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验室“工作室制”模式的教学及管理研究

2019-08-27 01:40郭鹏
消费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导师摄影

郭鹏

一、摄影实验室教学及管理现状

(一)摄影实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作为摄影实验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型应用性人才为目的,但目前多数摄影课程还是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课程的理论和系统性,将理论与实践划分开来,或者轻实践,简单的概念性的操作完成任务,走走过场,这样的操作反而不能加深理论知识的认知,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技能,学生也会只为拿到学分,很难真正的得到锻炼,缺乏创新性。

实验教师积极性难以得到鼓励,目前摄影等艺术设计领域的师资,一般都是走在设计前沿的年轻力量,年轻人不缺才华和精力,缺的是积累财富的时间,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教师的工资都非常低,由于生活的压力,难以支撑其全心全力投入到现有工作中来,如果学校制度上没有一定的鼓励与倾斜,要么很难留住人才,要么很多教师就是应付学校相应的制度要求,并没有专心教学和科研上了,对于年轻教师缺乏了经济基础的支持,是很难让其全身投入工作的。

要改善目前教学现状,关键还是在解决人的问题,从师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二)摄影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摄影摄影室的管理还是沿用理工科专业的管理体系,而理工科实验教学中课程实验项目强调的是逻辑推理与验证,而摄影类的实验项目强调的摄影技法、创新发展,摄影实验项目更多的是摄影创作与研究,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实验模式其实验项目的非量化指标、形象表现及创意设计都是理工类实验室机械、量化的数据所不能体现的,标准化的实验平台难以符合艺术的创作实验项目,所以说目前学院的制度性管理其实是不能完全适合摄影实验室这样的艺术类实验教学要求。

摄影实验室的开放也并不像理工科标准化的开放模式所能适用,每次创作会受更多的外在因素影响,时间、空间、效果等不确定性因素会很多:目前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实很大程度会制约学生的创作力。

二、立足摄影实验室构建摄影“工作室制”实践教学体系

(一)组建摄影导师工作室

导师工作室根据专业方向组建,摄影导师工作室以数字媒体专业的摄影方向为依托建立,师资上一般由一位工作室主任和若干名老师组成,学生原则上大一以基础的文化课程教学为主,不进入导师工作室;到了大二专业课程需要分方向选择,选择摄影方向的学生,通过导师工作室老师面试进驻摄影导师工作室,一般从大二开始每一届进入摄影工作室的同学在6-8名左右,这样摄影工作室一般维持在20名同学左右(含大二到大四)。

(二)建立摄影导师工作室的专业培养计划

我院是独立学院,生源层次介于综合性大学和职业大专院校之间,根据我院培养高水平技能性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方针,但现有的培养计划还是沿用了传统综合型大学培养方案,并没有突出技能性应用型的特征,专业培养计划涉及面广,课程周期短,导致的问题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符合学校发展应用性人才的指导方针,学生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这样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像职业院校学生一样的有非常强的动手能力,也达不到综合性大学的综合素质能力,没有强项就没有了竞争力。

引入导师工作室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实战水平,所以需要针对适合导师工作室发展的专业培养方案,传统的培养方案已经不适用:根据学院定位,结合目前的现状可以分为3个阶段:

1.自我认知阶段

这个阶段是基础素质教育,这个阶段非常重要,让学生认知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只有全身心的认知自我以后才能真正踏上专业的学习:传统的培养计划有思政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对于刚刚高考完,从重重压迫中释放出来的新生来说,这无疑又是一种压迫,学生会产生很严重的反感,其实纵观目前高校里的基础思政课确实印证了这一点,大部分课都是在睡觉,效果尤其不好。

对于基础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参考大连名族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它对传统的思政课进行了改革,还是由一线的思政老师进行授课,把相应的思政知识融入到前面提高的每个人自己身上的几个实际问题上来,针对每位入学新生提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整合成一门大课叫《我的家史》,学生通过这门课,让每一位同学结合自己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属的家庭关怀,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自己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使命等。通过验证效果确实显著,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自我,从而认真的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个阶段可以放在大一的课程设计里。

