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情节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30 07:35杨成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杨成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发展情节教学法”的策略性构建和合理化应用,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情趣,又有利于培养并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等能力,而且能够从中攫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情节法;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为促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之中能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展开有效的教学。

学校教育是一项有理念指向、有目標引领和有策略可循的系统性实践工程。“教无定法,确有章法。”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目标任务、综合学情、学科特点等因素,积极开展个性化课程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于永正老师创导的“发展情节法”,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本,通过扩散思维对情节加以发展,对学生开展集说写训练、发展思维想象能力、融思想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能。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拟就如何策略性应用角度,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具体讲,“发展情节法”即是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性想象,经过扩散性思维对课文的有关情节加以适当发展。集说写训练、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发展情节法”既充满情趣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天地,运用得当,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适当发展情节,揭示深刻内涵和基本要义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故事情节上,再就是生活阅历浅陋,实际感悟能力欠佳,他们对于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义难以进行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通过对教学内容加以合理性的想象,引导学生在适当发展情节基础上努力达成主动揭示内涵要义的良好效果,从而不断训练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以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抓住文中“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茬儿”“狼不想再争辩了”这些语句,让小学生非常清楚“贪婪和凶残”才是狼的本性,它所说的话只不过是一种毫无道理的借口而已。然后不妨假设一下,狼所遇到的并非小羊而是老虎或者狮子等威猛强壮的角色,它还会如此地蛮横无理吗?学生们一致地认为“不可能”。“那么,你们认为狼的这种做法是什么呢?”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最后结论是“狼畏惧强大,欺凌弱小”。而这正是本则寓言的主要寓意和教育目的所在。

二、通过适当发展情节,体会教学内容和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有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基本特征,其中人们引以为叹的“留白”(或布白),是汉语言文学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就是“芸芸众美”中的典型现象,为“观文者”留下了思维想象和个性感悟的空间。比如《草原》,以“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结尾,为人传递“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回味感。然而,如果单纯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学生则难以充分领略其中意境。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音像和谐地演绎了如下画面:夕阳西下,主客双方相互惜别,人们握着手久久不愿松开;汽车慢慢地往前开,汉族客人挥手致意不忍离去,蒙古牧民则牵着马,唱着空旷优美的蒙语歌曲在挥泪送别。“视听盛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内容、触摸情感。

三、通过适当发展情节,努力深化理解和加强感悟

在小学语文基础教材中,同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往往以插图、作家卡片、统计表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与连续性文本教学相比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写活动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2“想想说说”——“想象一下,第二幅图是什么情景,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听。”学生只有根据第一、三、四幅图中的人和物及其表情活动阅读清楚,大体意思搞明白,然后再把它们间隔性地连贯起来理解和感悟,并且在合理化想象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整体阅读任务。

四、通过情节发展,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所蕴含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结尾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到这两句,城里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丛中后就难以找到它呢”教师可以通过试验来让学生体会理解,让学生自己找寻其中的答案。如教师用黄色粉笔在黑板上随意勾勒几笔简笔画,学生就会明白,颜色相同,所以看不清楚,黄蝶飞入菜花丛后,因为黄蝶和菜花都是黄颜色,因此使人难以发现。农村学生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体验一番,印象会更深。这样的教学(试验、点拨、讲解、体会),学生既对诗意加深了理解,更学习到了诗人观察细致、有生活感等可贵的写作经验。

五、通過适当发展情节,努力体现层次和弘扬个性

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影响,在小学生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着无可规避的个体差异性,这是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客观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和综合学情,努力开展有目标性、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活动,从而在层次性、个性化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比如,杨万里笔下的《宿新市徐公店》结尾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作者(或编者)针对“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原因没有具体说明,这必然会让“观文者”产生不同的理解。无论哪一种,都是基于想象思维和实际感悟下的一种合理性解释,我们都应当予以肯定、珍视和保护。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站北小学,甘肃   定西  748100)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