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迪 王莉娅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其在人文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工具性。大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应该远超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而应该使大学生通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可以掌握一种语言符号系统,能利用语言作为以后工作和生活的交际工具,实现智力发展目标;批判性思维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现实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在外语课程中的“支撑”地位,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高校工作者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 思维训练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HL0035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30-01
一、新“国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2018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国家标准(吴岩,2018)。此次发布的“新国标”的第一大基本原则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方法,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的好”向“学得好”转变。研究显示,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能够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有限时间内的授课量,提高教学效率。“随行课堂”正是一款突出互动式自主学习的软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外语学习的融合。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的培养关键又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网络化使教学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自主学习。
二、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原苏联外语教学心理学家别利耶夫也明确指出:“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必须迫使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显然,英语学习的关键问题是思维训练问题。此次“新国标”在英语类专业培养目标中也提到“大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显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可以将大学英语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直接运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教育性。
当前,大学英语教學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一门技能性学科,因为存在听、说技能的学习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的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师资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的大学英语一般采取大班授课,几十人同时上课,这样的大班只能使用统一教材,教师运用传统的讲语法、讲翻译、讲课文和笔头练习的教学方式;而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听力和口语练习无法落实到每个学生英语学习中,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英语被称为“聋哑英语”,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及发展埋下隐患,使得大学英语教育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
三、信息技术对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积极作用
(1)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的简单辅助,而应成为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媒介。这一媒介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单模态的被动学习、单向灌输状态转向图文、声像的多模态交互式学习。教师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主动学习,善于思索的习惯,从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把“随行课堂”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随行课堂”进行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等方式的交互,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实现陈宝生部长所提倡的“课堂革命”,借力“随行课堂”,研究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采用“随行课堂”辅助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新知识,学生课后通过大量练习题巩固复习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由单词,语篇分析转到思维训练中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Z].2018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4]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456-462.
[5]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4):60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