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先年
【摘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展开教学,从而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50-02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分层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学习潜力,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难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巧用分层,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学生分层。
将学生按照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思考方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有效的分层,能够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把学生按照3:5:2的比例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是优秀生,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还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B层是中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但面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时,需要教师给予点拨;C层是学困生,他们基础知识差,常常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A层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帮助B、C层的学生,C层学生也要积极主动的像其他层次的学生多请教。通过“兵教兵、兵带兵”带动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增强师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渠道。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师大多面向中等生,因为中等生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从他们的回答反馈中就可以掌握学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难度的问题则让优秀生回答。学困生成为课堂活动的“配角”。这样的提问方式违背了教育教学原则,不利于基础目标的巩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提问,设计符合不同程度学生回答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绝对值》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围绕这一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概括出绝对值的概念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结合绝对值的概念,说说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负数呢?0呢?2.用字母表示绝对值的特征?3.如果a的绝对值大于a,那么,a是什么数?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增加。其中第一个问题紧扣概念,较简单,因此可以让C层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是第一個问题的概括总结,并且是用字母表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适合中等生回答。但是在用字母表示表示负数的绝对值时学生容易出错,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出来,可以让优秀生代替。提问没有绝对的界限,教师要灵活掌握。最后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灵活运用,难度系数较高。让A层的学生来回答可以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开阔视野,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这样,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练习分层。
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编排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练习的习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与之能力相匹配的练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就设计了层次性的练习题。C层的学生以课本为基础,主要是能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B层学生在此基础上,会解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如小数做分母的、并带有括号的方程。A层的学生则是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用整体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分层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巩固双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实现增效减负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带来初中数学教学的“福音”。
参考文献:
[1]覃忠广.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01)
[2]许明香.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