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黄埭中心幼儿园 陆秀英
设计意图:阳澄湖大闸蟹是如此让人爱不释手的美食,吃完了,蟹壳还可以玩。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引导者的我,产生了引导孩子们玩一玩蟹壳的想法。蟹壳怎么玩呢?大闸蟹吃完后剩下的蟹壳里有圆圆的蟹背、三角形和半圆形的蟹脐、一节一节被吸完了蟹肉的蟹脚,这些零件怎么再利用呢?有个孩子在课间悄悄告诉我:“圆圆的蟹背真像人的脸呀!”于是我设计了本活动。
教学详案 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1.尝试用螃蟹壳来拼搭人物的不同形态,发展幼儿动手创意能力。2.体验运用特殊材料创设美术活动的乐趣。重点:根据图片来拼搭不同形态的人物。难点:能够大胆探索其他形态的螃蟹人。[活动准备]1.搜集各种清洗干净的螃蟹壳。2.课件、视频转换仪。3.记号笔、鞋盒盖子(里面铺好一层橡皮泥)、展示架(倾斜的、上面做好横条)。[活动过程]一、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听谜面,猜猜谜底是什么?(小朋友们对于谜语的兴趣度还是很高的,都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谜面。)师:八只脚,抬大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教师边说谜语边给幼儿进行肢体动作演示,幼儿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出示螃蟹的图片,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螃蟹的特征,明确知道螃蟹有八只脚,两个大蟹钳,一个圆圆的蟹背,一个半圆形或三角形的蟹脐。师:你们喜欢吃螃蟹吗?为什么呢?师:老师告诉你们,螃蟹不仅很好吃还很好玩呢!(问题的峰回路转给幼儿以莫大的好奇,孩子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师:老师在吃螃蟹的时候,将它的蟹背、蟹脚、蟹钳、蟹脐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螃蟹人呢!想不想看看?二、播放课件,幼儿观察不同形态螃蟹人的拼搭方法1.出示一个螃蟹人的图师:老师的螃蟹人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讲述,能把其中的一个部位讲出来是如何“变成”的即可。2.出示三个螃蟹人的图师:老师还变出了许多有趣的螃蟹人呢,他们是怎么拼出来的?好像在做什么事情啊?他手和脚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小结:这么多的螃蟹人,有的手是向上的,有的手是向下的,有的采用谜语导入的方法,给幼儿一个言语上的思维过程。幼儿通过语言的辨识,再转到形象上的思考,对大闸蟹的形象特征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此处抛出的问题引起好多孩子的回应,现场气氛顿时热闹无比。引导幼儿理解螃蟹人是如何变的,初步感受材料的特殊性。从三个不同“变法”的螃蟹人,引导幼儿发现:螃蟹人的变法是多样性的,以扩展幼儿的思维方向。
脚是弯着的,有的脚分开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只要选用螃蟹身上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拼法,那么变出来的螃蟹人样子就不一样,十分有趣。三、幼儿尝试个别幼儿尝试,指导其他幼儿观察。师:他是怎么变的?用了螃蟹的哪些部位变成了螃蟹人的什么部位?你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拼法,会选用螃蟹的什么部位?你拼的螃蟹人动作会是什么样的呢?四、幼儿操作,玩一玩蟹壳师:今天的操作材料有什么特别?要注意些什么?明白了材料上的操作方法,进而引导幼儿创意。师:你的螃蟹人在干什么?他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选用螃蟹的什么部位来变螃蟹人的什么部位呢?五、欣赏点评、延伸幼儿在KT板上拼好螃蟹人,端到视频下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给孩子讨论的机会,使孩子乐意观察,学会学习。[活动延伸]最后展示网络上拼贴达人的两个螃蟹人作品。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用螃蟹壳拼搭了有趣的螃蟹人,以后你们可以运用生活中更多的废旧材料来尝试创作各种有趣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课后创作的欲望。
反思:
选定了素材,如何设计活动环节?这是每个教师所必须深思的。首先,摆在眼前的问题——螃蟹壳,此类物品既粘不住,又摆不牢,加之是立体的很难展示幼儿的作品。另外,本次活动还有几个问题:
1.由于孩子们拼搭速度的不同,教师给孩子的作品拍照,速度快的孩子等待时间就比较长。
2.孩子们在KT板上拼好了“螃蟹人”,自己端到视频下欣赏和介绍,但KT板较滑,在移动的过程中蟹壳容易滑动,破坏搭好的画面。
3.孩子们用蟹壳在纸上摆好由教师在视频下展示,但待老师选好了几份作品欣赏时,由于蟹壳差异小,孩子们并不能快速精准地在视频中认出自己的作品,导致教师的评价显得有些被动。
最后,由老师提议:把橡皮泥铺在鞋盒盖子上,再将蟹壳嵌在橡皮泥里,这样蟹壳就不会掉下来了;既然都不会掉了,能不能全部展示出来呢?为此,大家又进行了激烈的研讨:铺上橡皮泥的皮鞋盖子又重又厚,展示在什么地方呢?最终大家决定用KT板切成的四个细条重叠黏在画架上,做成了人工展示架,鞋盒盖斜靠其上,整个效果十分好!
为顾及全体幼儿的差异性,活动设计了个别幼儿比拼的环节,意在通过个别幼儿的拼搭给全体幼儿一个直观的操作界面,梳理经验的同时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还设计了“我是螃蟹人”的游戏环节,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人物动作、形象的理解。
虽然整个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但相信经过此次活动的磨练,让自己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考虑问题会更详细周到些,希望自己处处做个有心人,耕耘好自己的幼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