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黄传书 赵 珮 雷 霆 宋志光 邢康康
(1.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400700;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作为中药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中均有详细记载,是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用真菌之一,有“森林黄金”之美称[1]。现代研究表明,桑黄具有抗癌、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免疫调节等作用。桑黄因其多糖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且对人体不良反应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效率最高的真菌。目前桑黄菌种包括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hellinuslinteus)、瓦宁纤孔菌(Inonotusvaninii)[2-6]。市场上供应的主要有桑树桑黄、杨树桑黄、暴马丁香桑黄、桦树桑黄、松树桑黄等。桑树桑黄的多糖、 黄酮和三萜类含量均高于其他树种,因此桑树桑黄为极品,价格最高[7-9]。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高品质桑黄产品需求逐渐增大,目前野生桑黄资源匮乏,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桑黄的需求。因此人工栽培桑树桑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进行适宜桑树桑黄菌种筛选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对桑树桑黄规模化和产业化十分重要。
1.1.1 试验菌种
桑黄菌株1、2、3、4号,来源于金寨尚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 代料配方原料
桑树木屑、玉米粉、稻皮、棉籽壳、熟石膏。
1.2.1 培养基制作方法
1.2.1.1 母种培养基
(1)配料:葡萄糖20g、琼脂20g、鲜马铃薯20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水1000mL。
(2)制作方法:将鲜马铃薯称量水煮搅碎过滤去渣,再与上述其他配料均匀混合,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在0.11MPa、121℃条件下,灭菌20min。
1.2.1.2 原种培养基
(1)配料:主料按桑树木屑78%、稻皮20%、石膏粉2%,水分占总质量55%。
(2)制作方法:将上述配料混合均匀,装袋后扎好口,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在0.11MPa、123℃条件下,灭菌50min。
1.2.1.3 栽培种培养基
(1)配料:主料按桑树木屑78%、稻皮20%、石膏粉2%,水分占总质量55%,pH值控制在6~7。
(2)制作方法:将上述配料混合均匀,装袋后扎好口,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在0.11MPa、121℃条件下,灭菌50min。
1.2.2 菌种培养方法
1.2.2.1 母种培养
将桑黄菌株1、2、3、4号分别接种到母种培养基斜面中,在温度25℃、湿度65%条件下,避光培养7~10d,菌丝长满斜面培养基。
1.2.2.2 原种培养
将上述母种分别接入含有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放入人工气候箱中,在温度25℃、湿度65%条件下,避光培养,隔天观察,记录菌丝粗细及颜色变化情况,菌袋长满的时间。
1.2.3 适宜桑树桑黄菌株的筛选鉴定
1.2.3.1 适宜桑树桑黄菌株筛选
桑黄菌株1、2、3、4号的母种分别接入含有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观察菌丝颜色变化、粗细、生长速度,筛选适宜菌株。
1.2.3.2 适宜桑树桑黄菌株鉴定
(1)形态鉴定
将适宜桑树桑黄菌株接种到含有母种培养基的平皿,在温度25℃,湿度65%条件下,避光培养7d左右,观察菌落形态。
(2)rDNA ITS分子鉴定[10]
将适宜桑树桑黄菌株抽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抽提结果。设计ITS序列引物,将抽提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获得的序列经进行BLAST比对,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分离菌种的分类地位。
(3)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将测序获得的ITS序列通过BLAST比对,根据同源性相似度差异,利用Clustal X(Version 1.83)软件进行多序列匹配排列,用软件MAFFT version 7,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桑黄菌株3号与Gene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近源菌株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
1.2.4 桑黄代料制作
1.2.4.1 桑黄代料配方的筛选
为优化桑黄代料配方,本试验通过参考其他相关研究及预试验情况,设计桑树木屑、玉米粉、稻皮、棉籽壳、熟石膏比例范围分别为:桑树木屑40%~85%,玉米粉2%~20%,稻皮2%~25%,棉籽壳10%~17%,熟石膏1%~3%(见表1)。在此范围内设置20组配方,按相同培养条件,观察分析适宜代料配方。
1.2.4.2 桑黄代料的制备
将筛选物料按照实验设计的比例混合,加入55%水,装袋后扎好口,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在0.11MPa、123℃条件下,灭菌50min冷却,将筛选出的适宜桑树桑黄菌种接入代料,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温度保持28℃,湿度保持60%~75%,桑黄菌丝一般60d左右长满菌袋。
表1 实验因素和水平表
1.2.5 桑黄子实体培养
菌丝体长满栽培袋后,等黄色变棕色时,在颜色最深处割口出黄,出黄温度30℃~33℃,85%~95%湿度,3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30~60d,见子实体生长圈颜色变深开始干燥不再生长时采收。
桑黄菌株1、2、3、4号的母种分别接入含有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均未出现污染。桑黄菌株1号培养71d菌丝长满菌袋,颜色浅黄,菌丝较粗;2号培养63d菌丝长满菌袋,颜色深黄,菌丝较细;3号培养50d菌丝长满菌袋,颜色深黄,菌丝较粗;4号培养67d菌丝长满菌袋,颜色浅黄,菌丝较粗。试验结果表明桑黄菌株3号比其他3种生长速率快、菌丝较粗,更适合用桑树木屑培养。如表2所示。
表2 四株桑黄菌菌丝生长情况
图1 瓦宁纤孔菌菌落形态
如图1所示,桑黄菌株3号在PDA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圆形,气生菌丝绒毛状,星状放射生长;菌丝初期为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黄色至深褐色。经ITS区测序,BLAST比对,综合鉴定结果为瓦宁纤孔菌(Inonotusvaninii)。
根据桑黄菌株3号测定的ITS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近源菌种结果,桑黄菌种3号的ITS序列与瓦宁纤孔菌、鲍式木层孔菌相似度均为100%,结合Genebank上的8个桑黄菌种有关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枝统计支持率评估采用Bootstrap法,自展值为1000。由图1可知,所有序列形成两个大的分支,分别是纤层孔菌和针层孔菌,而桑黄菌种3号与瓦宁纤孔菌遗传距离(亲缘关系)最近,见图2。
图2 桑黄菌种3号系统进化树
如表3所示,本试验对20组代料配方进行比较试验研究。20组均成活,其中平均产量最高、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是第4组,而桑枝木屑含量最高的14组平均产量却并不是最高,说明桑枝木屑并不是越高越好;第4组玉米粉含量较高,木腐菌瓦宁纤孔菌,不仅以桑枝木屑、稻皮、棉籽壳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作为碳源,还可利用玉米粉中的糖类物质。根据试验结果推测,玉米粉为瓦宁纤孔菌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磷、钙和铁,有利于桑黄的生长繁育。
表3 优化代料配方试验结果
本试验在桑黄菌株和代料培养配方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现有的四种桑黄菌株中,筛选出了以桑枝木屑作为主要营养物质的适宜菌株,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瓦宁纤孔菌。大多数文献集中报道了瓦宁纤孔菌以杨树作为寄主,而以桑树作为寄主鲜有报道。设计了20组配方,按照配方比例进行试验,从中筛选出了最佳配比,即桑树木屑80%、玉米粉10%、稻皮2%、棉籽壳7%、熟石膏1%。同时试验表明瓦宁纤孔菌可将玉米粉作为营养物质,推测玉米中的维生素、磷、钙和铁可能促进该菌的生长繁育,后续试验可做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桑树桑黄的产量,为桑树桑黄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栽培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