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又竹
摘要:高校的课程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融入到高校的课堂文化和校园建设中。当思想政治教育与非思政课有效融合,创新和拓展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两者融合有利于培育、弘扬和践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非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和崛起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训高技能人才,被视为中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如何培养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这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高技能人才既要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担当重大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高校思政教师而非思政教师同样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肩负重要责任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有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非思政课中,课题就非思政课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开展研究 。
当前,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担负学科教学任务,而且面临新形势下如何利用高校课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7日和8日在北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成为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因为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目标、原则和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怎样在高校课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要通过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出来。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思政课以及思政老师的教学任务和责任,也是所有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中体现在学生成长的环节中,无论课堂内外,都有价值引导的问题,都有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切入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求知欲强,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欲望强烈,个性张扬,更加注重个体的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要求我们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高水平教材,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作为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使教学工作更加生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四个统一”的提出,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当高校教师自觉践行“四个统一”,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国民精神境界和素质为行动向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要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育出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共同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人的思想建设问题,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是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就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其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包括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学本领,同时也要利用高水平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因而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在高校非思政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非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增强非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发展,寻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汪胜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7(06).
[2]陈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文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