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历程(1988-2018)

2019-08-31 06:23张志东黄体杨徐国英
图书馆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云南大学管理系统图书馆

张志东,黄体杨,徐国英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是图书馆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图书馆管理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云南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起步较早,独立或主导研发了两代自动化管理系统,既是云南省图书馆界的翘楚,在全国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与原云南大学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副馆长杨勇、原云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益广、原云南大学图书馆技术部主任李汉斌、馆员张月芬和赵学敏等五位亲历者访谈,并查阅相关档案,力图再现1988-2018年云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历程,彰显图书馆人孜孜不倦、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1 自主研发“云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1988-1994)

1.1 研发缘起与过程

我国对计算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探索大致始于1978年南京大学图书馆与该校计算机系合作,进行计算机应用于图书情报工作的尝试[1]。1987年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研制进入新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系统、中国科学院西文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系统、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空军政治学院中西文兼容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ALCMS)等一批自动化管理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云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动议于1987年新建东陆图书馆(逸夫楼)时“计划用计算机管理图书馆”的规划(图书馆获得了13万美元的计算机设备购置费用)。当时云南大学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分类使用的是在《杜威十进分类法》基础上自创的《云南大学图书分类法》(简称《云大法》),书目检索采用卡片目录。考虑到如果实施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必须采用国家规范的图书分类方法,自1988年开始对新采购的图书一律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1988年上半年,时任馆长周文凯多次召集馆领导班子和采访、编目、借阅等部门(室)的主任及高级馆员商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工作。鉴于经费有限,引进已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价格昂贵,决定自主开发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1988年图书馆一方面安排具有理工学科背景的罗贵金副馆长分工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积极向计算机系的专家寻求技术指导,吸引计算机系、物理系、数学系的多名优秀毕业生留校到图书馆工作以增强专业技术力量;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以技术服务部李汉斌主任为主的研发团队最先到昆明陆军学院(现昆明边海防学校)图书馆参观军队系统配发的ALCMS系统,由于该系统是单机版,加之军队图书馆系统受保密工作条例的限制,获得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其后研发团队又先后考察了“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空军政治学院的ALCMS,最终决定以ALCMS作为蓝本和模板,以期改造成符合云南大学特点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方案确定后,图书馆又组织技术人员专门到空军政治学院学习ALCMS的详细设计构思、编码程序、编码语言和数据字段等内容。为试验ALCMS系统是否兼容《云大法》,图书馆编目部精选了一批以中图法分类的新编卡片目录,请技术人员带到空军政治学院录入ALCMS系统开展试验。在空军政治学院图书馆及云南大学档案学系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将带去的云南大学图书馆卡片目录信息录入到ALCMS系统,并对数据字段加以改进,基本可以运行。经过与空军政治学院友好协商,该院同意将ALCMS系统的源代码和硬件需求等信息内容无偿提供给云南大学。

图书馆技术人员回到昆明后,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对ALCMS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定制开发,形成“云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1989年6月开始试运行,同年年底正式运行。运行之初只有编目系统,录入图书12万册,到1991年又陆续开发了借阅流通系统和采购系统。

1.2 系统功能

云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采用多终端系统,即由一台小型机作为主机,用RS232串型通信口连接多台终端机,软硬件配置如表1和表2所示,相关资料根据与杨勇教授的访谈记录和张志祥[2]、林琳[3]的研究整理。

表1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配置

表2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配置

该系统具有采访、编目和流通等功能。书目流通子系统功能齐全,不仅可以借还书,还实现了典藏处理、流通查询、预约和办证等多种流通服务其功能结构见图1[2]。该系统使用了光笔条码技术,为3台从事借还书和流通服务的终端机分别配备光笔读入器,使借还书操作变得简单、迅速和准确。在IMAGE/3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和VPLUS/3000软件的支持下,终端操作采用中文结构化交互提示式菜单,用户界面清晰、简洁(著录界面如图2所示)。该系统对所有操作、数据输入都进行准确性校验,以确保输入信息准确无误[4]。

