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实现路径

2019-09-03 02:02李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目标初中英语评价

李静

摘   要“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即基于课程标准和真实学情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基于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评价任务、基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评价任务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任务及教学策略等。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Section B 2a阅读语篇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初中英语“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思想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目标  评价  教学一致性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就是指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与学情实际,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主导并决定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围绕学习目标有机渗透,达成并验证学习目标,形成“定标—达标—验标”的课堂教学转轴;同时决定并调控学生“学”与教师“教”,“学”与“教”围绕学习目标双线并行并相机合作,形成“师促生学”的课堂教学两翼。“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实质是常规教学的科学化,即有效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堂评价及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一、有效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依据,只有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并实施有效评价。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源于英语课程标准,要根据教学情境将课程标准“具体化”,避免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等笼统地作为学习目标。

1.研读语篇,全面进行文本解读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规范的文本解读方式,理应以此规范思维,据此,笔者对本课时的阅读语篇做了如下的文本分析。

(1)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即What的问题

本单元的核心语言项目为“Offer help”,围绕Volunteering and charity话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本课时的阅读语篇是受助人Liz Smith写给捐赠人Miss Li的一封感谢信,为读者叙述了一位残疾人在Animal Helper的帮助下,获得经过特训的导盲犬,从此摆脱生活困境的故事,旨在渗透相互关爱、援助他人的志愿精神和慈善理念。

(2)写作意图,即Why的问题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导盲犬Lucky之间的故事,引导读者关心、帮助残疾人。

(3)文体结构和修辞语言,即How的问题

语篇为书信文体,全文分为“陈述致谢原因——获助细节信息——再次致谢”三个部分,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综合运用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以及大量的短语动词和不定式结构,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到Lucky给作者生活带来的快乐和改变。

2.分析学情,找到学生的能力起点

本课时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他们能够基本掌握语篇中的语法形式、结构和语用功能。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文本信息,存在的可能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背景不熟悉,对于导盲犬Lucky的角色比较陌生;二是对较长文本的阅读生成畏难情绪;三是对于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较为生疏。

3.简化分解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

分解的核心即“呈验”,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估任务验收目标达成程度[2]。因此,笔者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以期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能力。

运用词性、构词法或上下文理解、学习词汇及短语:organization,pleasure,disabled,blind,deaf,unable,imagine,donate,donation,shut,fetch,instruc-tion,appreciated,support.be unable to do,help sb.out,because of,make it possible for sb.to do sth.,fill…with…,thank sb.for doing sth.

在規定时间内,根据信件的特点获取特定信息,并正确运用略读、快读策略理解并选择语篇大意,获取对文本故事的整体理解。

提取并记录文本中关于Liz与Lucky的相关信息,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出文本的逻辑关系和文本结构。

分析和归纳感谢信的语言特点,借助关键词和图片对故事进行简单叙述。

运用本课所学,以书信的方式得体致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并与同伴分享。

二、科学运用课堂评价

崔允漷教授曾指出,没有良好的课堂层面评价,就没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课堂层面良好的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层面的评价实践。课堂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又是诊断、调控、导引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3]。因此,笔者将本课时的评价设计镶嵌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倡导学生为希望工程进行虚拟募捐,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师评、生评、自评相结合,课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表》(表1),课尾采用《自我评价表》(表2),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进展,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在各个环节的学习状况,自主监控、调节、自我学习过程,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4]。

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要实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思考“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并与目标和评价有效联系。据此,笔者从学科能力的三个维度,即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将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围绕主题创设情境

王薔教授认为,语言的使用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把握有赖于具体的语篇主题提供的情境,学习语言知识就是把握具体情境中语言知识的形式和表意功能。围绕主题意义创设合理的情境,有助于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利用已形成和内化的结构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

课初,首先播放一段志愿者视频,为学生铺垫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本课任务Raise money for Hope Project,并呈现本课的评价设计(表1和表2),让每个学生对即将展开的学习活动以及需要遵循的评价规则一目了然,实现学习目标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然后,设置问题How should we give thanks when we get help?将话题由“助人”转向“致谢”,进行“感谢方式”头脑风暴后呈现本课学习目标:Learn how to write a thank-you letter through reading。最后,笔者呈现已学过的感谢便条,让学生小组交流分析语篇结构,引领学生关注信件在行文结构方面与其他文体的差异,明确感谢信通常由Tell the reasons of thanks,Describe the details of getting help和Thanks again三部分组成,并了解信件基本要素及针对性阅读策略,有助于后续的深入阅读。

2.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寻章摘句的层面,还要对信息进行提炼、简化和分类,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内化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6]。

(1)预测与浏览

首先让学生关注文本的插图和标题,笔者提出两个问题:We usually say “I am lucky”,or“You are a lucky dog”.But why is it “a photo of lucky”here?What does“lucky”mean in the title?这两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知识与经验的信息差,促进了学生猜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2)略读与排序

信件的正文叙述了Liz获得帮助的前后经过,有人物、有地点、有事件,因此,笔者手绘了可以概括文本情节发展的五幅图片,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后进行图片排序,不仅降低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难度,也有助于他们概括段落大意,整合文本信息,发现文本线索。

(3)细读与构图

首先呈现第一段文本,并提出两个问题:Why does Liz Smith thank Miss Li?What is“Animal Helpers”?学生通过阅读明确Liz Smith致谢Miss Li的真正原因后,引导他们归纳总结阅读书信的针对性策略。在学生了解Animal Helpers这个组织机构成立的背景信息时,适时进行词法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通过organize识记新单词organization,并继续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What other organizations can you think of?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organization的含义。然后,笔者继续提出以下两个问题:Do you know disabled people?What are disabled people like?并播放一段有关残疾人生活的视频片段,在教学新词汇和扫清文本阅读生词障碍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残疾人的艰辛和不易建立共情。

针对第二、三、四段的阅读,笔者设置了What cant Liz do her daily life?How does Lucky help Liz?两个问题,在学生完成预设问题后进行以下追问:What are normal things?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in the passage?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猜测的能力,并组织“I say,you do”的课堂游戏,判断学生是否理解take,bring,carry,fetch的词义区别。

在整个细节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和组织文本的逻辑关系与语篇信息,建构结构化知识,有效地促进了他们逻辑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7]。

3.实践、内化文本与语言

《课标(2017)》指出,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知识结构[1]。据此,在完成文本理解后,笔者要求学生跟读录音,帮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内化文本语言及信息,然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用所学语言讲述Liz“受助”的故事,首先是学生独自叙述,然后组内进行分享,进一步内化文本的同时,也充分实践了语言。

4.迁移创新,总结评价

在这一环节,小组总结如何书写感谢信,并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迁移创新完成写作任务并分享交流。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针对文本背后的价值理念,赏析语篇的文体结构与写作手法,通过书写感谢信,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表达观点与情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在“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中,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支点,评价是驱动课堂教学的原动力,驱动着教与学指向目标的达成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学生自学、合作与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同时又因评价反馈而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动力,教与学的质量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化课堂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 卢臻.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语文为例探究‘课堂评价的有效途径”.http://wqgz.zpjy.net/a/jiaoyukeyan/ketangjiaoxue/2012/0204/515.html,2012-02-09

[3] 崔允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英语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05).

[6]王蔷.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8-5-8.

[7]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经验[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01).

[8] 李飞,陈伟.政治学科“教学一体化”课堂范式浅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8).【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目标初中英语评价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