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中的宋人美学

2019-08-29 06:11孟祥帅综合整理
贵茶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盏建窑釉瓷

文-孟祥帅 综合整理

前段时间,口碑佳作《知否》掀起收视热潮。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部以宋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中,就连茶具的选用都是比较走心的。

近几年,茶人们对宋式点茶的研究和普及,也对影视剧作品产生了正面影响,尤其剧中用到了茶筅、建盏、汤瓶、盏托等宋代器具,点出的茶汤有了细腻的泡沫(不再是清澈的茶汤了),有那么几分“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意趣,也颇有几分时代特色。

那么,你可知建盏为何会在剧中频频出现,它在宋代有多火?

在探讨建盏为何兴于宋代时,从两个层面来说明:

一是从手工业角度来看,建盏和其他种类瓷器一样为何在宋代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是建盏作为黑釉瓷,如何从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盛极一时。

宋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丰碑,尤以单色釉瓷器为美。其中宋代建窑黑釉盏,引领了宋代举国上下的黑釉茶盏潮流,也成为黑釉瓷的代表。

建窑茶盏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茶碗,备受历来中外茶人的宝爱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现市场,莫不成为众人头号珍藏目标。

不过,好品相的建盏其实数量不多,由于宋墓极少出土建窑瓷器,因此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建窑,多是传世品、出水品或是捡自窑址的窑址货。经历唐末混战,宋太祖又是黄袍加身,这样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加强对手握兵权武将的防范。所以有宋一朝文官的权利得到了极大地强化,与此同时文人的社会地位也空前的提高。

是谁风花雪月、是谁吹拉弹唱、是谁有闲情逸致品茶斗茶,当然是文人,武将爱的是封狼居胥,爱的是打打杀杀。所以宋代文人生活偏于小资,这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魏晋南北朝至唐,文人心态主张个性张扬,所以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诗句。

而到了唐末,文人善于填词,其实就是写歌词由艺人来唱,这种审美心态一直延续到宋代。

从瓷器的发展来看,唐代的三彩瓷和秘色瓷釉色绚丽,而到宋代,单一釉色的瓷器更受欢迎,如龙泉窑的青釉、钧窑的蓝釉。建盏作为黑釉瓷的一种,也必然得到发展。

除了以上因素,建盏的兴盛还有以下三点特殊的原因:

一是烧制技术的革新。我国陶瓷史上很早就生产黑釉瓷,但产量一直很小,原因是釉色单调死板缺少变化。

建窑的窑工们为了突破这个局限,利用釉中所含氧化金属能呈色以及窑温火焰的机理,烧出富有变化的结晶釉和花釉。

宋朝建盏

宋朝的茶叶末色建盏

这一变革一发不可收拾,仅兔毫一种釉色就有金、银、灰、黄等不同品类。

二是斗茶之风的兴起。建盏的盛名得益于宋朝风靡的斗茶之风。当时,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好的茶品,还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

《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盏的“重、大、黑”特点恰符斗茶的要求。

建盏的“重”,指的厚重沉稳,易于茶筅搅拌;“大”在于其口大底深,方便搅拌后观赏;而“黑”主要是釉色深,衬托白色的汤花,显得黑白分明。

斗茶这种饮茶方式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

斗茶是将茶饼碾成粉末连水带茶一齐饮下,而在斗茶过程比的就是汤色,建盏的黑更容易衬托汤色的白。

建盏在口沿处会有一道“分水线”,斗茶的一个环节是点汤,即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汤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也就是汤花能咬住“分水线”,这说明建盏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斗茶。

三是宋徽宗的个人作用。徽宗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皇帝,但绝对是一个极有造诣的艺术家,有宋一代书法第一,又兼具文艺青年的所有爱好。

人家写了一本《大观茶论》对建盏是这样评价:“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这句话至今仍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句。

宋徽宗不仅自己喜欢用建盏,还兼职推销员。

据《宣和遗事》载:“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

可见建盏在宋代想不火都难。对于建盏的烧制,建盏匠们说:“一炉生,一炉死,一炉生不如死”,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建盏大师,也有可能很久烧不出一只精品建盏。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

步履匆匆的人发现不了建盏的美丽——只有当你心平气和仔细端详,才能领略这样朴实无华背后的星光闪耀,仿佛另一个深邃的天空,线条宽广,温暖圆润。

读懂建盏,便读懂了宋人的清淡、风雅与隽永。建盏之美在于安静而不事张扬。

猜你喜欢
茶盏建窑釉瓷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