图1 书目流通子系统结构图

图2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书目著录界面

1.3 系统评价与实施效果

“云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云南大学图书馆与计算机系通力合作,在空军政治学院大力支持下,开发设计出的第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据统计,在1988年9月召开的“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成果展示会”上,只有5家图书馆投入使用了整体化(或集成化)图书馆管理系统。时隔1年后,云南大学也成功开发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全国图书馆界自动化建设中起步相对较早,并在西南地区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但是,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化、局域网向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成功研发等,“云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缺陷和不足也随之凸显,特别是编目部分著录不标准,目次的设定、字段的长短与CNMARC不统一,严重影响了该系统的使用。

2 联合研发“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YULANS)”(1995-2000)

2.1 研发缘起与过程

为了全面提高云南省内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馆际间资源共享,1993年底,云南省教委(现云南省教育厅)提出“云大图书馆的计算机应当更新换代,使之更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更新换代后的计算机系统将是开放型的、大容量的、兼容性强的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将以该馆为中心,形成校内文献信息、教学信息及科研信息管理网,同时与昆明市部分高校一起形成地区网”①。在最终实施中,形成了以云南大学图书馆(简称“云大馆”)为牵头单位,由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业大学(1999年并入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贸学院(现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现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7所高校图书馆参与联合开发“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YULANS)”。YULANS研发工作由云南省教委统一部署、规划和协调,由朱维华教授担任项目总负责人。1994年3月成立了各专项小组,领导组由云大馆李子贤馆长任组长;硬件组由云大馆罗贵金副馆长任组长;数据组由云大馆杨勇副馆长任组长;软件开发组由云大馆李汉斌主任任组长。软件开发组由昆明的8所高校图书馆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馆员抽调组成,并通过对数据格式、计算机机型、系统配套等研究和论证,实现了业务管理、检索查询和联网共享的预期目标,1995年正式投入使用。1999年5月云南大学图书馆建成电子阅览室“树华电子智源中心”,云南大学李汉斌老师对图书馆自动系统进行升级,开发设计了电子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

2.2 系统功能

YULANS采用局域网多用户数据处理装置,硬软件配置见表3和表4,相关资料根据与李汉斌老师的访谈记录及其研究[5]整理。

表3 YULANS硬件配置表

表4 YULANS软件配置表

其在功能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馆内构建微机局域网,实现馆内业务自动化管理。建立了中外文书刊的采访、编目、流通、公共检索、联机检索、系统维护、专题文献管理、规范管理、声像资料管理、业务统计、业务行政管理等11个子系统[6]。(2)馆际异地网互联。1996年云南省内8所高校馆际异地网络实现互联。整个网络先由各高校子网通过路由器连接到光纤主干网,再经X.25公用交换网实现各子网的互相访问[6]。(3)图书馆系统采用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以下简称“C/S”)结构设计。根据图书馆的业务逻辑结构,分别在Client或Server进行应用处理,能提高联机服务的完整性、安全性、可控性。

2.3 系统评价与实施效果

YULANS是由云南大学主导,昆明地区8所高校联合开发设计的第二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当时最先进的C/S结构模式,能有效降低服务器的应用负荷,提升服务器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系统具有图形化界面,便于用户直观操作;集成了采访、编目、流通等11个子系统,支持多媒体信息、馆际互借和Internet接入等功能,初步适应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需要。在1994年上海展示会上受到与会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与国内同类软件相比,功能强、价格便宜、维护方便[6]。1997年该系统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同年,江苏省高校专门组织了一个考察团来云南大学参观考察。但由于YULANS需要网络管理工作人员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分别进行维护和管理,才能实现“实时”的数据同步,导致维护成本高、技术投入大、维护任务量大,在维护不及时情况下容易出现系统瘫痪。

3 引进ILASⅡ2.0系统 (2001-2011)

