与完善,以从根本上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新制度的改革与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一段十分漫长的过程,困难与挑战使其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需财政有效衔接新旧两种制度,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实际效应的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万雪,张启清,王振玲.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J].财会研究,2013.16(08):238-241
[2]张惠玲,苏大庆,张楚.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4.06(11):244-246
[3]苏杰.王海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建立新账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经贸实践,2018.13(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