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教学之辨:概念、目的与特点

2019-08-30 07:35尹姮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目的创造性特点

尹姮

摘 要: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创造性教学概念之辨,界定出其科学的内涵;通过对创造性教学目的之辨,探寻出其内在的本质及根由;通过对创造性教学特点之辨,剖析出其独有的五大特性。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概念;目的;特点

教学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的内容也很多,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即解题答案或考试分数,常常忽略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即学习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思维的拓展与开发。因此,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只看学习结果,而应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而创造性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则更多地关注于学习方式的训练,思维模式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性教学概念之辨

要界定创造性教学这一概念的涵义,首先需要全面理解“教学”这一概念。何谓创造性教学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由于视域不一,观点不一,着重点不一,因而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也不尽相同。教学这一概念虽界定不一,但却有着相似的共同点,即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双边互动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纵观整个教学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四种模式,即记忆性教学、理解性教学、思维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记忆性教学重在教师讲、学生听,有时也被称为“填鸭式”教学。理解性教学重在学生通过理解教材、理解知识来较为深入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思维性教学重在教师的耐心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在20世纪初,杜威的教育研究及实践可谓正式拉开了创造性教学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伦斯就倡导研究创造性教学,他把创造性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卷入创造性学习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张德、郑日昌、林崇德等分别为我国学校的创造性教学提出了很有意义的理论依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必然需要创新,进行创造性教学便成为创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创造性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创造性教育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创造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突破口,它又被称为“活的教学”、“有生命的教学”。简言之,所谓创造性教学则是指依据创造力发展的基本原理,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品格为核心,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活动。

二、创造性教学目的之辨

面对崭新的21世纪,各国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智慧至上的创造世纪。创造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教育的目标要创造性教学来实现。于是,探讨创造性教学的研究范式就成为教学论全新的重大理论课题。而为了探讨这一课题,首先必须较为深刻地研究创造性教学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弄清创造性教学目的。

进行创造性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在于为主会培养大量的创造性人才。从本质上理解,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生长点就在于教育改革的实践之中,借教育之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创造型人才,寻求一条自我超越之路。创造性教学给传统教学观强力的冲击,是一种遵循人的创造活动及创造素质培养的规律,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其使命在于发展人的创造潜能,基本信念是让每一位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宜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

三、创造性教学特点之辨

创造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是一种提高和发展。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追求未来理念与成功为价值取向,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的现代教学思想。较之于传统教学方式,创造性教学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主体性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主体性教学。以“学”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就组织形式而言,教师的教学活动时间减少,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增加,提倡高效课堂。学生更多地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既有显性的行为活动,也有隐性的思维活动。就思维品质培养而言,教师在结合教材內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体现在问题情景创设、学习思路启发和科学评价引导等方面,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大胆质疑,致力于培养学生想象、发现、探究和知识迁移四大能力,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探索性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探索性教学。学生被置于一种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中,这种环境对学生来说具有无穷的探索性。因为创造性教学开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困惑促使学生极易产生求解问题答案的迫切愿望和动机,这就触发学生必须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正如科学家波普尔所言,“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他认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从各种问题的介入开始的,而科学探索的逻辑起点则是问题本身。因此,波普尔提出以问题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的科学进化公式,即P1(问题)→TT(假设)→EE(否认)→P2(问题)。这充分地说明创造性教学不仅是以问题为起点和线索,而且最终是以新问题的提出为归宿的。

3.发展性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突破口,同样注重结论,但更加注重过程,教师将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及创造品格,使学生形成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思维训练,通过发展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知识结构化、有序化和整体化。在教学评价方面,突显科学性与民主性、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结合。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地吸收前人的各种成果,发展创新,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4.创造性

创造性是创造性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教学过程中,若无创造性,那么创造性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此,创造性是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必要特征。所谓创造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创新”或“创造”这一含义,即是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要有所创新。创造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不断强化和启发学生的自动创造;奉行“知识就是为了创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活用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譬如,导课的“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课中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的创新,以及在教学内容上,知识的更新,前沿研究成果的引入,最新近的科学结论的呈现。总之,创造性是创造性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

5.个性化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这一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相对教师而言,可理解为教学的个性化,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特质,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各自独特的教学艺术特色。在此,个性化的教学所反映和表达出的是教师之间各自不同的教学人格魅力与教学风格,这种人格魅力与风格是其他教师无法模仿和比拟的。教师在创造性教学实践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性地进入个性化阶段,进而不断地突破自我、突破他人,也意味着达成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境地,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与众不同。二是相对学生而言,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营造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是创造性教学个性化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卢明德.创造教育学发凡[M].南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刘义岳.论创造性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1999,(5).

[9]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0]甘自恒.创造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刁维国.创造性教学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教育科学,1992,(2).

[12]陈晏辉.创造性教学与继承性教学的比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猜你喜欢
目的创造性特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