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摘 要:本文以李陆史的诗歌作品为基础,通过对众多带有意象性的诗句形象进行整合分析,进而研究其诗歌中的意象性。当然,即使李陆史没有刻意使用意象性的创作技法,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使他给自己涂上了深深的印记,他的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意象性的诗。
关键词:李陆史诗歌;意象研究
一、黑暗与隔绝
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诗人们在对现实清醒的分析基础上,将自己的意识上升为意象群。例如,金素月诗歌中的“坟墓”代表在黑暗现实中的“梦与故乡”,尹东柱诗歌中的“星星”、韩云龙诗歌中的“离别、眼泪和死亡”分别在现实中以各自的意象设定成为精神理想化的坐标。
同样,在李陆史的诗歌中,也处处可见他生活时代的黑暗和韩民族所经历的痛苦经历。李陆史创作诗歌时期正是日本殖民统治侵略的加剧时期,所以,他的诗歌中的意象性词语,其实是诗人对现实生活和当代民族的问题反映。在李陆史的诗歌作品中,最先应该作为考察对象是黑暗和断绝,象征着对现实生活的绝望。在李陆史的《渡江歌》、《鸦片》、《春愁三题》、《蝙蝠》,《子夜曲》,《海潮词》等作品中都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从这里提取的夜晚,坟墓,冬天等词汇都表示的是黑暗与隔绝的意象。一般来说,黑暗象征着不幸、绝望、丑恶等等,光则象征的是幸福和希望。如果说在李陆史诗中,夜晚象征着黑暗的时代,那么冬天就是死亡的象征。特别是在李陆史的诗中,夜 (黑暗)甚至出现了30多遍,是最具代表性的词汇。夜晚的形象意味着挫折和失落。他的诗中出现的夜晚大多是绝望的夜晚,是充满考验的夜晚。但是李陆史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黑暗中,而是始终不放弃希望。因此,夜晚也代表向着光明的不断挣扎和呐喊。
(一)夜晚—呐喊的挣扎
对于李陆史来说,夜晚是痛苦和磨难的象征。夜晚的黑暗加重了时代的悲剧性,但李陆史在与现实的对决中表现出了积极性。例如,《过江歌》中自我的失落感表现得非常明显,没有任何希望,只是用极端的死亡形象来描述。这种失落感源于对现实的绝望。如<鴉片> 1,2,3节这部作品与李陆史的其他诗不同,诗中表现的是颓废的氛围,寒酸的南蠻之夜,漫布麻疹的街道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来说,这些粗俗的诗词都是以颓废,绝望形象出现。
第二联中是连理性都丧失的自我在麻疹和洪水泛滥的街道徘徊,作者自己也沉浸在欢乐和激情之中,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希望。在已经被洪水冲毁的土地上,只闪耀着一颗不能给人任何安慰或希望的虚幻的星星。除此之外,绝望的形象也可以在其他诗中得到确认。以上诗中出现的夜晚形象,表现了作者内心中焦躁不安和紧张的情感,以及在失去主权的黑暗世界中不安和隔絕的形象。
(二)坟墓—悲剧现实
在韩国诗歌创作中,坟墓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的形象之一。这主要象征着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韩国沦为一片废墟的现实。
历经了漫长流浪生活的李陆史,发现本应繁荣的故乡却变成了坟墓般的废墟。从诗中可以看出李陆史对于悲剧现实的认识,同时也有对悲剧现实的绝望。《子夜曲》全诗以幽暗的氛围为主基调,悲剧现实的情感思想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李陆史的诗中,多首作品都表现出不得不离开故乡或失乡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失乡意识”,《子夜曲》是表达失乡的一首诗。李陆史在离开故乡之后,开始流浪生活,有对故乡的思念,也表达着沉浸于乡愁的情绪,对诱发这种乡愁的故乡变成坟墓的现实感到惋惜。在第一节中,李陆史将故乡比喻为坟墓,表现出极度的绝望之情。同时,在最后一节中,与第一节进行呼应,更加突出对于故乡现状的绝望,无奈之情;第二节中,将故乡比喻成港口,深夜里的烟斗上点着烟火,望着故乡,眼泪也都干涸了。使得对悲剧现实的认识更加形象化。
(三)洞窟、岛屿、沙漠—隐蔽、孤立、孤独
作品中的独特意象是由诗人的认识所决定。因此,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空间,查明诗人认识结构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例如,李陆史的随笔《季节的五行》:
?????? 行動? 連續????????. 行動??????,???? 詩???????? 行動???????. ???? 行動 ??????爲?????? 無限???空間? 必要???????????????????????????? 華 麗 ????????????? 房 ????????????????.
??<季節? 五行>??
在现实的痛苦中首先认识到痛苦是克服痛苦的必然过程。因此,在连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的封闭空间里,遇到挫折和虚脱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可见,洞是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实际孤独和隐蔽空间,形象地体现了自我的悲剧世界观。和洞窟相比,下面看的《海潮词》中的岛,则是持续的残酷黑暗、寒冷阴湿的空间的代表。
洞房????? 新婦??????
