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枫南幼儿园 黄 柳
大四班的孩子在枫幼小镇中开设了一个超市,销售玩具、布娃娃、亲手制作的木工玩具、纸工作品等货物。但是几次游戏之后,孩子们发现来的人多,买木工玩具的人少。于是大家开始商讨各种对策,采取了美化木工玩具、制作促销海报、将木工玩具调整到显眼的位置等策略,并提出了金牌销售员的评选活动。
第一天的销售员是乐乐。超市里来了一位小姑娘,对乐乐说:“我只有一块钱,能买什么?”乐乐看了看海报,对小姑娘说:“你想不想要飞机,木工飞机只要一元钱。”说着,乐乐拿起一架木头飞机演示给小姑娘看。最后,小姑娘付了钱,买走了飞机。
不一会,一位小姐姐带着小妹妹来到了超市,乐乐连忙拿起一架木头飞机给妹妹看:“你看这个是飞机,很好玩的,一元钱。”妹妹没反应,乐乐马上又取出另一架木工飞机,对着姐姐开始推销:“这个也是飞机,你看它比刚才那个更好,还可以这样玩(边说边示范),它只要一元。你可以买这个,这个是最好的。”小姐姐给小妹妹买下了飞机。乐乐开心地说:“耶,我卖出了两个飞机。”
过了一会,乐乐见枫幼超市没有顾客,于是拿了一个房子型木工玩具向隔壁娃娃家的小朋友推销:“这个木工玩具很好玩的,你们要吗?”小姑娘拿起小房子看了看,欣然买下。
乐乐在游戏结束前成功卖出了三个木工玩具,逢人便说:“我今天卖了三个木工玩具!”一位从外面游戏回来的小朋友听到了,对乐乐说:“哇,你好厉害呀!”乐乐开心极了。
交流分享时,老师请乐乐介绍成功推销的经验,并帮助乐乐进行了梳理:方法一、现场演示木工玩具;方法二、当大小孩带小小孩来的时候,向大小孩推销;方法三、当超市没有顾客时,主动去其他游戏区推销。老师鼓励大家向乐乐学习:“乐乐小朋友很会动脑筋,会根据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推销,下次其他销售员也可以试试他的小妙招!”
第七天的销售员是培培。一位小弟弟在柜台前看来看去,培培热情地对小弟弟说:“小弟弟,买一个玩具,送两个木工玩具哦。”小弟弟买了一个狮子玩具,培培又拿起飞机木工玩具,演示给小弟弟看:“你看,这个飞机很好玩的。”然后将飞机和另一个房子木工玩具送给了小弟弟。
在分享环节中,培培得意地说:“今天我推销了两个木工玩具。”
老师问:“你这两个玩具是送给小弟弟的,有赚到钱吗?”
图1.现场演示
图2.向小姐姐推销
图3.向娃娃家推销
图4.送木工玩具给弟弟
培培犹豫了一会儿,说:“虽然没有,但是我也挺开心的,因为小弟弟拿到赠送的木工玩具时很开心。”
这时,越越说:“这样我们不是亏了吗?”
老师这时没有立刻肯定哪位幼儿的做法,而是引导幼儿展开关于“这样做(不赚钱的大赠送)是否值得”的讨论。老师:“你们赞成或者不赞成培培的做法吗?为什么?”
乐乐说:“我觉得不好,这样我们超市就赚不到钱了。”
青青说:“我觉得培培是助人为乐!”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说的都很好,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同样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想法,意见不一致没关系。这件事情我个人觉得培培小朋友非常有爱心,不仅给小弟弟带去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小弟弟带赠送的木工玩具回到班里,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对我们木工玩具的销售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培培说:“说不定小弟弟拿着木工玩具回到班里,其他小朋友看了觉得挺好玩的,下次都主动到我们这里买了呢!”
