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钱宣鹏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置于重要位置,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要具有独立提问的意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在当前教学中,教师从教材中提问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解题,问题源于教材与教师,因而缺少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毫无新意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学生渐渐成为没有问题的人。教师要树立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以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要鼓励他们善于提问、大胆质疑,帮助他们掌握提问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设置两个“问题箱”,一个放入提出的问题,一个放入已经解决的问题,每天由记录员记录提问、解答的人,教师每周对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师要在课前2分钟抽取一个问题进行讲解,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讲解。但学生的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要学会改变条件提问,能根据问题的结构,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法,得到一系列的问题。归纳类比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同一类别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质疑,让他们有所发现。
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问意识的形成,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提问”课,提出“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提问。有时,“提问课”没有专门的主题,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相互解答获得思维的提升。教师要避免学生提问“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的讨论中,如在探讨图形的轴对称内容时,教者提出“主问题”:“将两个等边三角形拼接在一起,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提问,有“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在一起,有多少条对称轴?”“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如果顶点重合,会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围绕问题产生思考,形成提问、质疑的习惯,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问;也可以深入挖掘,针对其中隐含的条件、定理的内涵提问;还可以增强应用意识,对定理的运用方法进行提问。教师的提问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函数的内容是初中阶段学生难以把握的一个概念,教师要从概念中找到“运动变化”“唯一”“两个变量”等关键词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函数的表达式、x与y的对应关系。
数学学习与解题相依相存,教师要在学生审题时提问,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必需条件、求解结论进行提问,对所需的定理、公式进行提问,让学生准确“把脉”,为准确切入打下基础。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能由已知条件推出的结论进行提问,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解后提问,通过变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无其他的简便解法。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层次更深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只有做到学以致用,灵活地将所学知识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才意味着他学习了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可贵的数学思维。教师要针对学生常见错误进行提问,对他们进行变式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如让学生说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矩形、菱形、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以提问引导学生看一看、折一折,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