2.专业技能强化阶段

通过大一基础素质教育,有了清楚的认知以后,大二开始接触专业的技能化训练,专业课程可以由导师工作室教师根据自己所擅长专长,有针对性开设课程,课程上也可以实行平行授课方式,即对于专业课程可以设置2位教师进行讲课,一个老师主讲,一个老师辅助实践,重在实践过程中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专业知识应用转化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在高年级阶段完成,这个阶段可以开展项目式的课题,由导师与企业的对接项目,进行实战,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环节,为企业输送储备人才。

(三)摄影导师工作室通过跟上虞校企合作,从企业引进实战拍摄项目到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大多数是概念性的摄影,模仿性的拍摄,缺乏实战性;传统摄影课程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不是很理想,学生拍摄过程缺乏一定的兴趣度和积极性:

学校搬迁上虞,上虞当地企业在商业摄影方面有比较大的需求,可以以导师作为引领,导师工作室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一些拍摄制作项目,借助学校摄影实验室平台进行拍摄完成,导师结合课程或者课外实践让学生参与,导师统一把控项目进度质量,学生分工有序完成,这样学生能提前了解社会市场需求,提升实践环节;导师工作室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实战经验,同时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更加专心的加强专业能力,提升导师工作室水平,学院在导师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导师工作室运行和学生参與,同时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保障。

(四)通过摄影导师工作室促进学院与当地摄影机构打造一批商业摄影实训基地

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引进企业技能型师资,与一些摄影机构签订实训基地摄影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摄影人才持续的输送和培养,高校也需要更多的实践平台来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双方可以通过合作互补互助;搬迁上虞后,通过跟上虞摄影家协会的对接已经达成一些活动的初步合作,部分活动已经完成,后续可以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办拓展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

(五)导师工作室要求导师本身需具备理论与实战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校摄影教师引进由于受学历学位门槛的等要求限制。大部分师资还是院校畢业的应届生师资,偏理论型师资,针对于商业摄影实战,还是很缺乏丰富社会实战经验;我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实验教师队伍要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实战经验,不定期选派实验教师深入摄影机构和企业进行培训,或者外聘企业技能型师资进入到摄影实践教学。

(六)导师工作室以摄影学科竞赛为引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觉悟的大学生

导师工作室并不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应用性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作为学科竞赛可以作为导师工作室的引领,引导鼓励学生团队参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感恩意识,重素质教育,会做事学做人,培养有觉悟的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学生通过学科竞赛能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素的整体表现。我院摄影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连续六年位于浙江省独立学院之首,优异的成绩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通过学科竞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与实际的课程相结合,可以设计竞赛主题相关的教学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竞赛的项目制作,通过竞赛项目的完成参与,能给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兴思维的能力。

(七)针对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导师工作室制的特征,可以引用更加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如项目的引进可以让企业给与一定评判,也可以通过市场效应;增加实践过程中的评价比重,在实践环节中大家处理问题、应变的能力等等:对于导师工作室之间也进行评价评比,可以定期对各工作室的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学院企业等大宗评审进行现场评价打分,督促工作室师生积极创新,提高作品质量。

三、摄影实验室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一)建立健全摄影实验室运行机制

导师工作室制的实验教学模式,现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首先简政放权,简化办事行政程序,但学校和学院在总体方向上指导和引领实验室的建设和监督管理。具体实施管理应从学院一级转移到工作室主任一级,采取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各工作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学院做好基础服务部与工作室对接。

其次,实行导师工作室责任制,各工作室导师要严格规范实验室制度,完成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积极努力做好工作室运行管理。

(二)改进摄影实验室开放模式

摄影导师工作室日常开放由工作室主任负责管理,根据要求吸纳各年级优秀喜欢摄影的学员进入工作室,除日常课程开放以外,日常24小时面向进入导师工作室学员开放,日常运行维护由高年级学员管理低年级学员完成,不遵守工作室规范制度的由工作室主任给于批评教育,严重的踢出导师工作室,并上报学院给于处分。

(三)严格制定规章制度

为保障工作室有序的开放,进入工作室的老师和同学必须通过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考试,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在安全等严肃问题上不能有任何人情考量;其他的管理上可以制度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室的艺术氛围和人文关怀,做到会做事先做人的宗旨。

(四)信息化建设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重要环节,目前我院摄影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艺术与设计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通过实验中心的网站平台进行摄影实验室预约和设备借用,同时摄影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正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通过虚拟仿真的建设可以大大节约实验室运行成本,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技术出现,我们也随时关注,争取把摄影实验室建设成国内业界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摄影实验室。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导师摄影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爱情导师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