?????????????!
海 潮 ?????????????
??????????????
???????????- ??
??????! ??? 侵略者?!
? 寶庫? 門??????????
領 主 ???????????
<海潮詞>
在《海潮词》中,海岛不是单纯的隔绝空间,而是在漆黑的夜晚受到风和日照的不断强迫的考验空间。诗歌中的主人公在黑暗而孤立的孤岛上凄惨地诉说着不安和孤独。这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李陆史对丧失父亲认识内在化的过程中不得不表现出来的必然情况。
所以说,《海潮詞》是失败的开放空间,是因为过分的依赖自己的内心。有人指出,李陆史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行动的决断和坚韧,偶尔会陷入独自挫折和虚脱之中。李陆史所认识到的世界是悲剧性的,是绝望的。
二、光明与救赎
李陆史的诗出于对悲剧世界认识和随之而来的绝望感,因此他的诗中存在封闭,断绝的黑暗形象。但可以认为,李陆史诗的魅力还是在于试图克服绝望现实的姿态。他将现实中的自我苦恼,升华为强烈的对决意志和鲜明的艺术性,塑造成独特的文学世界。
基于这样的观点,这里选出了克服李陆史所处的黑暗时代状况,准备光明未来的精神包容力的作品。特别是通过凌晨、春天、星星、天空、大海等诗词,考察形象化的明亮和救赎形象。
(一)凌晨,春天——希望与诞生
首先,我们来看李陆史的两首诗歌作品:
??????????????
??????????????
<芭蕉> 7节
??????????????
??????????
?? 山脈??
??? 戀慕??????
????? 犯 ????????
<曠野> 1,2节
清晨的鸡鸣声,清晨离去的人等,都是诗人坚信“人本来就是自由的存在”,将黑暗变成灿烂光芒的希望的传递者。作品《芭蕉》,雨后清晨挂在天空的彩虹是灿烂的。然而,这彩虹并不只是欢乐的彩虹,而是注定要分手的彩虹。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说法,李陆史才能克服现实。因此,与其他诗作不同,表现出多少有些消极的一面。
《旷野》中,“?????????????????????”,鸡鸣可以驱除恶灵和黑暗,并点燃光明。鸡是家畜六畜(牛,马,羊,猪,狗,鸡)之一,是最早告知清晨的家畜.因此,鸡作為清晨的预言者,作为黑暗和恶灵的消灭者,往往成为开始的时间或复活的象征。随着鸡鸣,人类的清晨终于来临,这是人世间明亮的希望之音。
(二)星星 - 时代的引路人
如果像李陆史的诗歌前面所表现的那样,仅仅停留在认识绝望的现实,那么他的诗很难取得诗的性功。根据统计,在其36篇作品中,星星的形象仅次于天,风,夜等词汇。就这样,李陆史把星星当作精神寄托的一盏灯,也许也表明了对儿时的回忆。
?????????????????????????????????????????????????????????????????????????????????????????????
??<季節? 五行>?
晴朗的天空,星星的个数不多的比喻很有象征意义。因为这让人想起了黑暗的深刻认识和相反的概念。对于李陆史来说,星星是时代的引导者的意思。因为那正是在迷路的黑暗中,标杆和指标的意义。象征性表现手法是李陆史诗的一个特点,大部分以自然为表象的形象为主。其中,星星的形象随处可见。但是这个星是不能用一种眼光来看,具有多种意义。但是,李陆史诗中的“星星”形象有时带有悲剧性。
?????? 暗礁????? 颱風?????
傳說???? 珊瑚島???????
??? 南十字星????????.
<路程記> 3?
从地理上讲,“海上之鱼”是实际存在的位置,同时也是从赋予个人行为明确意义以外没有光芒精神黑暗的地方。只有以这样的意义为前提,《路程记》中记录的人生苦恼才会显现出来。在参与外部已经赋予的浮动秩序时,个人行为尽管存在实际困难,但也是一种幸福。但在这种尚未确立的不确定的世界里,他无法避免双重痛苦。
(三)天空,大海——广阔的理想
在李陆史的诗中表现出来的空想的构造是洞、沙丘、坟墓、岛屿等封闭的空间与天空、大海等开放的空间形成了对比。这里天空、大海的空间象征着永远的憧憬,是集中体现李陆史理想的集合。
???????????
> 3??
?? 山脈??
??? 戀慕??????
????? 犯 ????????
<曠野> 2?
七色???????????瞳子?
???黃昏?????????.
<班猫> 2?
