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梅艳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时代背景下,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渠道扩张缓慢,师范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大理大学的师范类专业作为云南省滇西地区教师的重要来源,在社会就业压力冲击中也呈现就业难现象。笔者以大理大学2017年、2018年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基本情况、就业认知、就业期望、就业评价、就业难归因、就业难解决途径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地方高校师范生就业难问题,可从师范生自身、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综合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对策;大理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025-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1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而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储备军,师范生的培养方式技能状态、就业形势和心态等都将是国家未来教育质量的关键。大理大学作为云南省滇西地区的综合性院校,建校40年来,其师范类专业为云南省尤其是滇西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得到滇西地区普遍认可。论文以大理大学为例,选取大理大学2017届和2018届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四个专业师范毕业生共200余名进行抽样调查,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因果关联,总结大理大学师范生就业难的关键因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四个方面、三个维度的改良措施,以期为大理大学师范生就业提供有效帮助。
二、调研数据分析
问卷从性别、户籍所在地、高考志愿填写和兴趣四个方面进行基本情况调研。调研结果中,有84.24%为女生,其中学前教育最多为93.75%;有66.30%来自农村,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最多来自71.05%;有45.65%高考填报志愿因想当老师而选择该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的比例最高为50%;有74.46%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学前教育的比例最高占79.17%。
(一)师范生就业认知
1.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有62.39%师范生从网络及其他媒体了解就业信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的比例最少,占14.53%。可见,在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互联网的模式下,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网络媒体化越发明显,学校对就业信息的传递作用有所弱化。
2.就业压力来源。就业压力来源中整体就业形式占23.40%,随后为19.43%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院校和工作经验分别为15.47%和15.09%,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为14.15%。调研中师范生还普遍认为毕业学校、工作经验和专业发展前景也会影响自己能否顺利就业。
3.行业认知。教育行业了解程度,90.02%的同学对教育行业有所了解,只有2.17%的同学深入了解教育行业。作为顺利就业必须做好的前期准备,师范生却没有深入了解,可见师范生对自身行业认知程度有待提升。学历与就业,有82.61%认为研究生学历的师范生好就业,在师范生中普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就业。待遇认知,有14.67%认为中国教师待遇较好,70.11%认为待遇一般,有15.22%认为不好;可见教师岗位待遇对师范生的吸引力一般。行业技能重要性认知,师范生认为教学能力最重要的占55.43%,其次为专业知识占20.65%,面试技巧占17.39%;因此,师范生对教师岗位认知较好,教学能力是用人单位考核考生的关键。行业需掌握技能认知,在师范生须掌握的教师技能调研中,选择讲课、普通话、说课的比例均在21%左右,三笔字和心理辅导的占15%到17%之间;师范生对教师基本技能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
4.就业时考虑因素。影响就业的因素中,认为讲课、普通话等为必要技能重要的比例最大,占63%,工作环境重要的占52.31%,工作稳定重要的占57.97%,发展机会重要的占58.57%,薪酬待遇重要的占62.91%,兴趣重要的占51.97%,社会地位次重要的占60.47%,工作地点次重要的有52.90%,专业对口次重要的有43.20%,专业对口不重要的占33.6%,社会地位不重要的占24.03%。可见,超过一半以上的师范生认为薪酬、发展机会、工作稳定、兴趣是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而社会地位、工作地点、专业对口大多认为次重要或不重要。
(二)师范生就业期望
问卷从职业规划情况、就业岗位选择、就业单位类型选择、就业地点、就业薪酬预期5个方面进行就业期望调研。有72.83%师范生对自己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小学教育的最高为82.76%;师范生毕业后就业职业选择教师的占35.33%,还没有想好的有36.96%;有44.81%希望到公办学校就业,最高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别是62.90%和51.19%;而19.09%希望到公务员岗位就业,10.37%希望到国企就业;53.26%同学将会选择二线城市就业,三线城市占31.52%,15.22%愿意一线城市就业;只有17.93%很愿意去西部或偏远地区工作,60.33%的同学不愿意,21.74%认为无所谓工作地点;58.70%期望月薪在4001-6000,26.63%希望在6001及以上。
(三)师范生就业评价
问卷从是否适合教师行业、就业时受谁的干预、就业难的态度、是否能成为优秀教师四个方面进行师范生就业评价调研。46.74%认为自己适合教师工作,有36.41%学生不确定是否适合;48.91%同学认为在选择职业中较小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干预,27.17%在较大程度上受干预,只有23.91%认为基本没有干预;面对本专业当前就业形势判断中形势较好占45.11%,很严峻占44.02%,很好很有信心的只有5.98%;78.81%认为自己应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仍有21.20%同学还没有想好。
(四)师范生就业难评估
问卷对就业难评估从师范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调研。
1.师范生自身因素导致就业难。37.43%的师范生认为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就业难,原因主要包括:认为没有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经验不足、社交能力不足,自身性格原因、应变能力不足、无吃苦耐劳精神、人脉积累少、工作与自己的目标不符、运气不好、不符合兴趣、工作与专业无关的不选、过于依赖父母等原因。
