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体珉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19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发病于患者的腰间盘部分,可发生于任何成年人,以20-50岁青壮年多发,男女比例约3:1,由于受到髓核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从而引发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裂,从而使髓核突出,对神经根与脊髓产生压迫,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下肢疼痛麻木,侧转不利,下肢活动受限等。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此,这就使得临床需不断重视康复护理,坚持锻炼,缓解症状,有效预防疼痛。
1 卧床休息
脊柱退行性病变和负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科学且严格卧床休息,需首先排除腰椎病变发展因素,为患者创造恢复必要条件。卧床休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治疗手段,有助于神经炎性物质的毒素吸收减少,消退与恢复炎症,预防神经纤维黏连。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是指患者在硬板床上平卧,仅仅可翻身,不可站立或坐起,在大小便与进食时均不可站立。在卧床3-4周时便可看到效果。对于腰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不仅需要卧床休息,还需要实施中药外敷治疗与牵引治疗,以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2 佩带腰围
腰围是一种常用支具,具有制动和保护作用。其中制动作用为:正在患者佩带腰围后,限制腰椎活动,特别是前去活动,确保腰椎局部组织得到充分休息,促进肌肉痉挛缓解,恢复血运,促进致痛物质消散,从而减轻或者消失椎间关节与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对于保护作用:腰围有助于腰椎稳定性加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在牵引或者卧床后下地活动,使用腰围佩戴具有加强保护作用,一定程度的限制腰椎活动范围与活动量,对前期效果进行巩固。腰围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腰围佩戴时间为4-6周左右,不可超过3个月,根据患者体格选择腰围规格。
3 饮食调养岁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活动量受到限制,因此应当合理减少饮食摄入量,尤其是急性期卧床患者,不仅活动减少,消化功能也降低,其胃肠道的蠕动减慢,需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等清淡食物为主,例如豆类食物、水果、蔬菜等,脂肪含量高与肉类食物需少吃,避免造成大便干燥,使得排便用力。同时,在饮食调养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体重过胖,对总热量进行控制,禁烟忌酒,补充钙、蛋白质、维生素E。
4 中醫治疗
4.1 中药内服治疗
中药内服治疗为临床常见辅助手段,与外敷药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以我国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中药组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
若患者为明显气滞血瘀者或早期发病者,以舒筋止痛、通经活血类药物治疗,如抗骨质增生片、小活络丸等。
若患者寒湿中,需添加健脾利湿药进行治疗;若患者风湿重者,需添加祛风除湿药进行治疗,如独活寄生汤。
若患者病程较长,可使用肾阴药或者补肾阳进行治疗,如六味地黄丸、肉苁蓉、枸杞、猪腰炖杜仲。
4.2 中药外治疗法
中药外治疗法是一种祖国医学传统疗法,在《内经》中记载了多种外治疗法,如熏淋、药熨、敷贴、洗涤等,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的治疗中。
有关研究指出,颈部、腰部、膝部、足跟部应用“舒筋止痛、活血化瘀”药方实施贴敷治疗,有助于症状缓解,且价格低廉。目前,临床为了使用方便,很多中药被加工为成药,如酊剂、纯中药粉剂、成膏药、油剂等。
外敷自热类中药具有较多品种,如骨质增生外敷灵、化坚膏、坎离砂、骨质增生型安痛保健贴、骨痹外敷散等,均具有显著疗效。
5 针灸推拿治疗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腰椎间盘症者实施针灸疗法,具营阴阳、行气血、贯上下、通表里之功效。使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症,对腧穴产生直接作用,在经络传导与反应作用下,对机体脏腑功能与营养气血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疾病的治疗。
我院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应用毫针治疗,取穴为:患侧大肠俞穴、关元俞穴、环跳穴、秩边穴、委中穴、悬钟穴、阳陵泉穴等穴位作为主穴,取0.30mm*75mm毫针在皮肤处快速进入,实施提、插、捻、转不同手法。针灸中取命门穴、腰阳关穴、委中穴具祛风化湿、散寒止痛之功效;取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等穴位针刺,可填精益髓、温肾补虚,有效对机体的肾虚精亏状态给予调整;取命门穴、腰阳关穴温针,取后溪穴、腰夹脊穴等穴位针刺,疏通督,并重建转输气血之精髓与督脉统摄诸阳功能,促使筋肉骨节充足濡养,疼痛得除;取足三里穴、杨陵泉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可通络止痛、益气活血。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证实了应用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效果极佳。
6 坚持自我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经休息与治疗后,有助于缓解病情,或者痊愈,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临床为了有效预防复发,应当指导患者保持正确姿势,重视保护,促进腰椎间盘的退变加速,并以退变为基础产生损伤,因此应当加强自我锻炼,增强腰背部肌力,在腰椎活动股增加的同时,促进脊柱稳定性增加,避免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