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群
摘 要:随着国民教育的改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养,通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识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思考,但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却遭到了质疑。在其中存在很多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在通识视域下,研究出了新的思想道德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本文从通识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在通识视域下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等几个方面为通识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就是从学生的整体出发,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也可以培养出学生学习的态度,它的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的划分,只是存在对教育的不同认知而已。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课程,自由的学习,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通识教育的性质
通识教育本来是没有利益化的一种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被赋予了较多政治、经济功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教育,但是很多学校都将通识教育改变成专业的一种教育,甚至更重视专业教育的学习,但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识教育也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定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把通识课程作为教学课程的一部分,但是普遍都对通识课程不重视,对自我认识不够,在通识教育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会有不同的变化,都说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如果接受者不接受,那么传播再多也没有意义,学生一直是知识接受的被动者,老师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并没有将通识教育作为一门学习的课程,因此,老师要做好准备,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合理设置通识课程。了解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之后,根据多数学生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立足于现实,从学生主体出发,将通识教育落实。教师像发达国家学习,并不能好的借鉴他国经验,没有将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发展进步相结合,缺乏对教育理念的認知,严重影响了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课程的不合理设置让学生不能全面的学习其他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通识教育课程并不能满足所有班级的学习情况,但是它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索出合理的课程,跨学科的通识课程少,方法类、思辩类和实践类课程则更少,这就使得通识教育不能发挥其作用。
(三)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通识教育的设置意味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并不完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对通识教育并不了解,并且管理人员自身不去学习通识教育课程,那么怎么能管理好通识教育课程呢?只有合理的设置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才能改变通识教育的现状,才能让通识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才不会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才会帮助学生在所有学科下实现多学科学习。但是学校并没有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老师团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使通识课程不能有效的开展。
三、在通识视域下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通识教育体系,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只有在老师教学目标明确下才能自主的去学习,才能让通识教育发挥出其重要意义。首先,学校要提高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将其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召开通识教育学习动员大会,让全校师生,都了解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学习的意义,只有学校提高认识度和专注度,老师才能改变教学模式。其次,老师要参加通识教育培训课程,学习课程的设置,了解学生学习的水平,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学生作为教学成果的最终展示,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在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
(二)组建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社会和学校都要设置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学校方面要动员所有学生,选出管理人员,成立通识管理学院,专门对通识课程进行安排,制定各个班级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在学校里制定专门人员对通识教育体系进行管理,管理机构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学习,培训。学校改变管理机构,那么通识教育体系就会更加完善,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就会有更多的授课方式,学生进行选课时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通识教育课程。
(三)教学内容多元化,课程合理化
在通识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形式,分析不同学生对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需求,了解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通识课程的内容丰富。通识教育有限的实现素质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安排下,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课,自主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路径的研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变化,需要研究者凝聚共识,从目前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找准最切近实际的方案,创新通识课程教育,通识教育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倪胜利.通识教育:真巧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1.
[2]庞海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3.
[3]秦绍德.学习与探索: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6.
[4]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