2.师范类院校因素引起就业难。25.40%的师范生认为学校因素引起就业难,原因主要包括:认为学校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其没有帮助,学校所教授理论过多指导实践作用不大,学校对教学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校课程安排与就业趋势不符,地方院校竞争力不足导致学生就业机会少,学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太多从而加重了就业难的困难等原因。
3.社会因素引起就业难。37.17%的师范生认为社会因素导致的就业难,原因主要包括:认为就业渠道不夠宽,就业机会太少,薪酬太低无法接受,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较难,工作岗位要求太苛刻,社会歧视应届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性别歧视等原因。
三、师范类本科生就业对策建议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社会、学校和师范生是实现有效就业的关键,因此解决师范类本科生就业难问题也须从社会、学校和师范生三个方面提出就业对策。
(一)社会方面
1.塑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就业环境。随着师范生招生扩张,基础教育教师行业综合素养与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生在辅导教育机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等岗位上的就业略显不同,展现出较高的行业要求与就业竞争率。在调研中,师范生认为就业时有工作岗位要求苛刻、歧视应届毕业生和性别歧视等不公等问题,因此急需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是社会的一大责任,也对首次就业的师范生职业观、人生观影响尤为重要。
2.加强教育机构运作监管,鼓励教育市场创新突破。目前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因此,适当提高教育机构组建的准进门槛,加强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有助于国家与社会对企业型与非企业型教育机构市场监管。在调研中师范生认为还有社会提供的就业渠道不够宽、就业机会少等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有关部门在制定教育机构行业标准时,更应该注重为教育机构提供有质量的宽松创新环境,鼓励创新突破,让教育机构能够吸纳新型师范人才的同时,也能快速健康发展。
3.提供更多高质量教师继续教育机会。教师行业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栋梁的重大任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教育方式方法也需不断变换和探索,因此,社会应该为人民教师提供更多高质量线上、线下教师继续教育机会,同时,鼓励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方法
4.关注偏远地区一线教师成长与提升。偏远地区一线教师是当地知识、文化的关键传递者,但由于多种客观现实,偏远地区一线教师仍紧缺,在调研数据显示,大多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偏远地区工作。因此,首先,针对在校生,可以提供更多到偏远、贫困地区支教、见习机会,让师范生能够近距离体验该地区基层教育事业实际,鼓励更多师范生服务于该区域的教育事业;其次,针对毕业生,国家政府等有关部门在增加待遇外,还为偏远地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和继续教育机会,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文化知识不受空间和贫富阻拦,传递到这些地区,让西部或偏远地区的教师和孩子能够分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成果,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刚刚步入社会的师范生到祖国需要的地区就业,也可激励着更多有师范志向的社会人才到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
(二)学校方面
1.加大就业指导力度,让师范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学校引导刚进校师范生认真对待职业生涯规划,让其能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和行业发展方向,可借用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兴趣理论等进行辅助分析,让师范生对所学专业和教育行业有充分认识和科学规划。在高年级课程中结合就业指导等课程,让师范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了解更多就业与行业形势,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认识教育行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其有针对性做好就业准备。此外,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行业理念是其就业观念教育的重中之重,师范生除了高学历外,要更注重教师自有知识对学生反哺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对应阶段知识和能力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不仅要注重教师学历层次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等方面,更应该注重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行业理念教育与引导。
2.加强就业分类指导,辅助师范生有效就业。首先,加强校级层面对师范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本次调研中,就业选择师范职业学生不一定在一个学院,因此有必要在校级层面开展师范类就业指导,以师范学院为重点,同时注重吸引其他热爱该行业的学子积极参与,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其次,主抓院级层面师范生就业分类指导。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院级就业指导既要向师范生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要鼓励学生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转变就业思路,为每个学生就业意愿提供具体的指导策略。最后,要加大个人就业指导力度。学校要加强对有意愿从事师范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与访谈、职业训练与实践、就业心理与观念的辅导等工作,让其利用职业调适等理论顺利就业,学校需结合师范就业市场变动,对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定期的培训与提升机会,方可辅助学生有效就业。
