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波
414000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移植泌尿外科,湖南岳阳
压力性尿失禁多发于妊娠和产后妇女,是由于无逼尿肌收缩升高的腹腔内压强,无法控制尿液排出,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1]。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治疗等,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对收治的100 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别实施了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和常规盆底肌肉锻炼,探讨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女性尿失禁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轻度35例,中度15例;年龄22~59岁,平均(40.3±9.4)岁;病 程2~20年,平 均(12.8±9.2)年;体重指数16~30 kg/m2,平均(22.6±7.5)kg/m2。观察组轻度32例,中度18 例;年龄24~61 岁,平均(39.6±9.2)岁;病 程2~22年,平 均(13.2±9.3)年;体重指数15~31 kg/m2,平均(23.1±7.7)kg/m2。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接受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指导患者保持卧姿,配合进行肛门收紧活动,动作连续做30 min,在锁紧后进行肛门放松,每周锻炼2 次,连续治疗12 周[2]。②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3]:将电极放在患者肛门外,严密监测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肌肉收缩和舒张情况,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时反馈盆底肌肉活动功能,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训练时间在30 min左右,每周训练2次,连续治疗12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盆底肌肉肌电值(μV) I-QOL(分) 1 h尿垫试验(g)观察组 50 68.8±7.6 90.2±7.9 4.4±3.2对照组 50 61.2±5.5 82.3±6.4 3.1±1.1 t 6.352 5.302 4.002 P<0.05 <0.05 <0.05
观察指标:⑴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盆底肌肉收缩情况恢复正常,自主症状基本改善;②有效:盆底肌肉收缩情况有明显改善,自主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患者盆底肌肉收缩情况无任何改善,自主症状无任何减轻[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观察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包括1 h 尿垫试验、I-QOL评分、盆底肌肉肌电值等。
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盆底肌肉肌电值、I-QOL评分、1 h尿垫试验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的常见病,在已婚女性中的发病率在10%~75%,分娩前女性的发病率高达80%,且患者多伴有精神抑郁,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外科微创手术不断完善,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日益成熟,但是不适用于轻中度尿失禁患者。临床经验显示,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轻尿失禁症状。盆底肌肉锻炼是一种新型非手术治疗方式,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缩紧肛门动作训练,来减轻排尿紧迫感,加快盆底肌肉收缩功能的恢复,改善尿失禁症状[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且观察组盆底肌肉肌电值、I-QOL 评分、1 h 尿垫试验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相比,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对于轻度与中度患者的效果更佳,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仅仅通过医生指导的盆底肌肉锻炼中,对于锻炼的内容与强度等患者难以把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根据尿失禁程度的不同,设计个性化方案,能够让患者掌握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有利于恢复盆底肌肉收缩情况,改善尿失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