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视角下对中学生自主健身行为促进的探讨

2019-09-02 00:00王福生郑耀辉
体育师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促进中学生

王福生 郑耀辉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执教中所积累的经验,以自我决定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如何促使中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参与,将自主健身行为融入到青少年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旨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激发中学生自主锻炼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决定理论;自主健身;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19.03.016

前言

中学生群体作为当代国家重点培养的后备储备力量担负着同家兴亡与强盛的重要历史使命[1]。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与成材,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兴衰。然而,就目前体育界多项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正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中学生的体育健身行为亟待提高。因此,对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促使中学生更加自主、白发地去进行体育健身行为是至关重要的[2]。

1 相关理论概述

1.1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者为美同学者瑞恩和黛西,该理论为心理学领域的动机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多大程度是自我决定的,该研究理论在我国于近十几年来被广泛应用[3]。自我决定理论为有机辩证元理论,有着较为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适用于各个领域譬如体育教学、医疗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等各个方面。该理论认为当人们的内在需要即胜任、自主支持和关系三方面得到滿足后,人们更愿意自发的去从事某种活动[4]。

1.2自主健身行为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的提出者为房蕊教授,其博士毕业论文《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将青少年健身行为过程中行为主体方面、环境主体方面与行为个体方面所表现出的主题分别定义为自我决定感、自主支持感与自我调节SOC策略,该理论的提出也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思路[5]。

2 当前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就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来说,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师队伍相比较于市区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师数量上,市区中学体育教师人数配备较为齐全,而农村体育教师人数则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或者贫困地区,体育教师的人数则是更加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其他学科教师代替体育教师或体育课次数出现“缩水”的现象[6]。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师的质量上,就每年的教师招聘来说,城区或者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大多引进优秀体育教师或者体育人才,相关政策待遇吸引一大批年轻优秀的体育毕业生往城区学校靠拢,而由于地方农村的经济不景气则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是目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2.2体育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地位有待提高

就目前我国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师资力量来说,部分地区与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缺口,更存在其他学科教师代替体育老师的不专业体育教学现象。这一现象的JL现主要是当地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待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一方面响应国家以及教育部门提倡的加强体育锻炼的号召,而另一方面却在用其他方式来“应付”体育课程,这主要是受“重学习、轻体育”的传统思想观念所致[7]。此外,就体育教师的学校以及社会地位来说,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教师在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更有少数人给体育人冠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称号[8],使得当前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自主性难以得到激发。

2.3中学生缺乏锻炼自主性,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好比一张“白纸”,受当前学校文化教育的影响,对体育锻炼行为不够重视,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体育健身锻炼的唯一途径,体育课的作用只是用来放松[9]。经体育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极为淡薄,并且对于体育锻炼的各方面作用都不甚了解,大多数学生认同其父母与老师的观点,认为身体素质的提高要放在次位,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是重中之重,这与当前我国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极不相符的,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中学生自主健身行为促进的措施与探讨

3.1激发内部锻炼动机,提高锻炼自我决定感

美同学者戴西和瑞恩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行为主体从事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内部动机如果得到满足则会获得更高的幸福感,而行为主体则更愿意自主、白发地去从事这些活动。由此可见,对于中学生来说,内部动机是否得到满足就显得至关重要,当学生的内部锻炼动机得到满足后,学生就会更愿意自主且白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去进行体育锻炼,随着体育锻炼的长期进行,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主动的锻炼习惯,其锻炼自我决定感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以此则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则会由外部动机的驱动转化为内部动机的驱使,其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也会随之得到提升[10]。

3.2加强体育健康理论教育,夯实体育知识储备

当前中学体育健康教育主要以体育运动训练为主,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的锻炼上而忽视了体育健康理论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参加体育比赛项目等等,虽然也是在从事体育活动,但对于体育健康的理论与理念却是不知分毫。比如,耐力训练对于中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机制或体育训练对于中学生性格成长的影响等等[11]。这些体育健康理念如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加以灌输,学生就会受传统家长或学校的思维的影响认为体育锻炼只会导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师要做的不仅是赋予他们强壮的体魄,更应该给他们树立一种健康的体育锻炼健身理念。

3.3建立体育锻炼氛围支持,提高锻炼自主支持感

中学生自主健身行为能否顺利进行,离不开内部锻炼动机的满足。然而,内部锻炼动机能否得到满足同然重要,但同样也离不开外界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的支持[12]。中学生体育锻炼外界氛围的支持主要是指来自于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支持。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支持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较强的归属感以及胜任感,学生在有支持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迅速提高其自主支持感,自主支持感的满足则会促使学生锻炼的外部动机向锻炼的内部动机转化,进而提升其自我决定感,学生则会更愿意自主、白发地去进行体育锻炼。

3.4培养中学生正确运动观,促进终身锻炼价值理念

对于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体育比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还是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理念的学生。笔者认为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比赛成绩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教育学理论中提出过终身学习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說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防止智力僵化或者倒退的主要措施。而就体育界而言,我们也应该秉承一种“终身体育”的价值观与理念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重视体育、热衷于锻炼,以终身体育理念的支撑,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主、白发地去进行体育锻炼行为[13]。长期以往,我同中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必然会得到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也终究会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庆凤,陆永宽,陈振翠,王芳自我决定理论对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影响卟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8):106-108.

[2] 易铭裕.体育锻炼行为动因分析——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03):81-84+94.

[3]Ryan, RM,Deci,E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l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well-being[J],2000,55(1):68--78.

[4] 栾功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8.

[5]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6] 彭春政.自我决定理论框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武术研究,2017,2(11):116-122.

[7] 唐启棋,李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J].体育科技,2017,38(04):39-41.

[8] 张瑜,李军.促进成年人体育锻炼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建构[J].体育科技,2017,38(01):37-38.

[9] 余良芬.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特征及其与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J].运动,2017(05):56-57+47.

[10]仲启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职生体育锻炼特征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01):61-67.

[11]李芋杉,王小莹.中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性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04): 57-61.

[12]丁维维.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机制及其对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3:3.

[13]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08):21-28.

猜你喜欢
促进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