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菲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达成维度为切入点,探.究桂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继而,本文提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实践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结构的教学团队,完善政学协同育人机制推进院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行政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02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1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在先进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各大学皆有执行专业认证。其目的是在公证与客观的前提下,确保认证专业的学科体系能否依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对教育品质做出持续改进(夏太长,黄宇彤;2016)。自从美国设立了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ABET(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后,美国高等教育部门不仅将认证结果视为教育品质的保障,更是让美国各大学意识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四个特色(核心能力、持续改善、产学互动与国际联结)与学生就读意愿联系密切(林登峰等,2006)。由于专业认证机制效果卓越,以及促进人才的国际交流,其他先进国家纷纷效仿,并于1989年签订了《华盛顿协定》,借以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接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受到了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冲击。为提升教学品质,我国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教育审核评估与认证工作,并期望尽快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双一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我国众多高校已将专业认证视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参与专业认证的单位希望通过专业访评确认人才培养质量能否真正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第二,认证就是品质标章,代表高等教育体系对一个学校的教学与研究水准的肯定,也是专业建设成员迅速奠定学术与教学地位的一个良方;第三,透过客观、公正且严谨的认证过程,申请学校可以借由国际标准检核学校发展与经营策略,这不仅是对学生、教职员工、家长、校友、雇主及纳税人等内外互动关系人表示其在教学品质上严谨负责的态度,也是为了向社会大众彰显大学的公共性的方式之一(周行一等,2008;刘曼君,2016;施英隆等,2018)。
为建设高水本科教学体系,进一步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桂林理工大学积极推进以学校优势特色专业认证。为切实推进桂林理工大学特色专业认证工作,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行政管理专业决定开展认证工作。为通过专业认证工作,起始的工作事项千头万绪,但其核心为二:一是理清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二是优化、调整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李勇峰等,2019)。依据这一理念,桂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对照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达成维度,重新审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发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含糊不清。桂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等要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指向为:适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人才。在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一人才培养的制定倾向,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体系,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同时,桂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学校发展定位转化支撑不够,特别是学校的多学科综合性优势未能充分落实到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即还未形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单向化。在桂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行的教学方法中,普遍以“PPT+口授”为主,教学内容多半充斥着生硬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实用价值。其次,因学习者缺乏多元化的学习管道,师生互动性有限,教科书本无法随时更新,再加上单一的纸笔测验评量方式,现行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真正反映学习成果,更无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再次,校政、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往往仅限于资源共享层面,缺少吸引政府、企业参与本科教学的机制和政策,现行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达成持续改进。
第三,课程体系设置无特色。桂林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体系主要包含四类课程群,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类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通识类课程是按国家规定开设,专业核心课程按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所规定的核心课程设定。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结合学科的性质和社会需求的研究,我校行政管理课程体系却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一是课程体系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课程设置相对不足;二是讲授类课程偏多,案例分析与讨论类课程偏少;三是课程体系刚性有余,未能体现专业和学校特色。
第四,师资教学评价体系亟待健全。鉴于学校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尚未完善,行政管理教研室未能系统地采集学校的运行状态数据,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工作的监控。特别是师资的课堂教学评价,师资教学评价体系亟待健全。该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严重失真,教师评议分数区分度很小,单从学生评价分数上看已经无法判断教师授课的优劣;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对改进教学工作的作用弱化,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已经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三是教师对评议结果的使用更多地限于职务定级或职称评定等个人功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