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炜 曹宇豪 韩海涛
摘 要:以参加201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的10名山东省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赛前训练阶段负荷安排的记录和分析,并辅以生化指标的监控,重点总结赛前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特征。根据对比赛分段速度系数和体能分配模式的分析,探析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性与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更科学地安排赛艇项目赛前训练及合理调控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赛艇公开级;赛前训练;负荷特征;女子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3-0033-05
Abstract:By taking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Shandong elite women rowing athletes in preparation for 2018 National Rowing Championships as subj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ad arrangement in the pre-season training phase supplemented by the monitoring of biochemical indexes, the authors focused on the training load and intensity scheduling characteristics. They analyzed the rationality, validity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raining load arran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me 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and physical fitness distribution mode. 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cientific training arrangement.
Key words:rowing open class; pre-season; load characteristics; female athletes
收稿日期:2019-04-10
作者简介:韩炜(1978-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以奚爱华为代表的山东女子赛艇队历来是山东水上军团的夺牌大户。自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以来,山东女子赛艇队在全运会赛场上一共取得了20枚全运会奖牌,成绩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多种因素有关,而科学、合理的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以参加201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的10名山东省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7—9月备战全国赛艇锦标赛的赛前训练阶段为主要研究时段,通过对赛前训练阶段负荷安排的记录和分析,重点总结赛前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特征。根据对运动员比赛体能分配模式的分析,探析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更为科学地安排女子赛艇项目的赛前训练及合理調控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的10名山东省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为研究对象。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0.4±2.32岁,平均身高为181.0±2.6 cm,平均体重为73.6±4.8 kg,平均训练年限为5.1±1.52年,运动等级均为一级以上,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根据运动训练学赛前训练的相关理论和年度训练计划的安排,山东省女子赛艇队备战2018年全国赛艇锦标赛的赛前训练时间设计为8周,具体为2018年7月30日—9月23日。为进一步明确训练任务,让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赛争取优异运动成绩,赛前训练计划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3周(7月30日—8月19日)、巩固强化阶段3周(8月20日—9月9日)、调整阶段2周(9月10日—9月23日)。
1.2.1 训练负荷的训练学指标监控
训练负荷量的监控指标包括训练时间、位移距离、力量负荷重量等。水上训练、测功仪训练、跑步训练记录一堂课完成的位移距离,力量训练记录一堂课完成的总负荷重量,再生训练包括有针对性的拉伸和放松训练,记录训练的时间。
训练负荷强度依据《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赛艇)》和《我国优秀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将水上训练划分为6个强度等级,具体划分依据与监控要求见表2。山东体育科技 第41卷 总第180期 2019年第3期韩 炜,等 山东省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