以上3首诗中体现的大海的含义也是以远大的抱负,广阔的理想空间形成开放的形象。然而,大海却让人们认识到诗意画者的现实和理想空间上很遥远。大海或作为大海或陆地对岸的大海,作为梦想和理想对象的陆地,迷醉的蓝色海洋具有一定“暧昧性”。大海的原始形象和李陆史的个人状况之间有着很深的关系。即,《大海》是很好地表现李陆史的现实意识的对象,通过诗人的想象力形成的大海的形象比实际的大海更加强烈的思念,强烈地刻画了现实情况的缺乏带来的期待的感情。与封闭空间相对立的天空,大海的形象是最高的理想空间,与李陆史的梦想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
比起天空和大海这个空间本身的美,他更赞美作为纯粹的陆地和陆地之间明亮的美丽。因此,在李陆史的诗中,天空和大海是打开宇宙本来胸怀的开放场所,被设定为广阔的以上空间。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李陆史的诗集中了以星星与天空,大海为指向的焦点。为穿越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黑暗和冷酷带来生动感。这是李陆史的心愿,也是整个民族的心愿,所以更加令人感动。
三、超越与解放
退溪李滉先生的第14代孙李陆史是在儒教氛围和日本殖民统治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这里的抗日精神可以说是儒教精神的延伸。面对国权丧失的民族苦难,对于儒教精神领会透彻的李陆史来说,抗日斗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李陆史不仅在国内,还辗转于日本,中国大陆等地,经历了17次被关进监狱的生活。所以说,他诗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和信念,正是超越和解放的爱国情怀的上升,而这正是他诗歌精神的源泉。
(一)黄昏 - 超越的桥梁
李陆史首次发表的诗歌是刊登在新朝鮮上的《黄昏》, 是一部包含着想要给像海鸥一样孤独的人带来温暖的喜悦作品。《黄昏》可以作为反映李陆史诗世界的一个典型。
在该诗中,黄昏起到了联接现实和想象世界通道作用。黄昏是白天和晚上在岔路口引燃的光芒。此时是光明与黑暗交织,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人生与死亡融为一体的时间。因此,黄昏就像早晨的黎明一样,是时初和末日融合的时间,所以宇宙和大地融为一体。因此可以说,诗歌《黄昏》作为人间之爱或未来的希望,表现了积极的一面。此外,黄昏形象还出现在李陆史其他诗歌中。
(二)乔木 - 坚决应对现实的样子
乔木是根茎笔直粗壮,长得高高的树。从象征性的角度来看,它表现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自己意志的含义。《乔木》原文如下:
?????????
????????????
???????????.
?????????
??????????????????????
?????????
??? 湖 水 ???????
???????????.
<喬木>??
乔木把实现自身想法的坚定意志比喻成长为参天大树。在第一联中,乔木全身承受着严酷岁月的磨难,却像触上蓝天一样站在那里,宁可到春天也不要开。如果具备自然条件,都不要开花结果,在只能顺从的情况下,反而表现出拒绝顺应的姿态,即连自然原理都否定,并表现出应对现实的信念;在第二联中,诗人用简洁的语句来描述落寞。虽然被冷落孤独,但追求信念和理想是件让人激动的事情;到了第三联,作者的意志更以悲壮且富有决心。他们的态度是,为了自己的信念,甚至可以接受破灭。风是想要动摇诗人信念的外部诱惑。
就这样,李陆史通过《乔木》的象征性形象,描绘了在困惑的时代里昂首挺胸的慷慨和毅然的生活。
(三)旷野——神圣空间
《旷野》是通过现实矛盾和纯抒情美感结构协调的一部作品。如果说《黃昏》是包含再生未来意志的诗式想象力的产物,那么《旷野》则是比它更完整的象征结构。旷野是实现梦想的空间。虽然是未来的空间,但终究是联接现实的神圣空间。
诗人设定的这个带有自己远大理想的地方是神圣的,具有历史性的空间。第一联描写了在黑暗和混沌的世界里,用开放的旷野揭示了神秘的氛围。这个神秘性,直接引出第二联的神圣;第三联中的光,江水等形象揭示了旷野的历史性。浩浩荡荡的历史江水在旷野中流淌,这意味着民族史的发展与萌动。大江水和小江水的結合,使人仿佛感受到大江水的蜿蜒与对应的人类史的强大生命力,并以庄严而崇高的意义上升。
如此看来,《旷野》是对新时代到来的坚定信心,这样的新时代的到来,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克服实践和面向未来的历史意识来实现。综合以上内容,李陆史的《旷野》可以说是通过不断地等待,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确信,想要克服负面现实的超极意志的产物。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李陆史的诗作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他的诗作形象的意象,揭示了他的诗作特质。事实上,李陆史生活过的时代显然是悲剧性的。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17次被日本帝国主义关押、入狱的痛苦,但他仍然想通过彻底的自我认识和实践想来改变殖民地黑暗的现状。
从黑暗(绝望、不幸)到光明(希望、幸福),这固然是人类普遍的意识,但在李陆史的诗中,这种意识用诗语清晰地表现出来,是构成了诗歌特质的一个典型。在李陆史的诗歌作品中,这种形象的阶段性的联接和转移,不仅会起到让人感受到真实感的作用,而且在表现上也会带来一些紧张感。如上所述,李陆史的诗歌不仅是在文学上,在实际中也起到了连接整个民族精神史的桥梁作用。在这点来看,李陆史诗歌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朴忠禄,揣姝茵.李陆史的诗歌世界[J].当代韩国,2004(02):69-72.
[2]韩善玉.李陸史詩的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