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探讨

2019-09-01 12:25糜少俊
牡丹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师应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国家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从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宣扬和创新优质传统文化的作用三个方向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结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境界。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从而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一、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不高

语文是一门集语言文字、语言口语、语言文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个人,从小都受到语文潜移默化的熏陶。从开口说话,到书写文字,再到读写文章,都需要以语文知识为依托,才能使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从小都学习语文,对语文没有深刻的概念,甚至一些高校也没有给语文专业足够的重视,使得语文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偏低。

(二)教师与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但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认知度不高的状况。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具有独特的方法,唯独语文不同。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笼统性和边缘性。语文博大精深,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这种关联性,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是在浪费时间,只要掌握文字和文章就够了,没有必要继续学下去。这些学生大都开始学习别的专业知识,或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忘记了学习的初衷,也忘记了学习的重要性。另外,一些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致使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學习热情。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有一些教师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差,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三)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语文并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精髓,然后通过改良教学方法,增加语文教学趣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向。例如,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教师应对鉴赏方法进行归纳,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诗词的原因、目的。通过情景再现等手段,引入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教师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才能为学生创新出更多优质的教学方法。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引入新文化元素,创新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优质的传统文化,还要向学生展示现代语文文化。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将两类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现代文化时牢记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诗经》时,教师可以引入一篇抒发情感的现代散文,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追求美好事物的艰辛与执着,把握作者的情感,进而使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凄凉与朦胧的美。由此可以看出,引入新文化元素,讲解传统文化,也是创新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营造创新传统文化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那么如何营造创新传统文化的氛围呢?首先,教师要积极改良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拟定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从作者的时代背景、写作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对全诗进行全方位的赏析。教师还可以引入白居易的生平故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琵琶行》这首诗。

另外,教师可以采用一种表演式的教学方法来欣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安排命题,临时组织学生排演文学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提前拟定的剧本,通过对《行路难》进行简要的讲解,让学生上台自由演绎李白。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能够给课堂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欢笑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引入音乐元素。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放一首思乡愁苦的音乐,从听觉上渲染诗词背景气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的创作背景中,进而激发学生赏析诗词的艺术细胞。此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播放一些短视频,可以刺激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传统文化知识。这几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提升教师知识底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应通过努力学习,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找准定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社会的关系,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以母语为依托,引导学生翻阅资料,搜寻中华经典作品,并从中吸取精华,丰富自己的语文内涵,从而促进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再次,立足于中华典籍,通过不断赏析作品,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应提升自身知识修养。通过历史文化、政治文化、哲学理论、民风民俗等方向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底蕴和教学素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助力。因此,教师必须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从中华精华作品中搜寻一些励志文章,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帮助学生拓宽个人格局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教师也应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传统文化知识为跳板,以自我形象为依托,全面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教师必须持谨慎态度。首先,教师要从思维方向和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考量,通过学习创新后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再次,教师应以语文知识、教学方法等为出发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最后,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学习语文知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新时代,国家十分重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必须本着对社会和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全力培育学生,将学生塑造成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全面加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协调师生间的紧张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传统文化知识,也能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宣扬和创新优质传统文化的作用

没有优质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文明就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学生个人角度,教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宣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吸精华去糟粕的本领,有助于学生拓宽个人格局和提升内在修为,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四、结语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的使命,也是教师的职责。通过语文教学课堂,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豫章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糜少俊(1966-),男,浙江海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师应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