1.2.2 训练负荷的生化指标监控
在整个赛前训练训练阶段每周测定一次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采血时间为每周一晨5: 30—6:30,空腹下采集静脉血,随后处理并保存好血样,留待上机操作。所有测试均按照各仪器操作标准严格进行,各项指标测试均由专人负责。
1.2.3 体能分配模式的计算
为了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采取的体能分配模式,本研究采用张旦提出的速度系数来研究赛艇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分配策略。速度系数是一个无因次系数,它与外界的各种自然条件无关,仅与运动员自身的划艇速度有关,因此可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体力分配情况。
速度系数ES=(VS-VA)/VA×100%。其中,VA表示全程的比赛平均速度,VS表示分段的平均速度。E1、E2、E3、E4分别表示第 1、第2、第3和第4 个 500 m分段的速度系数。速度系数的变化范围采用ΔE=max(E1、E2、E3、E4)-min(E1、E2、E3、E4)计算。ESTD为 E1、E2、E3、E4标准差。
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模式可采用最快和最慢的两个分段表示。如某运动员第1个分段最快,第2个分段最慢,可表示为“1-2”。通过对各个运动员在不同分段中的速度系数研究,分析不同运动员在比赛中各分段的速度快慢,绘制出运动员速度变化特征示意图。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负荷变化特征
2.1.1 负荷量变化特征
整个赛前训练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为期3周,是由准备期训练向赛前训练逐步过渡的阶段。主要训练任务是继续打磨专项技术,进行配艇训练以增加队员之间的默契,训练负荷量与夏训阶段基本保持一致。第二阶段为巩固强化阶段,为期3周。主要训练任务是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负荷量较上一训练阶段有所下降,主抓运动员的艇上配合能力,同時进行战术模拟训练,使运动员适应比赛强度和比赛节奏,激发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的逐步形成。第三阶段为调整阶段,为期2周。主要训练任务是增加比赛强度的训练内容,通过比赛强度训练来演练战术,加强起航和冲刺能力训练,提高划船速度感和节奏感,增加实战训练,做好各项参赛准备。
赛前8周训练负荷量的变化由表3可见。水上训练总量为802 km,巩固强化阶段水上训练量明显减少。陆上测功仪训练总量为600 km,与水上训练相反,赛前5周和赛前6周的测功仪训练量明显增加。但从整体看,水上与测功仪训练的负荷量呈下降趋势。
从训练的适应原理分析,肌肉力量主要通过负重抗阻训练得到提高。采用陆上力量房中的杠铃负重抗阻训练是提高赛艇运动员力量水平的主要方式。整个赛前训练的力量训练总量达到877 760 kg,整体呈下降趋势,准备阶段力量训练量占到总训练量的50%以上。在下队调研中也发现,教练员非常重视陆上力量训练。在准备阶段,陆上力量训练每周会安排2~3次课,从练习动作看基本能够涵盖全身各部位主要肌群的训练要求。在力量训练中也安排了大量的核心力量练习,由于无法以传统的重量进行记录,故核心力量训练负荷量并未在表3中得到反映。
再生训练总量达到2 830 min,约47.1 h,平均每周500 min。再生训练的时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在赛前8周达到最高值,这与教练员重视训练后的拉伸、放松和恢复有关。准备活动中的拉伸以主动性的动态拉伸为主,运动员一般在慢跑预热以后进行各种动态拉伸;训练后的拉伸主要以被动的静态拉伸为主,一般由教练员或两人配合进行肌肉牵拉。在体能训练课中也会安排专门发展柔韧素质的拉伸练习。此外,对于单桨选手而言,由于长时间身体左右两侧力量与柔韧性发展的不平衡,受伤的风险更为增加,因而每堂训练课后更需要较长时间的拉伸以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舒缓。
2.1.2 负荷强度变化特征
由表4和图1可见,整个赛前训练阶段,低强度训练(U3、U2)占全部训练时间的75%,中等强度训练(U1和AT)占全部训练时间的18%,高强度训练(TPT和AN)占全部训练时间的7%。氧利用 3(U3)在赛前8周内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氧利用 2(U2)在赛前3周、赛前5周和赛前8周出现明显下降。氧利用1(U1)训练在调整阶段明显下降;无氧阈(AT)训练在赛前2周和赛前3周较低,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氧运输(TPT)训练整体呈下降趋势,无氧速度(AN)训练在调整阶段明显增加。
2.2 赛前训练负荷的生化指标监控
每周训练开始前测定清晨血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见表5。血红蛋白在整个赛前训练阶段始终维持在130 g/L上下波动。在赛前1~4周,血红蛋白值波动较明显,在赛前3周出现最低值;在赛前5~8周,血红蛋白值维持稳定。这表明在赛前训练初期,随着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增加,红细胞溶血增多,部分血红蛋白被利用合成肌蛋白和新生的红细胞,从而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随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不断适应和后期训练负荷的降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维持稳定。血清CK在准备阶段明显偏高,平均达到125.9±47.35 U/L,表明该阶段力量训练强度较大,运动员略感身体疲劳,肌肉酸痛的情况也随之出现,说明肌肉受到了一定力量强度的刺激产生了反应。巩固强化阶段力量训练强度降低,多以力量耐力训练为主,大力量训练为辅,血清CK也随之降低,平均值为106.7±26.04 U/L。调整阶段以水上专项战的训练为主,力量训练负荷继续减少,但高强度训练比例增加,血清CK略有升高,平均值达到110.5±27.08 U/L。血尿素在整个赛前训练阶段始终控制在8.4 mmol/L以下,说明训练负荷量的安排较为合理。准备阶段的血尿素水平处在整个训练阶段的最高值,平均值为4.9±1.17 mmol/L,这与该训练阶段训练量较大,特别是力量训练安排较多有关。赛前最后1周,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为132.2±6.75 g/L,血清CK为115.0±30.38 U/L,血尿素为4.1±0.90 mmol/L,除血清CK值略微偏高外,其他两项指标均处于比较理想的范围,说明赛前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较为合理,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良好,未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情况。