3.结合教育发展需求,主抓师范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首先主抓师范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学校要注重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以及专业技能等就业教育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让师范生清晰认知行业和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技能。其次,要为师范生积极探索更多就业实习、见习渠道,在上岗前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岗认可度、实践基地好评度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有较高评价,为学生在就业择业中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再次,注重师范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上市教育集团不断增加,教育市场既能创造知识产能,又能获得经济效益,是现代创新创业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在学校对师范生就业教育指导中,要注重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鼓励师范生先到社会中学本领、长才干,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让师范生牢抓创新创业的时代机遇。
4.建立安全可靠、更新及时的师范生就业服务网。首先,加强学校网络平台建设,及时发布能让师范生就业的有效信息。因调研学校地理位置因素,师范生在就业机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就业技能等方面感到没有太大优势。在信息时代的今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应该注重拥有功能完善的就业网络体系的建立,通过完善就业网站、微信公众等网络平台,建立师范类就业见习岗位信息专栏、专业技能提升指导专栏等方式,让师范生及时快速地了解全国各地师范岗位信息,了解师范专业前沿技能咨询,让地理位置不再成为师范生“走出去”的阻力。其次,加强学校招聘会服务面,为师范生提供更直接更高效的就业服务,除了本地企业外,多邀请学校生源聚集的外地企业参与招聘会,为来自不同地区学子的就业需求。最后,加强就业信息获取警示教育,通过短视频、讲座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提升师范生对就业信息的真伪有辨别能力,让网络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有效地拓宽就业空间的同时,为师范生就业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三)学生方面
1.找准自身就业缺陷,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论是专业知识技能、实践锻炼、思想认识、获取必要证书、学习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人脉积累或社交能力等方面,在就业难的大形势背景下,更应该找准自身专业不足,积极主动的争取和创造修正机会,尽快补短和改善,有的放矢的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将自己就业短板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珍视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学习、实践机会,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师范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到评比、竞争等多种方式的师范专业技能交流、提升平台,将理论知识向实践专业技能转化,强化行业实践技能认知。同时,师范生也要珍惜校外充分接触行业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到真正的教育领域检验,边实践边总结,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和专业技能。总之,在社会和学校齐心解决就业问题时,师范生也应利用好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多种就业政策、教育学习和就业机会,让自己能够在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充实自身、提升自己、实现自我。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师范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和教师行业。师范生要学会借助一些科学的测量工具,对自己性格等方面进行大概的评价,结合教师职业分析测量与学生自我实践多种途径结合,能够较为全面认识自我,将自身优点和师范专业所需的优良品格完美融合,找到從事教师行业的有效结合点。其次,及时进行就业心态自我调适,树立正确就业观。在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提升教育中,注重就业心态的自我调适,让学生对行业和就业市场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最终,能够用自信、勇敢和主动态度积极面对职场,实现就业。
4.注重创新思维的锤炼,积极应对快速更新的就业市场。普通教师所针对的教育对象都成长在快速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思维活跃、灵活聪明等都是这一时代受教育对象的特征。同时,进入21世纪,科技已经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呈现,就业市场对创新思维和理念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家和社会需要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新型人才,师范生要结合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学术讲座、科研创新研究、职业技能创新比赛和教学经验学习等的机遇,不断锤炼创新思维,用崭新的理念和思维,面对随时变化的就业市场。
虽然论文调研基于大理大学,调研数据、分析、就业因素归因、对策建议等的提出都较特定,但也反映了很多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难的普遍现状,因此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今后,希望同仁提出更多探索,为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2]陈海生,范赛男.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
[3]高云峰.地方高师师范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前沿,2015(10).
[4]赵玉玲.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能力中的师范特色培养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5]梁克俊,邹佳绮.职业准入新制度下师范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J].滁州学院学报,2018(5).
[6]黎昌友,赵雪飞,邹莲.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