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龙 林雪华
(1、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22;2、泉州东南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又被称之为脑中风,主要是由于脑部发生循环障碍后导致脑部功能局部受损或全面受损,脑卒中疾病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且发病较急,临床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若是脑卒中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很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脑卒中患者在进入医院后的抢救关系到其治疗的预后和治疗的结果,因此医院中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需要快速的构建有效的通道,让患者快速的接受治疗,现通过研究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流程的效果,报告如下:
100例患者入组起始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结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来自本院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实施后、实施前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75岁,均值(66.2±2.23)岁,发病至急诊时间 1-6h,均值(4.16±0.88)h,GCS 评分为(8.44±1.65)分;实验组男27 例,女 23 例,年龄 44-78 岁,均值(67.3±5.22)岁,发病至急诊时间 1-5h,均值(3.88±0.85)h,GCS 评分为(8.32±1.74)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所有患者及家属都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了同意书;(3)入院时GCS评分小于等于12分;(4)发病至急诊时间小于12h;(5)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异常患者;(2)颅内出血、颅脑外伤患者;(3)入院前已经确诊死亡患者;(4)转院患者;(5)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患者。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流程,主要包括常规挂号、就诊、分诊等,护理人员需准确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吸氧等急救处理,得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随后为患者建立入院手续,采取治疗。
实验组则行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具体措施为:(1)成立管理小组:我院急诊看成立脑卒中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检验科医务人员、影像科医务人员、神经科医务人员、责任护理人员、急诊科护士长以及急诊科主任,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均经过了系统化的护理培训,但是不具备更好的急救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护士长主要负责本次护理计划的实施,急诊科主任主要负责本次护理工作的指导,责任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入院的诊疗、检查以及办理手续,并有效调节各个科室的工作,小组内所有成员以循证医学为主体,并评估所有的急诊护理工作,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并查阅医学研究,在充分考虑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之后,再针对最新制定的护理计划开始实施[2]。
(2)强化抢救意识:全面强化小组成员内45min的抢救意识,并要求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的45min内做好相关的决定,并从患者入院开始直到治疗的各个环节作出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一项环节都紧密相连,这样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治疗的时间。
(3)入院处理:患者在被送入医院后,急诊科立即开启“快速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先抢救,后挂号,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往急诊室内,提前通知急诊科室做好抢救准备的工作,在五分钟之内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给主治医师上交患者的检验报告,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监护,并帮助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其吸痰、吸氧等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并在患者入诊后的45min后明确好急救方案和护理方案,并根据医师的意见安排患者住院。
(4)心理护理:急救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危急的疾病,患者随时都可能会死亡,因此患者在通过治疗苏醒后,常常会面临着恐惧、焦虑等情绪,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关注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并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容易导致血压上升,并引发应激性反应,更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面对急救治疗和急救护理。若是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家属有过度紧张的情绪,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回答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医护人员在询问患者情况时也会答非所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病情诊断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之外,还需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抚,并向患者家属列举以往康复的实例,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缓解情绪。
(1)治疗效果:观察两组致残率、急救满意率和急救成功率,其中急救满意率主要采用我院急诊科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急诊室环境、护患沟通、服务态度、急救水平等,问卷总分为100分,评分≥80分为满意,<80分为不满意。(2)救治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总时间、等候救援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等各个环节的救治时间。
采用SPSS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急救满意率为80.00%,致残率为30.00%,急救成功率为82.00%,实验组为96.00%、10.00%、96.00%,两组相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时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救治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救治时间对比(±s)
组别实验组(n=5 0)对照组(n=5 0)t值P值绿色通道停留总时间(m i n)5 5.2 5±2.4 4 6 4.5 5±2.3 6 1 9.3 7 2 3 0.0 0 0 0确诊至治疗时间(m i n)2 4.3 6±2.3 9 3 4.5 5±2.2 9 2 1.7 6 8 5 0.0 0 0 0入院至确诊时间(m i n)1 7.5 5±2.2 4 2 2.4 4±2.3 6 1 0.6 2 6 8 0.0 0 0 0等候救援时间(m i n)2 0.6 6±3.4 6 2 4.4 6±3.4 3 5.5 1 5 1 0.0 0 0 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急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急性脑卒中疾病发展迅速,且病情进展快,在发病6h内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在这个时间短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和急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可保障最终的治疗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一旦延误治疗,在发病时间超过6h后,对患者的脑功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也会大大提高后期的治疗难度。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但是在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科室之间的工作不够协调,更是忽略了患者和患者家属心理问题,不仅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同时影响到了护理的质量,并降低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我院建立了有效科学的急诊快速通道,这个能够有效优化各个急诊护理环节,并掌握好急诊的救治时间,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措施。有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启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之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且患者在各个环节内的救治时间也充分缩短,此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急诊科通过成立一支急性脑卒中的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促进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并将医院中各个科室进行联系起来,保证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顺利开启,并在急诊科中采取责任制管理,将责任规制到个人,让实施的护理程度更加规范。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启通道,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救护时间和救护工作,并施行“统一救护”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成功率和救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急救成功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实验组致残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实验组急救成功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且实验组等候救援时间较对照组短,入院至确诊时间较对照组短,确诊至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绿色通道停留总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实验组护理流程有效性更高。
综上,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并缩短救治时间,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