2.3 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验证分析——基于比赛中的体能分配模式
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东女子八人单桨运动员比赛中所采取的体能分配模式,对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通过对国内优秀运动员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寻训练中负荷安排的可改进之处。前三名体能分配模式曲线图
由表6和图2可见,山东队和国家队采取了相同的“1-3”战术模式,而广东队采取了“1-4”战术模式。在前半程的比赛中,山东队存在着启航偏慢和第2分段速度保持能力较差的问题,而国家队启航速度快但第2分段降速幅度大,广东队第2分段速度保持较好;在后半程的比赛中,山东队表现出较强的冲刺能力特别是在第4分段,在对手不断降速的情况下,仍在奋起加速,超越广东队,最终获得第2名。从速度系数的变化幅度看,山东队较其他两队的变化幅度更小,说明在激烈的高强度比拼中,队员们的体能状况保持较好。
本次全国锦标赛,山东省派出多名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参赛,队员普遍存在训练年限短、大赛经验不足等问题,在自身的体能控制和参赛节奏把握上较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从比赛成绩看,仅仅以3秒之差落败,说明在前期训练中,特别是在赛前训练阶段,教练员对于参赛的年轻运动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符合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规律。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较好的中途划速度能力和较强的后程冲刺能力,这与在训练中加大有氧训练量,良好的有氧耐力储备有重要关系。但与此同时,运动员在比赛中也表现出启航阶段战术较保守、启航转途中划阶段存在速度保持能力较差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运动员对于自身的耐力储备存有怀疑,导致其不敢过早发力,以致于在前半程处于劣势。但随着比赛的进行,在后程冲刺阶段,运动员表现出了较强的无氧速度能力,说明赛前训练中不断增加的无氧冲刺训练负荷起到了关键作用,保证了运动员良好的冲刺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进一步培养运动员启航阶段敢于发力的心态,在继续保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启航加速能力的训练比例。
3 小结
科学的赛前训练安排是形成和保持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前提和保证。本次赛前训练计划共8周,包括3个阶段。从训练负荷量看,赛前训练负荷量较高,随着比赛的临近,训练量不断下降,最后2周有较为明显的减量现象,减幅约达到赛前训练开始阶段的1/2。负荷强度呈现出“金字塔”型,在高强度训练中,多以接近比赛强度的战术训练为主,这符合本次比赛年轻运动员较多的现实。赛前训练阶段的关键生化指标变化表明,运动员未出现明显的疲劳积累,而且本次全国赛艇锦标赛我省运动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运动成绩,表明赛前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搭配组合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社,2003:28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张清,叶国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赛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47.
[4]Volker Nolte.赛艇——划得更快的科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8.
[5]张旦.赛艇运动战术规律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6]资薇.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特点及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0.
[7]李翔宇.河南省優秀赛艇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的特点与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16.
[8]韩炜,叶国雄,韩海涛.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29(2):72-78.
[9]韩炜.赛前训练的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2):5-8.
[10]韩炜.我国优秀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