第十四天的销售员又是培培。超市来了一批小顾客,培培立即向他们推荐:“要不要买木工玩具呀?有火车,有飞机,还有……”小顾客们没理他,专注于挑选各种玩具。培培失望地对老师说:“我向他们介绍玩具,他们不理我,他们没礼貌。”
图5.给小弟弟演示小火车
不一会儿,又来了几个小顾客站在柜子前四处张望,培培马上一边摆弄着木工玩具一边向他们推荐:“要买木工玩具吗?这个飞机可以飞,这个火车可以开……”小顾客摇头坚定地回了一句:“不要。”培培难过地对老师说:“没用,再漂亮也没用,因为别人根本不喜欢。这是第三次没人理我了。”
看着培培一次又一次推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第六次失败后,看到培培面露难色,老师鼓励并提醒:“培培,你好厉害,坚持这么久都不放弃。不过,你有推荐顾客看看促销海报吗?”培培点点头,在接下来的几次尝试推荐顾客看一看海报上的木工玩具降价的消息。
直到第九次,一位小姐姐带着小弟弟来到了柜台前。姐姐问:“弟弟,你要买什么?”小弟弟说:“我要小车子。”姐姐看了看,说:“小车子卖光了。”培培连忙拿起木工火车一边演示一边说:“这个木工火车有轨道,可以开的。”小弟弟点点头,姐姐问:“几块钱?”培培指着海报说:“这里现在是促销商品,一元钱。”姐姐付了钱,交易成功。
分享环节,老师请培培介绍了他艰难的营销过程。接着,老师抛给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一直被拒绝,你会怎么样?”大家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西西说:“我会觉得很伤心,我可能会放弃了。”晨晨说:“我会觉得很沮丧。”敦敦说:“我会觉得很难过,但是我会和培培一样坚持下去。”老师说:“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都很正常,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去解决。培培小朋友这么有毅力,非常不容易,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今天,在五元工资的基础上我再奖励他四元!”六六说:“推销了九次才成功,今天又赚到了九块钱,这是个好有意义的数字哦。”
在“六一”的义卖活动中,老师发现培培小朋友又在现场担当了推销员的角色,只见他手持麦克风,熟练地向大家介绍义卖商品,自信大方、语言清晰流畅,受到了家长、游客的一致好评。培培小朋友的成长深度诠释了游戏活动的教育内涵和意义,游戏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再将生活实践的经验融入于今后的游戏活动,将游戏活动与社会实践充分融通,互为指导和提高。
一段时间后,班里举行了金牌营销员的民主选举。小朋友们讨论得出金牌营销员应该具备动脑筋、有爱心、会坚持、互相帮助等优秀品质。之后大家推选乐乐、培培、青青、越越等数位小朋友为金牌营销员,这些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长为金牌营销员,他们手持金牌,脸上洋溢着自豪、灿烂的笑容,这既是对这些小朋友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其他小朋友的榜样示范。当然,这个金牌是孩子们的,也是老师的,因为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努力和成长。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对角色游戏的观察和评价,决定了游戏的质量以及其后的提高和改进,更决定了孩子们在语言、思维、美术、数学等智力因素以及自信坚持、友善包容、独立又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超市游戏中的木工玩具销售过程中,孩子是游戏真正的主人,他们是游戏的执行者,不仅自然地再现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更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同伴的经验,反思检省自身,与同伴友好交流,努力成为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人。
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更欣喜地看到了老师的变化。老师在评价幼儿游戏时既注意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又能在选择聚焦点时关注游戏过程而不单纯重视结果,同时评价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加多元,老师的有效评价更好地推动了游戏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在案例“有策略的销售员”中,我们看到乐乐是一个有智慧的营销员,三个玩具成功销售的背后蕴含着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语言表达和社会性发展都比较好。老师关注到了木工玩具销售过程中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销售策略。老师请乐乐分享成功的销售经验,这是对他这些方法的强化,同时把他个体的经验通过与全班同学的分享,变成了其他小朋友的间接经验,其他小朋友可能还会有另外的想法,引发新经验。
在案例“买一送二的销售员”和“第九次才成功的销售员”中,老师不拘泥于成功卖出了几个木工玩具,而是捕捉到了培培身上善良、有爱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并将之作为评价的聚焦点,引发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看到乐乐、青青、西西、敦敦、晨晨等小朋友能在集体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活动成为一次融合了语言、社会性认知和情感发展、独立思考、价值观的萌芽、联结生活的综合教育和练习,这个才应该是所有游戏里最为重视的核心所在。
在评价环节,教师往往会陷入评价方法、策略单一的困境,而且常常只会在游戏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及时雨”的即时性评价。
在这一系列的游戏过程中,老师进行了尝试和改变,如“有策略的销售员”中,老师不是绝对的权威,乐乐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大家思维碰撞、学习同伴的过程,与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联接和碰撞,获得更加丰富的游戏经验;“买一送一的推销员”中,老师引导幼儿围绕“买一送一值不值”这一话题进行观点碰撞,友好交流,求同存异;“第九次才成功的销售员”中,教师先请培培“现身说法”分享感受和经验,再鼓励全班小朋友换位思考,每个小朋友都有发出声音的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在“第九次才成功的销售员”中,老师发现培培失败六次后有些沮丧的时候,进行了即时性评价,既对他坚持不懈的态度进行了表扬和肯定,又对他的销售策略提了“推荐促销海报”的建议,无疑是给培培打了一剂“强心针”,使他有了坚持的勇气。
这些多种角度、多种策略的评价对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推动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