3.1 引进缘起与过程

YULANS正式投入使用后,系统研发小组随之解散,云南省各高校馆对该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工作也逐渐停止,系统使用不畅、问题不断的局面日趋严重。到2000年左右,云南省各高校馆均开始考虑更换系统。这一时期图书馆自主开发管理系统的局面基本结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进入商品化和市场化阶段。国内产品有ILAS②、汇文(Libsys)③、丹诚(DataTrans)④等,国外有 Horizon⑤、Aleph500⑥、Innopac⑦、Unicorn⑧等,云南省各高校馆选用不同厂家的成熟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2000年后,云大馆也开始筹划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王文光馆长、王益广副馆长对国内外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组织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最终于2001年引进了深圳图书馆的ILASⅡ2.0系统。主要考虑有:

(1)利于新老系统的对接。ILASⅡ2.0系统采用C/S系统结构,服务器端采用UNIX操作系统,均与前期自主开发的YULANS相一致,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新系统的功能和操作程序,便于数据导入。

(2)ILASⅡ2.0系统性价比较高。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功能较为完备,但价格普遍偏高,如以色列Aleph的价格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美国Horizon系统的价格高达35万美元,另外每年还需要支付10多万元人民币的维护费。而ILASⅡ2.0仅需15万-20万元人民币,并且其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云南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需要。

(3)ILASⅡ2.0系统相对完善。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是文化部于1988年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下达、由深圳图书馆承担并组织开发的一套能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多种规模、各种类型图书馆使用需要的自动化集成系统[7],在国内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多、应用效果好,先后获得国家10多个奖项,具有良好的口碑。ILASⅡ2.0作为ILAS系统的升级版,其管理的范围不但涵盖了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所有领域,而且注重读者服务、信息开发与网上应用,形成了较完善的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网络化功能体系[8]。

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ILASⅡ2.0系统调试、运行进展顺利。2001年技术部张禹老师编写程序,顺利将原YULANS系统中的编目数据导入ILASⅡ2.0系。2002年完成了云大馆23万册《云大法》馆藏中文图书的书目回溯建库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前实现了“一卡通”服务,彻底取消了沿用近80年的纸质手工借书证;新增20台计算机设备,放置在图书馆外借室、阅览室,供读者进行书目数据的检索,方便了读者对书刊资料信息的查找和借阅,从而使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⑨。

3.2 系统评价与实施效果

从引进ILASⅡ2.0的实践来看,该系统采用C/S模式,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联合目录、检索服务等较为齐全的功能,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ILASⅡ2.0系统首创了我国区域性联合采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成功地将集中采编系统和联合编目系统集成为一个网络系统,实现了联合书目数据和联合馆藏信息共享,对促进区域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和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9]。ILASⅡ2.0虽然在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分编系统通用性不强、统计能力差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4 引进Interlib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2012-2018)

4.1 引进缘起与过程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发展,ILASⅡ2.0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发展。其一,随着Web浏览器兴起,ILASⅡ2.0系统采用的C/S模式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环境;其二,随着图书馆书刊资源和读者数据量的增加,ILASⅡ2.0采用的文件系统数据库经常出现数据存取不稳定的状况,在线联合目录系统、文献传递系统、跨库检索系统等大量配套产品的开发也跟不上知识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其三,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推进,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软件/平台数量与日俱增,图书馆内部以及图书馆与其他平台之间数据共享、交换的需求日益增多,ILASⅡ2.0的数据库管理系统LDBMS相对封闭,难以与其他管理与服务平台交换数据。

云南大学更换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多方考察、对比,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云大馆最终于2012年与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达成一致,确定联合定制开发“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简称“Interlib系统”),迄今已经吸引了云南省内10余所高校图书馆、数十所公共图书馆加入,进一步推进Interlib系统的优化和拓展。

4.2 系统评价与实施效果

投入使用新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云大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推进了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1)Interlib系统采用当前主流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简称“B/S模式”)架构,而且系统可扩展性强,方便进行二次开发以及与多个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使得其既能满足图书馆基本的业务管理与服务需要,还能满足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联盟、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其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Interlib系统采用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和Internet应用,用户只需要浏览器就可以登录系统进行业务操作[10],维护成本低,除中心馆需要服务器设备外,其他分馆只要通过Internet就可以加入管理体系之中,不需要购买服务器设备、不需要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业务人员,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云南大学两个校区办学以及全校各院系资料室的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问题。

