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摘要]近些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应当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强化公共英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工学结合模式,对现有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理念,提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18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8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我国教育部门于2010年制定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规定高职院校必须将服务和就业作为宗旨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最终建立工学集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英语就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确保教育改革的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对象英语基础存在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高考录取的普高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了系统性的英语学习,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英语基础,但整体英语水平却较为低下。还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单招方式进入高职院校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非常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十分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被动学习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主要学习习惯,由于缺少高考的压力,他们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目标和对未来的规划,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致使其无法对学习英语提起兴趣。据相关资料证实,我国有60%以上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剩余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却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对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教学目标会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目标也有所不同。教育部门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高职院校应该遵循实用为主的教学原则,结合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对于《要求》的理解存在偏颇,并很难把握尺度,致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较为混淆,无法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落后。高职院校现有英语教师出身大部分是英语专业,实践经验较少,他们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了解程度偏低,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断层致使教学任务很难全面落实。并且,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传统和落后,对高职英语教学特殊性的理解十分片面。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
(一)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定位。培养实践应用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同时也是其主要教学目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实用为主的教学原则,就是对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将基于以实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工学结合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其次,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定位时,应该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心,着重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下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此外,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将与工作和职业有关的英语词汇作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broker:经纪人、accountant:会计、buyer:采购员等。基于此,高职需要将英语教学划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通用英语教学;二是职业英语教学。第一种教学强调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第二种教学则强调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平衡。
高职院校还要将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基准点,通过调研和方式对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和改革思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并遵循教学改革原则,强调专业英语和实用英语的培养,突出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优势。
(二)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手段
1.课程内容改革。高职院校应该将课程内容改革提升日程,合理对英语教学阶段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二是专业英语教学段。其中基础阶段是公共英语的重要内容,属于通用英语的范畴。而专业英语则重视实际工作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通过英语课程模块的划分,并整合公共英语课程内容,增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实践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学生英语实践运动能力的稳步提升,为热爱英语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创新公共英语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僵化和死板,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作用过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无法得到体现。为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通过阅读现代教学理念或借鉴国内外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英语课程配置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积极响应了教育部门的号召,采用了现代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教学资源的力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举扭转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不利局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網络采用微课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对英语教学的限制,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英语,以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口语应用情景,通过模拟工作环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实现教、学、练的有机结合。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深入挖掘工学结合模式的潜能。例如:教师首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为学生设立项目目标,然后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工作情景,最后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下,加强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记忆。
3.创新英语课程考核方式,强调考核过程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成绩考核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过程性成绩考核;二是结果性成绩考核。其中过程性成绩考核主要考核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语言技能、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只有在过程考核的基础上,再进行结果考核,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此,高职应该将过程性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內容,一般情况下将过程考核比重设置为65%左右较为合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克服传统考核手段的诸多弊端。
(三)重视高职英语教师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教师能力对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高职院校应结合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开展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水平。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改革经验,探索教学改革路径,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英语课程内容。各级高职院校还要结合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帮助教师设计职业发展规划,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发展平台。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尝试从企业或外界引进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的人才,建立满足工学结合模式的英语教学人才,以强化高职公共英语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应用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资队伍有利于保证教学改革的质量。双师队伍作为工学结合模式下衍生的产物,对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不断在外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为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继而实现对师资结构的合理优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培训奖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要求其参加培训,以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依托于现代网络资源,整合网络中海量的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构建网络教学系统,并在教学系统中添加英语新闻、英语学习和英语竞赛的版块,将网络教学系统建设成为第二个英语课堂,促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学校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广播系统,定时播放国内外优秀的英语文章和歌曲,为学生学习英语构建有利的环境。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高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减少其他因素对改革的干扰。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实用和就业作为英语改革的目的和导向,强调英语在高职教学中的实用性,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运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清.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17-118.
[2]刘叶.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公共英语教学初探[J].才智,2015(32):87.
[3]董少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探讨[J].海外英语,2015(20):118-119.囚赵亚军.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