(3)云南大学与云南省多家图书馆联合研发新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建立云南省图书馆联盟奠定基础。省内使用Interlib系统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图书馆群,实现联合、协调采购,建立联合编目,形成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目录,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知与共享。

5 结语

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建设,云南大学图书馆以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为核心,基本实现了图书馆由手工管理迈向自动化管理的历程。回首其发展历程,有4个值得思考及发扬的经验。

(1)关键人物对推进云南大学乃至云南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云大馆研发的第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主导研发的第二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赶上了全国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潮流,这既与云大馆领导和馆员的努力密不可分,也离不开朱维华教授的支持,这与他的专业和学习背景密切相关。朱维华教授1983年1月至1985年5月就读于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他担任云南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期间,就支持与图书馆合作研发第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云南大学考察ALCMS并获得空军政治学院的鼎力相助,也得益于朱维华教授从中周旋;云南大学主导研发的第二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更是得益于时任云南省教委副主任朱维华教授的主导。

(2)专业人才是推进图书馆信息技术革新的关键。YUMLANS之所以在全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集中了云南省8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人才,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研发而成,而该系统的淘汰也是因为随着研发团队的逐步解散,没有过硬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管理所致。随着云图书馆APP、决策分析平台、移动办公、智能图书推荐、VR技术、大数据展示等各类技术与产品不断装备到图书馆管理平台中,图书馆技术服务的类型日趋增多、技术产品的耦合性不断增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正在向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体方向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即使图书馆不再自主研发管理系统,但系统的实施与维护依然需要一批精于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专业团队。由此可见,不论是自主研发还是系统维护,都需要培养一支稳定、可靠、专业的信息技术与管理队伍。

(3)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合作才能持续发展。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信息资源与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程度日益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不断遭遇新问题、新情况。客观地讲,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作为传统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支撑平台,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复合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格局下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理念的冲击,智慧校园建设等进入纵深阶段。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管理与服务,研究和引进智慧图书馆系统,以适应新需求和新变化;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问题,融入智慧校园整体平台之中。因此,图书馆人应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应具有前瞻性,充分做好论证工作,制定完整的设计方案,避免浪费、少走弯路。

(4)引入商业化系统将是图书馆的最佳选择。一方面,作为非盈利组织,图书馆研发管理与服务平台具有体制、经费、人才以及激励机制等诸多限制,而商业化公司具有“逐利”动力机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研发适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产品,并能根据社会变迁与用户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展良好的售后服务。历史经验也证实了商业化系统能更快捷地适应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急速变革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的主业是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而且在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的背景下,剥离副业、做优做强主业也是任何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在图书馆系统商业化以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乃至数据等将部分受限于所使用的系统,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商业化系统。这类系统如何有效支持图书馆的现有业务,尤其是特色化、特殊性的需求,既是商业化公司必然面对和克服的难题之一,也是今后图书馆引入商业化平台必然面临的重要挑战。

注释

①根据云大馆1994年工作计划《深化改革、转变观念——为建成现代化研究级图书馆而努力》(云南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编号:1994-XZ11-24-4)整理所得。

②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由深圳图书馆于1988年组织开发,1991年投入市场,1999年推出ILASⅡ2.0系统,2000年左右ILAS系列产品在国内用户占有量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多间名校图书馆均引进该系统。

③汇文(Libsys)图书馆管理系统由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开发,以1998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使用为代表。

④丹诚(DataTrans)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是北京丹诚软件公司于1996年开发的国内第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⑤Horizon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由美国Ameri-tech公司设计开发,以1999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引进为代表。

⑥Aleph500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由以色列ExLibris(艾利贝斯)公司开发,以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率先引进并独立汉化使用为代表。

⑦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由美国Innovative公司开发,以1996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引进使用为代表。

⑧Unicorn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由美国SIRSI公司开发,以199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和汉化为代表。

⑨根据云大馆2002年下半年工作总结(云南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编号:2002-XZ22-C-33)整理所得。

猜你喜欢
云南大学管理系统图书馆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百年校庆启动仪式举行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图书馆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